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浙江师范大学考研梦
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辅导团队,并对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浙江师范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浙江师范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浙江师范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由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浙江师范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浙江师范大学843地理学综合考研资料当然只选浙江师范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 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地理教学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 教育综合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843 自然地理学 伍光和等编.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28人; 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非全日制:3人; 备注:①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②报考类别限定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 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地理教学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 教育综合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843 自然地理学 1.伍光和等编.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达源主编. 自然地理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03.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等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地理教学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843自然地理学 1.伍光和等编.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达源主编. 自然地理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03.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或 203 日语等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 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科目:地理教学论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全日制招生16人,非全日制招生3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孙培青主编,杜成宪副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式颖 李明德主编,张斌贤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843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等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科目:地理教学论
参考书: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或203日语等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科目:
地理教学论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备注: 1、拟招生人数为学院总招生数:60 2、学院拟接收推免的总数:11 3、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科目: 地理教学论 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843自然地理学: 1.伍光和等编. 自然地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杨达源主编. 自然地理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003。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地理教学论 备注: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科目: 地理教学论 复试参考书目: 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 84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提醒:参考书信息由浙江师范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非学校官网提供),仅供参考。【未指定版本的建议使用最新版本】 复试科目: 地理教学论 备注: 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育硕士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 84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595人文地理学 备注:本专业只招收本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3教育综合 ④843自然地理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人文地理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333教育综合 教育硕士教指委编制考试大纲 复试参考书目: 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10 学科教学(地理)
全日制招聘28人 非全日制招聘3人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33 教育综合 ④843地理学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地理学综合:
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人文地理学,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 绪论 了解地理科学发展简史、发展动态及其科学和实践意义以及在不同时期发挥的功能和承担的任务。熟悉地理科学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并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基本地理过程、概念、规律,以及地理科学学术思想发展过程、思想流派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地球 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掌握地球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关系,以及地球表面基本特征。基本掌握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表空间与地表环境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 (三) 地壳 掌握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分层,以及地壳中常见矿物种类和岩石类型。可以通过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等地层记录认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判断地质构造的方法。掌握火山和地震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的地貌类型。熟悉地壳的演变简史。 (四) 大气和气候 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水分及其相变规律。掌握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在地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下的地球表层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压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气团和锋、大型空气涡旋。熟悉陆地气候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柯本及斯查勒的气候分类、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熟悉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温室效应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海洋与陆地水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水量平衡理论的含义,掌握水循环各个环节的运动过程,掌握不同水体(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的运动变化规律,理解水循环与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 (六) 地貌 掌握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态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规律。能综合运用地貌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会初步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 (七) 土壤圈 掌握土壤的概念、形态、物质组成,以及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熟悉土壤地理分布于气候、植被、母质、地形的关系,掌握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异和分布规律。了解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基本关系。具有指导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的基本能力。 (八)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掌握生物的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的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反馈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掌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类型。深刻认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面临的威胁,以及基本的保护方法。 (九)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理论,较好掌握土地类型划分、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其协调等内容,并能够将基础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十) 人口、人种与民族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掌握并会应用人口转变的模式分析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不同及相应的人口政策;掌握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价值;掌握各种人口密度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掌握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和机制;了解种族的起源、划分与分布;了解民族的形成、特征与分布;理解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及联系;掌握民族的迁移、整合对社会、经济、国家的影响;了解民俗文化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十一)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农业的起源过程;掌握农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东、西方农业在形成和类型上的异同;了解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各种类型;掌握并能应用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十二) 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 了解工业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的主要工业分布区及特点;理解工业布局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对全球工业演进的影响与作用;熟悉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当今世界经济大势;掌握并应用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分析工业布局。 (十三) 聚落与城市化 了解聚落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国城镇设置标准和世界城市发展概况;掌握比较城市的形成和区位选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城市的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含义及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式和城市体系结构模式;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了解村落的基本类型特点及演变趋势;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及其现实应用。 (十四)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英语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世界语言的分类方法;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语言分布概况;熟悉语言的传播扩散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主要的语言景观及其应用。 (十五)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了解宗教的起源及传播扩散过程;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及特点;分析宗教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意义。 (十六) 旅游地理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世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以及演化趋势;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标准;掌握我国现行的旅游地分类系统;分析旅游区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及其应用。 (十七)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了解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政治要素的地理特征;掌握政治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及演化趋势;掌握构成国家政治地理特征的基本要素及其政治地理意义;了解综合国力的含义及构成;了解地缘政治学的一些主要学说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联。 (十八)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理解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准确理解环境知觉、地理物象、行为空间等相关概念;掌握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区位决策、人口迁移、生产消费等各种行为的区位选择模型。 (十九)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了解当今世界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人文地理在参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问题的重大作用;通过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问题分析人地关系重要性。 |
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