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梦
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一对一咨询辅导答疑
每年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考生中,半数以上都会选择购买我们的专业课资料或者报我们的一对一辅导班,考研结束后我们会选取专业课成绩拔尖的考生加入到我们的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辅导团队,并对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一本通资料进行更新,所以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是多名高分研究生的成功经验的结晶,资料全部是干货,让专业课复习更科学更高效。针对基础较薄弱的考生我们有一对一辅导答疑服务,可以把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一本通(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和历年考研真题完整的讲解一遍。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高分研究生授课。 价格:每课时300元,20课时起报。
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购买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赠送此项。可具体咨询客服。 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19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19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三。4.七天无理由退货。5.购物零风险。6.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对于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资料,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复习一本通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央民族大学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史 学姐推荐教材: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庄福龄《毛泽东思想概论》 王顺生《中国近现代史概要》第1版 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史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双少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考试涵盖毛泽东思想、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总分为 15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占 80 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占 7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简答题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论述题 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 15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毛泽东思想约 15 分、中国近现代史约 50 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约 35 分、思想政治原理约 5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简答题 7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70 分; 分析论述题 3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60 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思想政治教育 0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思想政治教育 0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运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显示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运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显示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备注: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22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考试内容:
1.复试形式: 笔试+面试(非全日制调剂考生外,全校各招生专业全部实行线下复试) 2.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100分。考察范围主要为马克思、毛泽东的经典著作阅读理解。 3.面试时间20分钟/考生,满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能、外国语听说能力考核等。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1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6 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2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3 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2.4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5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 3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3.1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3.2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3 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3.4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3.5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 4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1 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4.2 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4.3 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4.4 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4.5 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4.6 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 5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5.1 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5.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5.3 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5.4 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5.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5.6 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5.7 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 6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2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3 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6.4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6.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6.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第 7 章 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7.1 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7.2 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7.3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7.4 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7.5 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7.6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第 8 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8.1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8.2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8.3 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8.4 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8.5 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8.6 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 9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9.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9.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9.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9.4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9.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6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 10 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0.1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10.2 人的本质与人性 10.3 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0.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0.5 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导论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任务 0.3 研究方法 0.4 理论品质 第 1 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 1.1 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1.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3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1.4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 2 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2.1 商品 2.2 货币 2.3 价值规律 2.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 3 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割 3.1 货币转化为资本 3.2 剩余价值的生产 3.3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3.4 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 4 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4.1 资本循环 4.2 资本周转 4.3 社会资本再生产 4.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 5 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 5.1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5.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5.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4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 6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1 社会主义公有制 6.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第 7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7.1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7.2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 8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第 9 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9.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3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第 10 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 10.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2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0.3 社会主义币场经挢的保障体系 第 11 章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11.1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 11.2 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1.3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11.4 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 12 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1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12.2 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12.3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