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央民族大学617社会学通论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30302人口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人口学理论 一、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 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人口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四)国内外人口学思潮的流变 二、生育制度 (一)生育与生育模式 (二)生育制度 (三)生育转变理论 三、死亡模式 (一)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分析 (三)死因分析与流行病转变理论 (四)人口转变 四、人口迁移分布 (一)人口迁移理论 (二)人口迁移转变假设 (三)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四)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五、年龄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三)年龄结构与社会 六、性别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三)性别结构与社会 七、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 (二)婚姻理论 (三)家庭转变 (四)婚姻家庭转变与社会 八、人口与经济 (一)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 (二)人口红利 (三)人口与经济关系理论 (四)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人口学方法 一、社会测量及指标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及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尺度 (三)社会测量的路径:概念化与操作化 (四)衡量测量质量的标准 (五)复合测量与指标设计:指数与量表 二、抽样原理与方法 (一)抽样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程序与方法 (三)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量资料分析与社会统计之间关系 (二)定量资料的性质与分析目标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策略及方法选择 (五)社会统计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六)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及重要原理 (七)社会统计学的基本体系: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八)单变量统计分析 (九)双变量统计分析 (十)多变量统计分析 四、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人口调查的基本问题 (二)人口经常调查统计 (三)人口抽样调查 (四)人口调查资料的整理 (五)人口统计资料的估计推算 (六)人口数据评价与调整 五、人口统计学基本方法 (一)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原则 (二)人口数和人口密度统计 (三)性别构成统计 (四)年龄构成统计 (五)生育度量与分析 (六)死亡度量与分析 (七)人口迁移统计 (八)婚姻状况统计 (九)标准化系数 (十)生命表的编制 (十一)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 (十二)人口再生产指标 六、统计模型 (一)线性回归模型 (二)分类数据的统计模型 (二)生存分析(事件史分析) 七、混合研究方法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2人口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人口学理论 一、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 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人口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四)国内外人口学思潮的流变 二、生育制度 (一)生育与生育模式 (二)生育制度 (三)生育转变理论 三、死亡模式 (一)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分析 (三)死因分析与流行病转变理论 (四)人口转变 四、人口迁移分布 (一)人口迁移理论 (二)人口迁移转变假设 (三)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四)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五、年龄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三)年龄结构与社会 六、性别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三)性别结构与社会 七、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 (二)婚姻理论 (三)家庭转变 (四)婚姻家庭转变与社会 八、人口与经济 (一)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 (二)人口红利 (三)人口与经济关系理论 (四)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人口学方法 一、社会测量及指标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及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尺度 (三)社会测量的路径:概念化与操作化 (四)衡量测量质量的标准 (五)复合测量与指标设计:指数与量表 二、抽样原理与方法 (一)抽样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程序与方法 (三)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量资料分析与社会统计之间关系 (二)定量资料的性质与分析目标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策略及方法选择 (五)社会统计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六)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及重要原理 (七)社会统计学的基本体系: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八)单变量统计分析 (九)双变量统计分析 (十)多变量统计分析 四、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人口调查的基本问题 (二)人口经常调查统计 (三)人口抽样调查 (四)人口调查资料的整理 (五)人口统计资料的估计推算 (六)人口数据评价与调整 五、人口统计学基本方法 (一)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原则 (二)人口数和人口密度统计 (三)性别构成统计 (四)年龄构成统计 (五)生育度量与分析 (六)死亡度量与分析 (七)人口迁移统计 (八)婚姻状况统计 (九)标准化系数 (十)生命表的编制 (十一)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 (十二)人口再生产指标 六、统计模型 (一)线性回归模型 (二)分类数据的统计模型 (二)生存分析(事件史分析) 七、混合研究方法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2人口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人口学理论 