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考研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辅导团队,并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复习一本通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18植物学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1 林木遗传育种 02 森林培育学 03 森林保护学 04 森林经理学 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7 经济林 08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1 林木遗传育种 02 森林培育学 03 森林保护学 04 森林经理学 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7 经济林 08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f40林木育种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全日制
01 林木遗传育种 02 森林培育学 03 森林保护学 04 森林经理学 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6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7 经济林 08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f40林木育种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619高等数学 (一) 函数、极限、连续 (二)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三) 一元函数积分学 (四)常微分方程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二)林木遗传育种 (三)森林培育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五)森林保护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七)城市林业 (八)经济林 拟招生人数(含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82人,拟接收推免生人数20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林木遗传育种
02 (全日制)森林培育 03 (全日制)森林保护学 04 (全日制)森林经理学 05 (全日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6 (全日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07 (全日制)经济林 08 (全日制)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 (全日制)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01-07方向) 617园林植物育种学(08方向)615林学概论(09方向) ④831遗传学(01方向) 821森林培育学(02方向) 818森林昆虫或819森林病理(03方向) 803测树学(04方向) 830野生动植物管理学(05方向) 827水土保持原理(06方向) 815经济林栽培学(07方向) 834园林植物学(08方向) 820生态旅游学(09方向)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1、02方向:f40林木育种学 03方向:f42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04方向:f43森林经理学 05方向:f44保护生物学 06方向:f45林业生态工程 07方向:f40林木育种学 08方向:f39园林史 09方向:f46生态旅游管理 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或619高等数学 ④831遗传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或f41生物技术: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f41生物技术: 《林业生物技术》,谭晓风,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植物学(第二版)》,曹慧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619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版(第三版少学时版) 831遗传学: 《遗传学》,易自立,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 ④831遗传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或f41生物技术 参考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林业生物技术》谭晓风,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植物学(第二版)》,曹慧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619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版(第三版少学时版) 831遗传学 《遗传学》,易自立,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 ④831遗传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或f41生物技术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f41生物技术: 《林业生物技术》,谭晓风,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植物学(第二版)》,曹慧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619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版(第三版少学时版) 831遗传学: 《遗传学》,易自立,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或619高等数学 ④831遗传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或f41生物技术 参考书: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f41生物技术 《林业生物技术》,谭晓风,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植物学(第二版)》,曹慧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619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版(第三版少学时版) 831遗传学 《遗传学》,易自立,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8林木育种学或f39生物技术 《果树栽培学总论》,河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遗传学 02林木遗传改良 03生物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f14林木育种学或f35生物技术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0700 林学 00 不区分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8植物学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植物学
(一)绪论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对生产及林学的理论指导意义;植物学研究现状;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植物的命名。 (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与功能;原生质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的类型与特点。 (三)植物组织 细胞分化、植物组织、维管组织、维管束;植物组织的类型和特点。 (四)根的形态和结构 根的基本形态与功能;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生长与构造;根的次生生长与构造;侧根发生;根瘤和菌根。 (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芽的类型;茎尖的构造;茎的初生生长与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构造;木材的构造。 (六)叶的形态与构造 叶的基本组成与功能;叶序;脉序;单叶与复叶(如何区分);叶片的解剖构造;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七)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及类型 植物形态及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 (八)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的组成;花的类型;花序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类型;雌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与受精;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发育;果实的类型;从果实区分子房位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 (九)裸子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十)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演化;被子植物主要科或常见科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及经济价值;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类群演化的趋势。 (十一)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 物种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及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植物学名的命名规则及规范使用。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