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天津大学考研梦
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天津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辅导团队,并对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天津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生物力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天津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天津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天津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天津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天津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天津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天津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天津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复习一本通由天津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天津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天津大学802材料力学考研资料当然只选天津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生物力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天津大学生物力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天津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力学综合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3(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4(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5(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6(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7(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8(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二、考试题型: 综合计算题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二、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806测控技术基础 一、参考书目: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A 模块:精密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 [2] 张国雄主编,李醒飞副主编 . 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 4 月张国雄主编,李醒飞副主编.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B 模块:测控电路)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 模块为精密测量基础理论与技术,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812自动控制理论 一、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三、试卷类型 分析与计算题为主。 818结构力学 一、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二、 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836高等代数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 2.行列式 3.矩阵 4.线性方程组 5.二次型 6.线性空间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 8.λ-矩阵 9.欧几里德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 2.计算题40%。 3.证明题45%。 837量子力学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备注: 本院全日制301人(含推免生201人)、非全日制80 人,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06不区分研究方向 07不区分研究方向 08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控技术基础 方向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方向0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方向0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方向0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量子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802材料力学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部分(占50%) 2.机械设计部分(占50%) 806测控技术基础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张国雄主编,李醒飞副主编.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6高等代数 1.填空题15%。 2.计算题40%。 3.证明题45%。 837量子力学 简答题, 证明题为40-50%; 计算题 60-5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1Z1 02010801Z1 03010801Z1 04010801Z1 05010801Z1 06010801Z1 07010801Z1 08010801Z1 |
||
考试科目 | 01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03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控技术基础 05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6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7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08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量子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802材料力学: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806测控技术基础: 1] 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 张国雄主编,李醒飞副主编 . 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812自动控制理论: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6高等代数: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37量子力学: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1Z1 02010801Z1 03010801Z1 04010801Z1 05010801Z1 06010801Z1 07010801Z1 08010801Z1 |
||
考试科目 | 01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3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控技术基础 05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6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7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08010801Z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量子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6测控技术基础 [1] 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 3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 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812自动控制理论: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研究方向 | 01010801Z1001组 01010801Z1002组 01010801Z1003组 01010801Z1004组 01010801Z1005组 01010801Z1006组 01010801Z1007组 01010801Z1008组 |
||
考试科目 | 01010801Z1001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1010801Z1002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1010801Z1003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1010801Z1004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测控技术基础 01010801Z1005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1010801Z1006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1010801Z1007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01010801Z1008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7量子力学 注:以上科目可任选一组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6测控技术基础 1.费业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 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倪育才,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M]. 3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唐文彦主编. 传感器(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06 不区分研究方向 07 不区分研究方向 08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6 测控技术基础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6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7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08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37 量子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03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机械原理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机构学与机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 掌握,以及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械设计部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通用机械零件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和 方法解决一般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 离合器,弹簧。