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天津大学考研梦
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天津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辅导团队,并对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天津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天津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天津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天津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天津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天津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天津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天津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复习一本通由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天津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天津大学807工程光学考研资料当然只选天津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天津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3(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4(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5(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6(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7(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5 工程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二、考试题型: 综合计算题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二、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804 内燃机原理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右,其它占 90%左右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左右。 805工程热力学 一、参考书目: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1999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2002年 二、考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 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 约 20% 3. 分析题与论述题 约 20%, 4. 计算题 约 40% 812自动控制理论 一、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三、试卷类型 分析与计算题为主。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化工传递。 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均为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125 分) 1.流体流动(20 分) 2.流体输送设备(10 分)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2 分) 4.传热(20 分) 5.蒸馏(16 分) 6.吸收(15 分)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8 分) 8.液-液萃取(9 分) 9.干燥(15 分)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25 分)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25 分)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择题,概念题约占 25%;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备注: 本院全日制301人(含推免生201人)、非全日制80 人,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4内燃机原理 方向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方向0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方向0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6化工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802材料力学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804内燃机原理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80%左右。 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20% 805工程热力学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1999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2002年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化工原理 概念题约占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约占60%, 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15%。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3 0201080703 0301080703 0401080703 0501080703 0601080703 0701080703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03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4内燃机原理 05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06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7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6化工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802材料力学: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804内燃机原理: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1~8章、第12章。 805工程热力学: 1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年 2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812自动控制理论: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26化工原理: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2)化工原理实验,(3)化工传递。 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3 0201080703 0301080703 0401080703 0501080703 0601080703 0701080703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3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4内燃机原理 05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06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7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6化工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4内燃机原理: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1~8章、第12章。 805工程热力学: 主要参考教材 1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 年 2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812自动控制理论: 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3001组 0101080703002组 0101080703003组 0101080703004组 0101080703005组 0101080703006组 0101080703007组 0101080703008组 0101080703009组 0101080703010组 0101080703011组 0101080703012组 0101080703013组 0101080703014组 0101080703015组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3001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101080703002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101080703003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101080703004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4内燃机原理 0101080703005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0101080703006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控技术基础 0101080703007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7工程光学 0101080703008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9光电子学基础 0101080703009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1电路 0101080703010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101080703011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4通信原理 0101080703012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15信号与系统 0101080703013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2船舶总论与设备 0101080703014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6化工原理 0101080703015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0德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0材料加工基础 注:以上科目可任选一组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4内燃机原理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1~8章、第12章。 805工程热力学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806测控技术基础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 3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唐文彦主编. 传感器(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07工程光学 1.《工程光学》第2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809光电子学基础 1.《激光原理》,(第6版),周炳琨编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2.《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石顺祥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物理光学》,(第三版),梁铨廷,电子工业出版社 4.《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题解》,刘翠红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4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第二版,沈保锁、侯春萍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815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吴大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30材料加工基础 1.崔忠圻、覃耀春 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 2.