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历年考研真题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硕)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全日制 45 01 食品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 02 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非全日制 15 01 食品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 02 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1 食品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 02 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备注:拟招生35人其中推免生5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食品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
02 (全日制)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 03 (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检测与标准化 03食品营养与安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1.《机械设计》(第八版), 濮良贵、纪名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农业机械与设备》,宋建农,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农业信息化技术导论》,马新明编,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9。 826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 阚建全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检测与标准化 03食品营养与安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营养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参考书: 《食品工艺学》,汪志君,中国计量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李波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年。 《食品标准与法规》,艾志录、鲁茂林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食品卫生学》冯翠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食品分析》谢笔钧和何慧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826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检测与标准化 03食品营养与安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营养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汪志君,中国计量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6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检测与标准化 03食品营养与安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营养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参考书: f32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无锡轻工业学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6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研究方向 | 01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02食品检测与标准化 03食品营养与安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30食品营养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33食品工艺学 f33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无锡轻工业学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 第一部分:程序设计(50分) 《C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第二部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50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郭力平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08 第三部分:网络技术与应用(50分)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何小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06 830 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孙远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135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5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1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④826食品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32食品工艺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由“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和“ 食品分析与检验”三部分组成。 (一)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的生物污染及其控制 1.1掌握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2掌握食品病毒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1.3掌握食品中寄生虫污染的来源、途径、危害及控制方法; 2.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控制 2.1 掌握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途径、危害和控制措施 2.2 掌握农用化学物质残留的原因、影响因素、过量摄入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2.3 掌握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来源、影响因素、危害和控制措施 2.4 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有害成分、产生条件、危害和控制措施 3. 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控制 掌握食品主要物理污染的种类和控制措施 4.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4.1掌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类型 4.2 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3 掌握真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控制措施 4.4 掌握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4.5 掌握动物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毒性成分和控制措施 5. 食源性感染性疾病及其控制 5.1掌握细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2掌握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1掌握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配套法规 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 3.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 4.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过程控制方法(GAP, HACCP等) (三)食品分析与检验 食品分析与检验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掌握采样的原则、方式和方法。 2、掌握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方法:溶剂提取法、层析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有机物破坏法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特点。 3.水分的分析与检验:掌握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4.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5.油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粗脂肪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罗兹-哥特里法测定乳品中脂肪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原理和定性定量依据。 6.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了解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7.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脂溶性维生素A、D、E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水溶性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荧光法测定的原理及操作要点;掌握抗坏血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荧光法、比色法的测定原理及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范围。 8.矿质元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测定矿物元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9.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的仪器测定原理;掌握发色剂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10.食品中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分析与检验:掌握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特点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11.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分析与检验:了解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测定原理和主要方法。 826食品化学 1.水分: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活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分吸着等温线,水分活度及分子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非酶褐变,一些重要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化学性质、功能性和生理作用等。 3.脂类:食品中脂类的分类、理化性质及与食品质量的关系,油脂加工化学等。 4.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分类和变性,蛋白质的功能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及对色香味的影响,食品蛋白质原料特性及新型蛋白质开发。 5.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常用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 影响食品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食物中的矿质元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性及安全性等。 6.酶:影响酶催化反应的因素,酶在食品加工及保鲜中的作用,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等。 7.色素和着色剂:食品中原有色素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性,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8.食品风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理化性质、功能性和形成途径等。 9.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常用非天然的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和功能。 10.食品中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及外源性有害成分的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素种类、理化性及有害性,加工及贮藏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成分等。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