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北京邮电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北京邮电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北京邮电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北京邮电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北京邮电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历年考研真题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北京邮电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北京邮电大学806电磁场理论考研资料当然只选北京邮电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03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数据服务与网络应用 04 (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 (全日制)移动/卫星通信及电路设计、物联网与服务 06 (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 (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全日制)射频技术、天线与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 09 (全日制)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网络与宽带通信 10 (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1 (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2 (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13 (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14 (全日制)无线通信 15 (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16 (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17 (全日制)宽带接入与网络融合技术 18 (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19 (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0 (全日制)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22 (全日制)大气激光通信 23 (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 24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25 (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6 (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电磁兼容 27 (全日制)生物信息学 28 (全日制)电子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9 (全日制)纳米材料及器件 30 (非全日制)授课地点:广东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2电子电路 ⑥804信号与系统 ⑦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备注:④⑤⑥⑦选一; 01-1射频系统与微波器件、电磁兼容及测试; 01-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 02-3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2电子电路 ⑥804信号与系统 ⑦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备注:④⑤⑥⑦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选四)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 沈远茂, 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备注: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2电子电路 1、数制和编码及逻辑代数基础 2、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 4、触发器 5、时序逻辑电路 6、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7、数-模和模-数转换 804信号与系统 试卷结构: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等 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试卷结构: 题型: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各占一半,基本题分数为90分左右,较难题目和综合类题目占60分左右。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03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数据服务与网络应用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卫星通信及电路设计、物联网与服务 06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射频技术、天线与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 09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网络与宽带通信 10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1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2天线与电波传播 13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 14无线通信 15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系统 16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17宽带接入与网络融合技术 18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19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0传感器网络技术 21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22大气激光通信 23智能监测与自组织网络 24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25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6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电磁兼容 27生物信息学 28电子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五选一) 1、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电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保玲 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刘培植 主编 3、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 沈远茂, 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2电子电路: 一模拟部分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5小时;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包括简单设计)及读图题等。 二、数字部分 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1.5小时 ; 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02移动数据安全、无线通信、物联网、视觉感知 03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通信与IC、下一代网络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终端、物联网 06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光通信、卫星通信 08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09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无线电、宽带通信 10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1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2环境电磁学、天线与电磁兼容技术 13智能交通与车联网 14无线通信理论研究及应用 15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系统 16通信电子、多媒体、网络与系统安全 17光通信与宽带信号处理 18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19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0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1光纤通信、光纤传感 22通信光电子技术 23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24大气激光通信 25宽带光通信 26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及融合 27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28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或 802电子电路或 804信号与系统或 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五选四) 1、“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 沈远茂, 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一、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2 电子电路 一、考试内容 (1)模拟部分 1、考试时间:1.5小时;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包括简单设计)及读图题等。 (2)数字部分 1、考试时间:1.5小时 ; 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 804信号与系统 一、试题结构 可以有以下题型 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 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3个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各占一半,基本题分数为90分左右,较难题目和综合类题目占60分左右。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02移动数据安全、无线通信、物联网、视觉感知 03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通信与IC、下一代网络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终端、物联网 06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光通信、卫星通信 08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09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无线电、宽带通信 10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1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2环境电磁学、天线与电磁兼容技术 13智能交通与车联网 14无线通信理论研究及应用 15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系统 16通信电子、多媒体、网络与系统安全 17光通信与宽带信号处理 18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19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0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1光纤通信、光纤传感 22通信光电子技术 23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24大气激光通信 25宽带光通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3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周炯?等编著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804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02移动数据安全、智能信息系统、物联网 03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通信与IC、下一代网络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移动终端、物联网 06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系统 08光通信、卫星通信 09环境电磁学、天线与电磁兼容技术 10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无线电、宽带通信 11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2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3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14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物联网 15无线通信理论研究及应用 16微纳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17通信电子、多媒体、网络与系统安全 18光通信与宽带信号处理 19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20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 21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2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3光纤通信、光纤传感 24通信光电子技术 25无线传感网、智能信息处理、云端融合 26大气激光通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初试未考“电子电路”的考生复试“电子电路”、已考“电子电路”的考生复试“通信原理” 参考书: 专业课笔试各科参考书目与初试科目的参考书目相同。 备注: 本学院共招收225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80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提醒: 北京邮电大学研招办官方不指定具体参考书,本参考书信息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 801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3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周炯?等编著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804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02移动数据安全、智能信息系统、物联网 03移动互联网、未来移动通信与IC、下一代网络与应用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物联网 06射频天线、物联网、云计算及相关技术 07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多媒体通信系统 08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 09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 10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无线电、宽带通信技术 11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2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3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14人工智能与信息系统、物联网 15无线通信理论研究及应用 16微纳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 17通信电子、多媒体、网络与系统安全 18光通信与宽带信号处理 19 天线与电磁兼容 20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21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22无线通信集成电路设计 23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信息系统 25光纤通信 26通信光电子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01通信原理 或802电子电路 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电子电路 通信原理 注: 1、二选一且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本 2、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研究方向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02移动数据安全、移动新技术、智能信息系统 03未来通信与网络融合、现代服务科学与新业务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物联网、移动终端 06射频天线、通信电子电路、超宽带网络通信 07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软件、网络安全 08星际通信与互联、无线通信 09环境电磁学与电磁兼容技术 10电磁兼容、微带电路与天线、无线接入 11通信光电子激光与技术、功能器件与无线网络 12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与传输 13无线通信中的射频技术 14电子设计自动化 15无线通信 16通信集成电路与MEMS技术 17通信电子、多媒体、网络与系统安全 18宽带接入与高速信号处理 19天线与电磁兼容 20宽带无线接入与智能信号处理 21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无线智能交通控制技术 22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23宽带无线通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01通信原理 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3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周炯?等编著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804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