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梦
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辅导团队,并对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复习一本通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央民族大学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
试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门专业必修课程 821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两门专业必修课程。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现代汉语为75分;古代汉语为75 分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本试卷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分值为:中国古代文学50分,中国现当代文学50分,文学基本理论5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一、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题为15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现代汉语为75分;古代汉语为75 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①现代汉语: 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 5 分,共20分;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 分; 分析操作题2小题,第一小题15分,第二小题20分,共35分。 ②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 5 分,共20分;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 10分,共20 分;综合题2小题,第一小题15分,第二小题20分,共35分。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一、试卷内容结构 本试卷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各部分所占分值为:中国古代文学50分,中国现当代文学50分,文学基本理论50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本试卷有三种题型: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1文艺学与美学 02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1文艺学与美学 02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文艺学与美学 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文艺学与美学 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注: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01文艺学与美学 02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1英语一 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研究方向 | 文艺美学 西方文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8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④820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基本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101文艺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内涵 (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语的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 二、现代汉语语音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的性质 (三)汉语拼音方案 (四)声母 (五)韵母 (六)声调 (七)音节的结构 (八)语流音变 (九)音位 (十)语音规范化问题 三、现代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单位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四、现代汉语词汇 (一)词汇的基本概念 (二)语素及其确定方法、语素的分类 (三)词和词的构成 (四)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五)词汇的内容——词义 (六)词义的分析——义项和义素 (七)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八)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九)熟语及其类型 (十)词汇的发展变化 (十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十二)词语解释的方法 (十三)常用的词典、字典及其检测法 五、现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二)词类的划分 (三)实词的概念、各类实词的意义种类和语法特征 (四)虚词的概念、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五)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六)词的兼类和活用 (七) 词类的误用 (八)短语的含义及其分类 (九)短语组成的语法手段和组合类型 (十)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十一)句法成分以及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 (十二)句型和句类 (十三)常见的句法失误 (十四)复句的概念 (十五)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十六)复句的意义类型 (十七)复句的结构类型 (十八)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二部分:古代汉语 通论部分: 一、古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二)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 二、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作用及其类别 (二)检索法 (三)工具书的使用 三、文字 (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二)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结构的辨析 (四)汉字形音义的分歧:繁简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四、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二)词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四)古汉语复音词的类别及构词方式 (五)同义词和同源词的区别 五、语法 (一)古今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句法 (1)判断句与判断词 (2)被动表示法 (3)特殊的动宾关系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谓语前置 (三)词类的活用 (1)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3)名词用做动词 (4)名词作状语 (5)形容词用作动词 (6)活用的条件 (四)称代 (1)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五)常见的重要虚词及其用法 (1)于、於、乎 (2)以 (3)而、则、虽、且 (4)如、若、然 (5)之、其、者、所 (6)焉、诸 (7)常见副词(含副词分类、表敬副词的辨别) (六)语气和语气词 (1)句子语气的类型 (2)也、矣、耳、焉 (3)乎、诸、与、邪、耶 (4)哉、夫、为 (5)其、岂、唯、 (6)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六、音韵 (一)《诗经》的用韵和上古音 (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三)中古音 七、古书的注解、句读及翻译 (一)古书的注解 (二)古书的句读 (三)古书的翻译 文选部分: 一、先秦历史散文:《左传》 《战国策》 二、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礼记》《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 三、先秦韵文:《诗经》《楚辞》 四、两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 五、两汉其他散文 六、唐宋古文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 (一) 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2、《诗经》 3、先秦历史散文 4、先秦诸子散文 5、屈原和楚辞 (二) 秦汉文学 1、秦汉散文 2、汉代辞赋 3、司马相如 4、《史记》和《汉书》 5、汉代乐府诗 6、东汉文人诗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与正始文学 2、西晋文学 3、陶渊明 4、南北朝民歌 5、南北朝诗人 6、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7、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 隋唐五代文学 1、初唐诗歌 2、盛唐诗人群体 3、李白 4、杜甫 5、中唐诗歌 6、白居易 7、晚唐诗歌 8、唐代散文 9、唐代传奇与变文 10、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 1、北宋诗文革新 2、北宋词 3、苏轼 4、南宋诗 5、陆游 6、南宋词 7、辛弃疾 8、辽金文学 (六) 元代文学 1、关汉卿 2、《西厢记》 3、元代前期杂剧 4、元代后期杂剧 5、宋元南戏 6、元代散曲 7、元代诗文 (七) 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戏曲 6、汤显祖 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8、《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9、“三言”“二拍” 10、晚明诗文 11、明代散曲与民歌 (八) 清代文学 1、清初诗词文 2、清初戏曲 3、《长生殿》与《桃花扇》 4、《聊斋志异》 5、《儒林外史》 6、《红楼梦》 7、清初至中叶的小说 8、清中叶诗词文 (九) 近代文学 1、近代诗词文 2、近代小说 3、近代戏曲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晚清以来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创作上的成绩;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时期的文学论争、社团与流派、文学创作成就等等重要问题及相关概念;。 (二)20 年代小说 2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小说流派;鲁迅等 20 年代重要作家的创作。 (三)20 年代的新诗 20 年代新诗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新诗流派;2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四)20 年代戏剧创作 2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五)20 年代散文 2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2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六)30 年代的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及相关概念;左联的成就;左翼文学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论争。 (七) 30 年代小说 30 年代小说的概况和相关概念;小说流派;3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八)30 年代新诗 3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诗歌流派。30 年代诗人的创作。 (九) 30 年代戏剧 30 年代戏剧创作概况及相关概念;30 年代剧作家的创作。 (十)30 年代散文 30 年代散文概况及相关概念;鲁迅的杂文及 30 年代作家的散文作品。 (十一) 40 年代文学思潮 40 年代文学的基本格局及相关概念;了解 40 年代的文学格局是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十二)40 年代小说 4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三)40 年代新诗 4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主要流派,40 年代诗人的创作。 (十四)40 年代戏剧 4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4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五)50 年代、60 年代及“文革”十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这一时期曾经影响了当代文学之格局和走向的大事;双百方针、三突出、三结合、“纪要”、样板戏等相关概念。“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 (十六)50 年代、60 年代小说 50 年代、6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十七)50 年代、60 年代新诗 50 年代、6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十八)50 年代、60 年代戏剧50 年代、60 年代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十九)50 年代、60 年代散文 50 年代、60 年代散文概况,50 年代、6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1976-1989 文学思潮 1976-1989 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一)80 年代小说 80 年代的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二)80 年代新诗 8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三)80 年代戏剧 80 年代的戏剧概况及相关概念;80 年代作家的戏剧创作。 (二十四)90 年代文学思潮 90 年代文学思潮概况及相关概念 (二十五)90 年代小说 90 年代小说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小说创作。 (二十六)90 年代散文 90 年代散文的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散文创作。 (二十七)90 年代新诗 90 年代新诗概况及相关概念;90 年代作家的新诗创作。 (二十八)新世纪文学 新世纪文学概况及相关概念;新世纪的小说创作。 第三部分:文学基本理论 (一)、文艺学概述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3、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4、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发展及特色 (二)、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 1、文学概念辨析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三)、文学创作 1、文学创作的性质 2、文学创作的过程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4、文学创作的原则 5、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与追求 (四)、文学作品 1、文学作品的语言 2、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3、文学作品的意蕴 4、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5、抒情性作品的抒情界定、构成和抒情方式 6、叙事性作品的叙事界定、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五)、文学接受 1、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2、文学接受的发生 3、文学接受的发展 4、文学接受的高潮 5、文学接受的创造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六)、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 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模式 3、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4、文学批评的主体 5、文学批评的写作 (七)、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1、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 2、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 3、文学活动的历史发展 4、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八)、文学活动的当代特征 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 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 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 24学姐推荐 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马工程 |
中央民族大学文艺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