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梦
历年真题详解
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
{真题介绍}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二、售后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客资料请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资料定价与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5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历年考研真题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央民族大学619新闻传播史论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资料详情,请在淘宝app搜: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范围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 视实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公关与广告实务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1新闻学 02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教材:
619新闻传播史论: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3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2011)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2010) 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第1版2002)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3版)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5版2013) 陆晔《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 619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传播实务综合考试范围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实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公关与广告实务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二、新闻写作 三、新闻编辑 四、新闻评论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50301新闻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50301新闻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范围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广播电视实务、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公关与广告实务几个方面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一、试卷内容结构 (一)必答题为 150 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60 分;中外新闻传播史约60 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占15分左右;传播学基础理论约30 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选4题,每小题 5 分,共20 分;简答题5选 4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分析论述题5选3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820新闻传播实务 一、试卷内容结构 (一)必答题为10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采访15分,新闻写作15分,新闻编辑15分,新闻评论35分,广播电视实务20分。 (二)必选题为50分,其中,必选题Ⅰ和必选题Ⅱ各占25分。 必选题Ⅰ包含2道题,均为25分:第1道为公关与广告实务的内容;第2道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内容。考生必须在2道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必选题Ⅱ包含2道题,均为25分:第1道为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的内容;第2道为公关与广告实务的内容。考生必须在2道题中选取一道作答。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第一部分:新闻理论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1新闻史研究 02新闻实务研究 03新闻理论研究 04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1新闻史研究 02新闻实务研究 03新闻理论研究 04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主要内容: 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主要内容: 采、写、编、评;传播学应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新闻史研究 新闻实务研究 新闻理论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采、写、编、评;传播学应用 备注: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新闻史研究 新闻实务研究 新闻理论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1英语一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注: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采、写、编、评;传播学应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01 新闻史研究 02 新闻实务研究 03 新闻理论研究 04 广播电视新闻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9新闻传播史论 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 820新闻传播实务 采、写、编、评;传播学应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研究方向 | 新闻史论(含民族新闻史论) 新闻实务研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 跨文化传播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7新闻史论 ④819新闻业务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00新闻传播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新闻传播史论
考试内容: 【考查目标】 一、 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一) 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 (二) 新闻传播学在西方的演变与发展 (三)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发展 二、 新闻、舆论与宣传 (一) 新闻的定义和内涵 (二) 舆论与舆论形成的特点 (三) 宣传的内涵及其特点 (四) 新闻的特性与功能 三、 新闻传播 (一) 新闻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 (三) 新闻传播的收受主体 (四) 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 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原则 (二)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三)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原则 (四)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原则 (五) 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 五、新闻传播事业 (一)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与功能 (三) 两种性质不同的新闻传播业 (四)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五)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业 六、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 (一) 新闻自由的内涵与发展 (二) 新闻自由的基本特征 (三) 新闻法治的内涵 (四)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七、新闻传播环境 (一)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二) 新闻传播与科技 (三) 新闻传播与经济 (四) 新闻传播与政治 (五)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部分:传播学基础理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一)传播的涵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二、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三、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二)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三)象征性社会互动 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二)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一)人内传播 (二)人际传播 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七、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 (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八、大众传播与控制研究 (一)“把关人”理论 (二)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九、大众传播与媒介研究 (一)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二)媒介的微观研究 (三)媒介理论 (四)媒介融合 十、大众传播与受众研究 (一)“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二)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三) 几种经典的受众理论 十一、大众传播与效果研究 (一)效果研究的类型及主要课题 (二)微观效果研究:劝服与态度改变 (三)宏观效果研究 十二、新媒体传播 (一)新媒体的界定 (二)新媒体的发展阶段 (三)网络发展与社会变迁 十三、国际传播、全球传播、文化间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定义 (二)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 十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控制实验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深度访谈法 第三部分:中外新闻传播史 一、中国新闻史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早期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三)近代中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四)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办报热潮 (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及保皇派的办报活动 (六)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七)民国初年及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八)“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十三)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949-1978 年) (十四)改革开放后新闻事业的发展 (十五)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传播业 