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中央民族大学考研梦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二、售后保障:
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一本通内容详解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全程复习一本通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历年考研真题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考研真题已更新至2019年,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必备考研复习资料,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 真题暂不零售,购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一本通基础篇或强化篇赠送此项。 价格:暂不单独出售。
第二部分: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基础篇)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基础篇)的突出特点是内容全面,以知识点分析掌握为主,习题为辅,尤其适合跨专业、在职或基础较薄弱的考生使用。具体包括包括以下3部分:
1、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笔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笔记是高分研究生整理的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核心导师的教学笔记,超高的含金量为大家的专业课复习提供了方向和侧重点,既提炼出各个章节的内容的要点,同时可以让考生快速的掌握各个章节的知识框架以及重难点,提高复习效率和准确度。价格:145元
2、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讲义: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讲义,讲义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核心导师的本科教学讲义,又经过了考研高分研究生的编辑和整理,增加了一些最新的导师重点。价格:145元
3、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自测题(3套):我们请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成绩最优秀、专业课复习最有心得的一些研究生,根据最新的考研真题、考研大纲、专业课重点编写了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基础复习自测题,旨在让大家及时的对自己的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课复习效果进行检测,以便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复习方向,并通过做题强化知识点的记忆,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价格:135元
第三部分: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强化篇)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一本通(强化篇)适合第二轮或者强化复习使用,全部是干货,强化复习阶段只用这些资料复习就完全足够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事半功倍。具体包括以下3部分:
1、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重点复习精编: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重点复习精编由文登教育请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多名研究生参与编写(均为文登教育的考研高分学员),在编写的过程中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找导师进行考研重点范围的咨询与指导,再结合历年考研真题、考研大纲进行编写。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重点复习精编内容详细,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全面涵盖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的重点难点考点,可以确保包含90%以上的考试范围。每年考研结束之后,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重点复习精编都是大家公认的最全面、最具价值的考研专业课内部复习资料。价格:210元
2、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导师题库: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导师题库是一本通强化篇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多届高分研究生的分析与验证,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真题的原型都来源于导师的习题和题库,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考研命题导师极少会专为考研创造出一批全新题,一般都是从题库中选取,然后适度的变形或修改,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历年真题里的几乎每一道题目都能在这份题库中找到原型。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每年都把导师出过的所有习题汇总在一起,并整理出了详细答案解析,更新并整理这套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导师题库。做真题的时候可以参考内部题库的答案去整理真题的答案。这套题库每年更新大约10%的题目,如果您有这套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导师题库最近一两年的版本,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不购买最新版本。虽然考场上的考题一般会有变动,但只要把题库做熟练,必定能轻松应对考场中的每一道试题。价格:260元
3、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重点模拟题: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内部重点模拟题共3套,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多名高分研究生全面分析总结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历年考研真题的考点及命题趋势,充分知悉导师重点的情况下编写的极具价值的模拟题,难度与考研真题保持一致,目的让大家查缺补漏,更有针对性的调整复习计划。价格:195元
第四部分: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冲刺密押卷)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冲刺密押卷与文登教育冲刺保过班几乎同步发布,11月底校方命题基本结束,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多方面了解2020考研最新的重点考点动态编写而成,确保为大家成功梦圆中央民族大学加一道最后的保险。押题命中率很高,不多做介绍,相当于划重点,大家都明白。价格:635元。
注:以上各项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复习资料为2021年最新资料。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全程复习一本通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对考生的承诺
1.资料一律从中央民族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真实承诺,假一赔十。4.七天无理由退货。5.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注:1.考研真题、模拟题、冲刺题、期末题由于页码少,无质量问题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2.退货收取成本费,每页0.15元,彩色胶装每本10元,订书机装订每本0.2元。
资料定价与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一本通(全程篇)》,原价1816元,限时特价4.9折:890元。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一本通》可以在文登考研官网(www.wdkao.com),也可以在中央民族大学附近的文登教育合作的考试书店购买。因考生人数有限,印刷数量不多,售完即止,一般情况不会加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学员、vip保过班学员专用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在文登考研官网(www.wdkao.com)报名的学员可以联系网站客服免费领取。
改版与售后服务
文登教育每年均根据本年度每年会根据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最新考研要求和考研大纲对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进行改版升级并提供售后服务,请考生务必谨慎辨别,避免购买其他机构或个人销售的往年的盗版的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而耽误备考和前途;同时文登教育官方郑重声明,购买盗版资料我们将不提供任何售后服务。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纠错反馈与奖励
为了能不断完善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的质量,从而使广大考生进行更有效地考研复习备考,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发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有任何出入(如印刷不清晰、考点不准确、错别字)或其他疑问、批评建议等,可将具体内容(所购买的图书名称、章节、年份、题目、页数)发送至我们的投诉邮箱。我们将高度重视每位报考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学子的反馈,第一时间组织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进行校对审核,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您。您的反馈一经采纳,我们将向您赠送价值80-120元的专业课资料抵用券。并且在考研录取后,可优先被录取为文登教育的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
版权与投诉声明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初试复习一本通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全程复习一本通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中央民族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中央民族大学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考研资料当然只选中央民族大学本校发货的。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800179089。也可以通过淘宝店铺(学姐本校直发甄选店)进行咨询购买,本校直发,7天无理由退货。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中央民族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理论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涵盖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基本知识、民族实体理论、民 族发展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及其相关的理论前沿、社会热点和重 大事件分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理论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科目考试内容涵盖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基本知识、民族实体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及其相关的理论前沿、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二、民族实体理论 三、民族发展理论 四、民族关系理论 五、民族问题理论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民族干部政策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理论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涵盖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基本知识、民族实体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及其相关的理论前沿、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分析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2、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4 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 分 简答题 4小题,前两小题每题 15 分,后两小题每题20分,共 70分 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政治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第二部分:民族政策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02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03民族关系研究 04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02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03民族关系研究 04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民族理论 民族政策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考试主要范围:政治学理论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主要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民族关系研究 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主要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备注: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民族关系研究 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考试形式为面试,面试考试时间10-30分钟/考生,百分制。 ①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 资格审查时间:2013年4月13日上午8:30,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北智楼511。 