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石河子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石河子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石河子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石河子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石河子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石河子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石河子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年考研真题由石河子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石河子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石河子大学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研资料当然只选石河子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石河子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石河子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初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复试: 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2. 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了解掌握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思考: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了解掌握全面抗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了解掌握第二条战线,第三条道路;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五种经济成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赎买。 思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了解“文化大革命”,《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目标 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2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 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 3、 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4、 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2、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以及两岸关系的新进展、新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重大意义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2、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 三、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目标 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分及考试时间 1.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六、大纲内容 (一)导 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检验标准 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资本原始积累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初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复试: 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2. 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了解掌握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思考: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了解掌握全面抗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了解掌握第二条战线,第三条道路;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五种经济成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赎买。 思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了解“文化大革命”,《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目标 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2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 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 3、 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4、 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2、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以及两岸关系的新进展、新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重大意义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2、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 三、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目标 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分及考试时间 1.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六、大纲内容 (一)导 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检验标准 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资本原始积累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研究方向 | 0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2新疆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加试科目: 加试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加试二: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1年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张振华主编:《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出版。 备注:马克思主义学院拟招收学术型硕士20人,含拟接收推免生10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初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复试: 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2. 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了解掌握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思考: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了解掌握全面抗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了解掌握第二条战线,第三条道路;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五种经济成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赎买。 思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了解“文化大革命”,《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目标 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2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 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 3、 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4、 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2、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以及两岸关系的新进展、新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重大意义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2、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 三、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目标 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分及考试时间 1.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六、大纲内容 (一)导 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检验标准 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资本原始积累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研究方向 | 01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2 新疆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加试科目: 加试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加试二: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初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复试: 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2. 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了解掌握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思考: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了解掌握全面抗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了解掌握第二条战线,第三条道路;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五种经济成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赎买。 思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了解“文化大革命”,《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目标 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2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 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 3、 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4、 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2、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以及两岸关系的新进展、新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重大意义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2、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 三、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目标 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分及考试时间 1.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六、大纲内容 (一)导 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检验标准 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资本原始积累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研究方向 | 0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2新疆近现代历史基本问题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加试科目: 加试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加试二: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1年修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 张振华主编:《新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出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初试: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4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复试: ①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一、考试目标 本复试是对考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能力考查。复式内容:了解国史﹑国情;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2)辨析题(共4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2. 总分100分 三、考试时间:3小时。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洋务运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识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了解掌握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正义性。 思考: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了解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和途径 。 思考: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了解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了解掌握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思考: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了解掌握全面抗争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了解掌握第二条战线,第三条道路;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五种经济成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平赎买。 思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了解“文化大革命”,《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建树;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了解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目标 通过对考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专业综合能力考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二、题型结构:各题型分值及总分 1.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10分) (2)辨析题(共50,每题10分)先判断,后分析。 (3)论述题(共60分,每题30分) 2. 总分150分 三、考试时间: 2小时。 四、考试内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党的思想路线的最初提出、确立、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2、 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和历史条件;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基本经验。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及意义;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 阶段理论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含义、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依据; 2、正确处理、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八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内涵; 3、 当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4、 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要求 十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意义; 2、 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十二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和伟大实践以及两岸关系的新进展、新特点。 思考: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十三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 2、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重大意义 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掌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2、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 三、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考试目标 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分及考试时间 1.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80分钟。 六、大纲内容 (一)导 论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7.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实践形式及其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检验标准 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7.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物质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3.资本原始积累 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实质 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5.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石河子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