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北京科技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北京科技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北京科技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北京科技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北京科技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历年考研真题由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北京科技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北京科技大学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考研资料当然只选北京科技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北京科技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动力工程(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复试参考书: 一、《工程流体力学》 参考书: 刘向军编:《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 孔珑编:《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二、《工程燃烧学》 参考书: 韩昭仓主编:《燃料及燃烧》(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 汪军等编:《工程燃烧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7月。 童正明等编著:《工程燃烧学》,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年1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403燃烧学 0404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 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全日制) 09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0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1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2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3 制冷技术(全日制) 14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5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6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7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18 能源系统优化(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复试总成绩满分为500分,其中专业水平考核满分200分,综合素质考核满分250分,外语水平考核满分为50分。 同等学力考试: 燃烧学 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流动、传热与传质
02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 03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04热工理论与技术 05热过程和热设备 06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07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08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09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 10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11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 12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3制冷技术 14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15人工环境与工程 16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17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 18能源系统优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535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403燃烧学 0404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一、试卷结构及考查比例:试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传热学部分:简答题约占13%,计算题约占37%; 热力学部分:简答题约占18%,计算分析题约占32%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02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03 热工理论与技术 04 热过程和热设备 05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06 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07 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08 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09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10 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1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2 制冷技术 13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14 人工环境与工程 15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535 专业综合 (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403 燃烧学 或0404 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02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03 热工理论与技术 04 热过程和热设备 05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06 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07 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08 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09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10 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1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2 制冷技术 13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14 人工环境与工程 15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02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03 热工理论与技术 04 热过程和热设备 05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06 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07 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08 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09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10 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1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2 制冷技术 13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14 人工环境与工程 15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同等学力加试: 0403 燃烧学 0404 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02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03 热工理论与技术 04 热过程和热设备 05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06 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07 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08 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09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10 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1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12 制冷技术 13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14 人工环境与工程 15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403燃烧学 0404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_ 01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_ 02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_ 03热工理论与技术 _ 04热过程和热设备 _ 05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_ 06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_ 07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_ 08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_ 09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_ 10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_ 11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_ 12制冷技术 _ 13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_ 14人工环境与工程 _ 15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1传热学 或871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工程流体力学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1.燃烧学 2.热工基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研究方向 | _ 01流动、传热及燃烧理论 _ 02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 _ 03热工理论与技术 _ 04热过程和热设备 _ 05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 _ 06新能源及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_ 07动力机械设计、仿真与控制 _ 08热能动力装置及燃烧过程 _ 09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 _ 10非牛顿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_ 11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 _ 12制冷技术 _ 13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_ 14人工环境与工程 _ 15流化床理论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1传热学或871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专业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802 动力工程
01 流动、传热与传质(全日制) 02 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全日制) 03 材料热物性与测试技术(全日制) 04 热工理论与技术(全日制) 05 热过程和热设备(全日制) 06 节能理论与节能设备(全日制) 07 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08 储热与储冷(全日制) 09 化学储能及氢能(全日制) 10 储能材料(全日制) 11 热能动力装置及控制(全日制) 12 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全日制) 13 非牛顿流体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4 多相流理论与实验研究(全日制) 15 制冷技术(全日制) 16 气体分离技术及应用(全日制) 17 人工环境与工程(全日制) 18 流化床理论与应用(全日制) 19 热设备、热过程诊断及能效评估(全日制) 20 新型能源系统(全日制) 21 碳中和与低碳技术(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535 专业综合(包括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燃烧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1 热工理论(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
1.《传热学》 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传热学(第2版)(改编版)》, 冯妍卉,贾力,张欣欣,彭晓峰改编,Yunus A.Cengel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北京科技大学“传热传质学”课程网站——国家资源共享课: 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42.html 4.《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北京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