综合面试时间:2013年4月13日上午9:00,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北智楼515; 面试内容: 第一,中英自我介绍(3分钟) 第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参考书目:《民族理论通论》修订版,金炳镐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主要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0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02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03民族关系研究 04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1英语一 ③615政治学理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5政治学理论 政治学理论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主要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研究方向 |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 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民族关系研究 外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2政治学原理 ④82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型 全日制 17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④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民族学/人类学概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的基本属性、掌握基本概念及内涵,并能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等; 了解“文化”概念,并掌握与其相关的内涵;了解民族与族群及其内涵;了解人类学/民族 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科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了解学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视角,认识田野调查的特点及重要意义,掌 握田野调查的基本程序,了解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设计调研方案的基础能力。 第三部分:学科理论发展轨迹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发展脉络以及相关理论学派的流变,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并能够对之进行评述比较。 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考查目标:掌握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及其主要研究范畴。包括:婚姻家庭与 亲属制度、物质文化、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经济人类学、 影视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别与阶级、社区与区域、旅游 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等。 第五部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考查目标:掌握中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的民族工作及其影响;20 世纪 三四十年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调研活动,主要的研究文本;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阐释并分析中国民族社会内外的民族关系、历史议题、发展变迁以及现实状况等。 82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民族理论 一、民族理论学科理论体系 【考查目标】 1.掌握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一) 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1.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对象 2.民族理论学科研究内容 3.民族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 4.民族理论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及发展 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族实体理论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概念及民族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 2.正确理解民族基本属性和民族基本特征 3.正确理解民族结构、民族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一) 民族概念和民族的形成 1.民族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3.民族形成的时间和条件 4.民族形成的途径和规律 (二)民族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1.民族的基本属性 2.民族的基本历史类型 3.民族的基本特征 4.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关系 5.民族与国家 6.民族与宗教 7.民族识别 8.民族意识 (三) 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 1.民族结构 2.民族素质 3.民族结构与民族素质的关系 三、民族发展理论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2.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3.认识和掌握民族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4.正确理解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一) 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1.民族发展的基本动因 2.民族发展的基本内容 3.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民族结构与民族发展 2.民族素质与民族发展 3.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 4.自然环境与民族发展 5.社会环境与民族发展 (三)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1.民族同化 2.民族分化 3.民族组合 (四)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 1.民族融合 2.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 3.民族消亡 四、民族关系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2.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3.认识和掌握民族关系调控的内涵、机制 (一)民族关系理论基本概念 1.民族交往、民族矛盾 2.民族关系的含义 3.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与性质 4.民族关系的过程与类型 (二)民族关系发展规律 1.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2.民族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 3.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条件、基本趋势 (三)民族关系调控 1.民族关系调控的含义及其类型 2.民族关系调控的原则、政策、措施 3.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五、民族问题理论 【考查目标】 1.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基本概念 2.认识和理解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3.正确认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一)民族问题概念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发生范围和存在时间 3.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4.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5.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 1.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3.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关系 (三)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1.影响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因素 2.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第二部分: 民族政策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政策的含义 2.理解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与类型 3.掌握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含义 (二)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三)民族政策的基本类型 (四)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六)民族政策的基本功能 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政策的地位 3.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保障 (一)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含义 2.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含义 3.新中国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二)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总政策 (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实施 1.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2.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机制 3.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考查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 .理解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内容 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 3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4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建设和自治权的完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与实践 1.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提出 2.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 四、民族干部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3.了解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2.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3.新中国民族干部工作的实践和成就 五、民族经济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3.认识和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 2.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 (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2.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三)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六、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 【考查目标】 1.理解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2.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3.理解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4.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1.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3.民族教育的特点 (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1.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2.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3.加强民族教育政策、法制建设,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三)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 七、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3.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作用 1.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2.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 3.民族语言文字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 (三)新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政策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 2.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3.党和国家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措施 八、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与特性 2.理解并掌握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3.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性 1.民族风俗习惯的概念 2.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 3.民族风俗习惯的特性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三)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1.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民族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 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考查目标】 1.了解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2.掌握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宗教及其社会作用 1.宗教的含义 2.宗教的产生根源 3.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4.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二)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及特点 1.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2.我国宗教信仰问题的基本特点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长期性 (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及依据 2.全面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部分:延展性考查内容 【考查目标】 1.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的理论前沿 2.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一、学科理论前沿 二、相关社会热点 三、重大事件分析 |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