二、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欧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二)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亚洲(西亚除外)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特征 三、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1855 年至 20 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 (三)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四)英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广播电视业的数字化 (五)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四、美国新闻传播史 (一)1733-1791 年: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二)1830-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持续发展的报刊大众化趋势 (三)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美国报团的形成与发展 (四)美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五)20 世纪末美国媒介集团的大兼并 (六)美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五、法国新闻传播史 (一)1789-1881 年:法国确立新闻出版自由的近百年磨难 (二)法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六、德国新闻传播史 (一)德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二)德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媒体 七、俄国新闻传播史 (一)1917-1925 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二)1925-1991 年:苏联新闻事业的发展 (三)“8·19”事件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八、日本新闻传播史 (一)明治维新后日本急速发展的新闻传播业 (二)日本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及代表性媒体 820新闻传播实务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实务 一、新闻采访 (一)新闻发现 (二)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三)采访准备 (四)现场访问 (五)现场观察 (六)体验式采访 (七)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 (八)采访方法 (九)采访的核实 二、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 1.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2.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3.新闻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4.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程式 1.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 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2.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的意义、特点和不足;新闻报道其他结构 的特点。 3.新闻报道的基本种类:简讯的特点;动态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综合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述评性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现场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人物新闻的特点 和写作要求;其他一些新闻种类的各自特点和写作要求;美国客观报道和精确报道产生的原 因。 (三)新闻写作技法 1.发现新闻:记者的发现力表现诸方面;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记者发现力决定于记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记者选择新闻的两个标准;两个标准之间的关 系。 2.新闻主题:新闻报道主题的特征;新闻报道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理解“感觉”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记者的感觉与受众的感觉。 (四)新闻报道形态演变 1.当代新闻报道形式发展变化:“新华体”的特点及变化;报道形态变化及动因。 2.传播科技与新闻文体的关系:传播科技发展对新闻文体的影响;广播、电视、网络、 手机等对新闻文体的影响。 三、新闻编辑 (一) 新闻编辑的特点与要求 (二) 新闻稿件的选择 (三) 新闻稿的修改 (四) 新闻标题 (五) 新闻稿的配置 (六) 版面编辑 (七) 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八) 图片编辑 (九) 专刊和副刊编辑 (十) 电视编辑 四、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面临的形势 网络媒体的特征及挑战,中国社会转型对新闻评论的影响、认识及对策。 (二)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 评论分量、评论时效、评论论题、评论指向、评论监督、评论形式、评论队伍。 (三)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 新闻评论的定义、新闻评论的性质和作用。 (四)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五)新闻评论的选题 选题的概念、选题的价值、选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标准。 (六)新闻评论的立意 立意的要求、立意的过程。 (七)新闻评论的论证 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实论证的作用、理论论证的作用、立论和驳论。 (八)新闻评论的素质要求 新闻人的特质、新闻评论者素质要求。 (九)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评点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实务 一、电视专题与栏目分类 (一)电视专题分类:电视专题的内容分类;电视专题的形式分类 (二)电视栏目分类:栏目表现对象;栏目表现内容;栏目表现形式 二、叙述型电视专题(专题片) (一)专题片的类型:新闻性专题;社教性专题片;散文性专题片 (二)专题片的叙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叙事结构 (三)专题片的写作:专题片写作过程:专题片写作特性;专题片写作风格 三、纪实型电视专题(纪录片) (一)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纪录片的开端;纪录片的本质;纪录片的轨迹 (二)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格里尔逊式;真实电影;访问式;反射式 (三)纪录片的摄制技巧: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拍摄、结构 (四)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纪录片选题的多元化;纪录片创作的多样化;纪录片经营的 市场化;纪录片播出的栏目化 四、政论型电视专题(政论片) (一)历史政论片 (二)事件政论片 (三)政治理论片 五、调查型电视专题(调查报道) (一)电视调查报道的界说:调查报道的界定;调查报道的发展 (二)电视调查报道的分类:调查内容分类;调查目的分类;调查模式分类 (三)电视调查报道的方式:调查方式;结构方式;调查技巧 六、新闻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新闻栏目化:电视新闻栏目化的意义;电视新闻栏目的形态 (二)集纳型新闻栏目:集纳性新闻栏目的编排;集纳型新闻栏目的个性化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事件组合式;栏目组合式 (四)专题型新闻栏目:题材的选择;叙事的技巧;专题型新闻栏目的发展趋势 七、社教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社教节目的地位 (二)社教栏目的类别:节目题材分类;受众对象分类;节目样式分类 (三)公共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社政类节目创作;经济类节目创作;文化类节目创作; 科技类节目创作 (四)对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年龄层次的栏目分析;性别层次的栏目分析;职业层次 的栏目分析 (五)服务型社教栏目的创作:生活服务栏目的发展;生活服务栏目的制作 八、娱乐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样式;电视娱乐节目的特征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消费语境:消费文化的滥觞;电视娱乐节目热;娱乐节目的接受 心理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化批评 (四)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电视娱乐节目的市场化细分;电视娱乐节目的规则化 控制;电视娱乐节目的个性化经营 九、谈话型电视栏目创作: (一) 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类型:节目内容分类;结构形式分类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要素:话题;谈话人;谈话方式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拓展空间:谈话节目的交流特质;谈话节目的时空跨越;谈话节 目的改进策略 十、常规型电视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基本原则:编排基本要素;编排时段划分;编排基本原则 (二)编排的竞争策略:栏目编排的策略;节目编排的策略;成功编排的经验 第三部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一、互联网之前的新闻传播技术 (一)新闻传媒技术概述:概念、特征、发展阶段 (二)报业新闻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概念、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环境 (三)广播电视技术及其数字化 (四)新闻通信技术及应用:电报、电话、通信网,通信新业务、通信新网络 二、互联网传播技术与第四媒体 (一)多媒体电脑与多媒体电脑网络:概念、特征、发展、应用、影响 (二)第四媒体(互联网):互联网传播、多感觉、信息冗余、超媒体、超文本,第四 媒体(互联网)的传播类型及其特点 三、网络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比较:媒介性质、媒介特征、传播特征、媒介功能 (二)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网络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挑战;网络媒介与传统媒 介的共存、双赢战略 (三)网络媒介的文化分析:媒介与文化、网络文化空间、网络空间文化的特征 四、网络传播的受众分析 (一)网民:概念、特征、结构 (二)网民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网民语言 五、网络传播的效果分析 (一)网络传播效果分析的特殊意义 (二)网络传播过程效果分析 (三)网络传播社会效果分析 (四)网络传播对传统效果理论的更新 六、网络新闻传播 (一)网络新闻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二)传统新闻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 (三)商业性 ICP 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 七、网络传播伦理与法制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伦理问题与犯罪问题 (二)网络传播道德规范及法制建设 第四部分:公关与广告实务 一、公共关系 (一)公共关系基础原理 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危机公关处理原则与处理程序;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与公关 二、广告实务 (一)广告调查与市场分析 广告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 (二)广告战略、策略制定 广告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广告策略的不同类型 (三)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 广告创意与文案写作的策略思考、基本要求、方法与技巧 (四)广告媒介与广告媒介策划 广告媒介基础知识;广告媒介策划的步骤与内容 (五)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广告策划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 |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