张文钺 主编,《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3 0201080703 0301080703 0401080703 0501080703 0601080703 0701080703 0801080703 0901080703 1001080703 1101080703 1201080703 1301080703 1401080703 1501080703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工程力学 03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 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5 工程热力学 06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7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7 工程光学 08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9 光电子学基础 09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1 电路 10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11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4 通信原理 12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5 信号与系统 13010807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202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2 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 14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15010807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或 240 德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0 材料加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3 0201080703 0301080703 0401080703 0501080703 0601080703 0701080703 0801080703 0901080703 1001080703 1101080703 1201080703 1301080703 1401080703 1501080703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0德语 ③301数学一 ④0101080703:801理论力学 ④0201080703:802工程力学 ④0301080703: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④0401080703:804内燃机原理 ④0501080703:805工程热力学 ④0601080703:806测控技术基础 ④0701080703:807工程光学 ④0801080703:809光电子学基础 ④0901080703:811电路 ④1001080703:812自动控制理论 ④1101080703:814通信原理 ④1201080703:815信号与系统 ④1301080703:822船舶动力装置与设备 ④1401080703:826化工原理 ④1501080703:830材料加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理论力学 3.《理论力学》,贾启芬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4.《理论力学》,贾启芬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工程力学 1.《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 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材料力学》,赵志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5.《工程力学》,贾启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张 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机械原理(第六版),孙 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机械设计(第三版),董 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5.机械设计(第六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内燃机原理 1.《内燃机学》,周龙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车辆发动机原理》,秦有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3.《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董敬,庄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4.《汽车排气净化与噪声控制》,秦文新等边,人民交通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含制冷原理) 1. 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工程热力学,庞麓鸣等,高教出版社,1986 3.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测控技术基础 1. 施文康,余晓芬主编. 检测技术(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强锡富主编. 传感器(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 3. 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费业泰主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工程光学 (1)《工程光学》第2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光电子学基础 《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激光原理》,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 陈家骅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激光技术》第二版,蓝信钜等,科学出版社,2005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电路: 《电路基础理论》,杨山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网络理论导论》,杨山主编,内部印刷 《电路理论复习指导》,周树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电路》,邱关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自动控制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吴麒 通信原理 1《现代通信原理》,沈保锁、侯春萍,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年; 2《通信原理》,樊昌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2001年 信号与系统 1吴大正主编,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2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化工原理: 柴诚敬,张国亮 等.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 贾绍义,柴诚敬 等. 《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 张金利,张建伟,郭翠梨 等.《化工原理实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柴诚敬,夏清 等. 《化工原理学习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材料加工基础 1、崔忠圻等 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张文钺 主编,《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4 内燃机原理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26 化工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综合考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4 内燃机原理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内燃机结构原理、工作过程、燃烧、排放、性能等基本概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 机的结构参数(包括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燃烧室、增压系统等)对发动机动力 性、经济性和有害排放物的影响,会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内燃机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内容: 周龙保主编《内燃机学》第 1~8 章。 2. 应考范围、考试要求及各部分比例。 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概念,如汽油机及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燃烧及排放特性。掌握发动机动 力性和经济性指标,了解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简要考查柴油机增压 概念、增压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变化,以及废气能量利用情况。增压部分比例占 10%左 右,其它占 90%左右 三、 试卷题型及比例 考卷以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占 80%左右。部分名词解释、选择题、解析题和计算题占 20% 左右。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812 自动控制理论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26 化工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对于学术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三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 3) 化工传递。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为必考内容(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和 第三部分化工传递为选考内容(约占 15%),即化工原理实验和化工传递为并列关系,考生 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考试。 对于专业型考生,本考试涉及二大部分内容:( 1)化工原理课程,( 2)化工原理实验。均为 必考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课程约占 85%,第二部分化工原理实验约占 15%。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理解、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考生具有熟练的运算能 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务必书写清晰,过程必须详细,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 和单位,注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在试卷上答题,解答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并注意 不要书写在答题范围之外。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一)【化工原理课程考试内容及比例】( 125 分) 1.流体流动( 20 分)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的黏性及黏度的概念、边界层的概念);流 体在管内的流动(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量纲分析、 管内流动阻力的计算);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并联管路、分支管路);流量测量(皮托管、 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2.流体输送设备( 10 分) 离心泵(结构及工作原理、性能描述、选择、安装、操作及流量调节);其它化工用泵;气 体输送和压缩设备(以离心通风机为主)。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2 分) 重力沉降(基本概念及重力沉降设备-降尘室)、;离心沉降(基本概念及离心沉降设备-旋风 分离器);过滤(基本概念、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设备)。 4.传热( 20 分) 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分析及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包括蒸汽冷凝及沸腾传热);传 热过程分析及传热计算(热量衡算、传热速率计算、总传热系数计算);辐射传热的基本概 念;换热器(分类,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计算及设计问题)。 5.蒸馏( 16 分) 两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精馏原理和流程;两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 6.吸收( 15 分) 气-液相平衡;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吸收塔的计算。 7.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8 分) 塔板类型;板式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填料的类型;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液-液萃取( 9 分) 三元体系的液-液萃取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9.干燥( 15 分)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干燥过程的基本概念,干燥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121 干燥过程中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二)【化工原理实验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实验 单相流动阻力实验;离心泵的操作和性能测定实验;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恒压过滤常数的 测定实验;对流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常数的测定实验;精馏塔实验;吸收塔实验;萃取 塔实验;洞道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 2.考试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目的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及装置、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分 析等几个方面。 (三)【化工传递考试内容及比例】( 25 分) 1.微分衡算方程的推导与简化 连续性方程(单组分)的推导与简化;传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与简化;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与 简化。 2.微分衡算方程的应用 能够采用微分衡算方程,对简单的一维稳态流体流动问题、导热问题及分子传质问题进行求 解。 三、试卷的题型及比例 化工原理课程部分试题包括基本概念题和应用题。基本概念题型可以是填空题,也可以是选 择题,概念题约占 25%; 应用题包括过程计算题和过程分析题,一般 5~6 题,约占 60%。 化工原理实验部分的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及实验设计题;化工传递部分的题型为推导(或 推导与计算相结合)题。化工原理实验(或化工传递)部分约占 1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天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