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10%~20%。 ( 2)计算题、图解分析题,约占 80%~90%。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 1)填空题、选择题,约占 20%~30%。 ( 2)分析题、简答题,约占 10%~15%。 ( 3)计算题、结构设计题,约占 55%~7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满分 150 分)。 806 测控技术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 A、 B 两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 A 模块为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 础, B 模块为传感技术与测控电路。 (一) A 模块: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 1.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组成,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基本要求:测量、测试、计量的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制,测量标准,量值传递与溯源体系, 标定、检定与校准;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理想频率响应特性及不失真测试条件; 测量系统(仪器)主要性能指标。 2.测量误差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分类和特征;实验标准偏差的求取方法。 3.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基本要求: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术语,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合成标 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求取方法;不确定度报告。 4.长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尺寸测量,坐标测量,形位误差 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微纳尺度测量。 基本要求:长度测量的标准量和标准环境;阿贝原则;长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方法及各种常用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 工作原理、测量数据处理方 法;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组成、 基本工作原理、 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形位误差测量的基本概 念、测量方法和步骤;直线度误差的概念和评定方法,常用测量方法和仪器;表面粗糙度评 定基准和参数,常用测量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5.角度量测量 主要内容: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尺寸的测量,圆分度误差的测 量。 基本要求:角度的自然基准、实物基准和圆周封闭原则;角度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及 常用测量仪器;圆分度误差的评定指标;圆分度误差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方法。 6.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 主要内容:速度、转速和加速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速度的测量方法;压差测速和多普勒测速原理;陀螺仪基本特性及角速度测量原 理;频闪式转速测量原理及方法;加速度测量原理和方法。 7.力、力矩和压力测量 主要内容:力、力矩和压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力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转矩的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压力和真空的 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装置。85 8.机械振动的测试 主要内容: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振动特性参量的测量方法。 基本要求:机械振动的概念、类型及其表征参数;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的常用测量方法。 9.温度的测量 主要内容:温标的概念及各种类型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温标的定义;热电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和参比端处理方法;热辐射基 本定律,热辐射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0.流量的测量 主要内容: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基本要求:流量的定义;差压式流量计;速度式流量计。 参考材料: [1] 孙长库,胡晓东,精密测量理论与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二) B 模块:测控电路 1.绪论 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的功用,对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测 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基本要求:了解测控电路的功用,测控电路的主要要求与特点,测控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及 测控电路的类型与组成。 2. 信号放大电路 主要内容: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噪声的基础知识,典型测量放大电路,隔离放大电 路。 基本要求:掌握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包括输入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共模 抑制比等的影响;掌握典型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及计算;了解运算放大器噪声的种类与处理 方法,了解隔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信号调制与解调电路 主要内容: 调幅式测量电路,调频式测量电路,调相式测量电路,脉冲调制式测量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调幅式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包络检波和相敏检波的电路的原理 及设计方法;了解调频、调相的方法。 4. 信号分离电路 主要内容: 滤波器基本知识, RC 滤波电路,集成有源滤波器 基本要求: 了解滤波器种类,掌握各种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二阶滤波器的分析与设 计。 5.信号运算电路 主要内容:比例运算放大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对数、指数和乘、除运算电路,常用特征 值运算电路,函数型运算电路,微分积分运算电路,过程调节器电路。 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同相、反相和差分比例放大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加减运算电路,微分、 积分电路原理及设计。了解指数、对数电路,常用特征值运算电路和 PID 电路的工作原理。 6.信号转换电路 主要内容:模拟开关,采样保持电路,电压比较器电路,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电压电流转换 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几种常用模拟开关原理,了解采样保持电路原理,掌握电平比较电路、滞回 比较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原理及应用。掌握 V/f 和 f/V 转换电路原理,运放构成的 V/I 转换 器原理,掌握 D/A 和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7.信号细分与辩向电路 主要内容: 直传式细分电路,平衡补偿式细分电路。 基本要求: 掌握单稳四细分辩向电路,电阻链分相细分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以及计算机细分 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平衡补偿式细分中的相位跟踪细分,了解幅值跟踪细分,脉冲调宽型跟 踪细分以及频率跟踪细分的原理与方法。 8.连续信号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 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导电角控制逆变器,变频控制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脉宽调制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了解导电角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了解变频控制的基本原理。 9.逻辑与数字控制电路 主要内容: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二值逻辑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异步与步进电动机驱 动电路的原理。 10. 测控电路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系统建模,电路设计 基本要求: 了解测控系统基于电路的实现方法。 参考书材料: [1] 李醒飞主编. 测控电路第 5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年 1 月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837 量子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全面认识, 正确 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掌握波粒二相性的概念, 求解简单体系薛定谔方程(包括势阱,谐振子,转子,磁矩在外 磁场中的运动等)的方法, 波函数的意义.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Compton 散射, 戴维逊-革末 实验,隧道效应的意义(30%)。 2.掌握对易关系, 算符运算及测不准关系, 守恒量,平均值和矩阵元的计算等。理解二维和 三维有心势场的特点。 (25%) 3.掌握非简并的定态微扰论, 会写出常见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能够计算波函数至一级修正, 能量至二级修正,理解简并定态微扰论和含时微扰论, 了解散射理论(20%) 4.掌握单粒子自旋理论和两个粒子的自旋耦合理论, 理解全同性概念. 对于两个粒子的系 统,能够具体写出满足全同性要求的波函数(25%) 二、 试卷题型及比例 简答题, 证明题为 40-50%; 计算题 60-50%. 三、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
天津大学生物力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