一、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 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人口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四)国内外人口学思潮的流变 二、生育制度 (一)生育与生育模式 (二)生育制度 (三)生育转变理论 三、死亡模式 (一)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分析 (三)死因分析与流行病转变理论 (四)人口转变 四、人口迁移分布 (一)人口迁移理论 (二)人口迁移转变假设 (三)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四)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五、年龄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三)年龄结构与社会 六、性别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三)性别结构与社会 七、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 (二)婚姻理论 (三)家庭转变 (四)婚姻家庭转变与社会 八、人口与经济 (一)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 (二)人口红利 (三)人口与经济关系理论 (四)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人口学方法 一、社会测量及指标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及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尺度 (三)社会测量的路径:概念化与操作化 (四)衡量测量质量的标准 (五)复合测量与指标设计:指数与量表 二、抽样原理与方法 (一)抽样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程序与方法 (三)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量资料分析与社会统计之间关系 (二)定量资料的性质与分析目标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策略及方法选择 (五)社会统计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六)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及重要原理 (七)社会统计学的基本体系: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八)单变量统计分析 (九)双变量统计分析 (十)多变量统计分析 四、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人口调查的基本问题 (二)人口经常调查统计 (三)人口抽样调查 (四)人口调查资料的整理 (五)人口统计资料的估计推算 (六)人口数据评价与调整 五、人口统计学基本方法 (一)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原则 (二)人口数和人口密度统计 (三)性别构成统计 (四)年龄构成统计 (五)生育度量与分析 (六)死亡度量与分析 (七)人口迁移统计 (八)婚姻状况统计 (九)标准化系数 (十)生命表的编制 (十一)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 (十二)人口再生产指标 六、统计模型 (一)线性回归模型 (二)分类数据的统计模型 (二)生存分析(事件史分析) 七、混合研究方法 |
研究方向 | 030302人口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社会学通论考试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人口学理论与方法涵盖人口学概论、人口学原理、人口社会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一般方法与人口学研究独特方法。 第一部分:人口学理论 第二部分:人口学方法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2人口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834人口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人口学理论 一、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 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人口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四)国内外人口学思潮的流变 二、生育制度 (一)生育与生育模式 (二)生育制度 (三)生育转变理论 三、死亡模式 (一)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分析 (三)死因分析与流行病转变理论 (四)人口转变 四、人口迁移分布 (一)人口迁移理论 (二)人口迁移转变假设 (三)人口迁移的作用与后果 (四)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 五、年龄结构 (一)人口年龄结构 (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 (三)年龄结构与社会 六、性别结构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二)人口性别结构失衡 (三)性别结构与社会 七、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 (二)婚姻理论 (三)家庭转变 (四)婚姻家庭转变与社会 八、人口与经济 (一)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 (二)人口红利 (三)人口与经济关系理论 (四)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人口学方法 一、社会测量及指标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及要素 (二)社会测量的尺度 (三)社会测量的路径:概念化与操作化 (四)衡量测量质量的标准 (五)复合测量与指标设计:指数与量表 二、抽样原理与方法 (一)抽样的概念、作用与类型 (二)概率抽样的原理、程序与方法 (三)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适用条件 (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量资料分析与社会统计之间关系 (二)定量资料的性质与分析目标 (三)定量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四)定量资料分析的策略及方法选择 (五)社会统计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 (六)社会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及重要原理 (七)社会统计学的基本体系: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八)单变量统计分析 (九)双变量统计分析 (十)多变量统计分析 四、人口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人口调查的基本问题 (二)人口经常调查统计 (三)人口抽样调查 (四)人口调查资料的整理 (五)人口统计资料的估计推算 (六)人口数据评价与调整 五、人口统计学基本方法 (一)人口统计指标的分类和计算原则 (二)人口数和人口密度统计 (三)性别构成统计 (四)年龄构成统计 (五)生育度量与分析 (六)死亡度量与分析 (七)人口迁移统计 (八)婚姻状况统计 (九)标准化系数 (十)生命表的编制 (十一)静止人口和稳定人口 (十二)人口再生产指标 六、统计模型 (一)线性回归模型 (二)分类数据的统计模型 (二)生存分析(事件史分析) 七、混合研究方法 |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