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35107 美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21人
01(非全日制)中国画创作
02(非全日制)油画创作
03(非全日制)书法
全日制:29人
01(全日制)中国画创作
02(全日制)油画创作
03(全日制)书法
04(全日制)瓷画
备注: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全日制:该专业分方向招生。
01方向预计招收7人。02方向预计招收7人。03方向预计招收6人。04方向预计招收9人。
非全日制:该专业分方向招生。
01方向预计招收7人。02方向预计招收7人。03方向预计招收7人。该专业的非全日制,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除国家统一规定要求外,复试时所有考生均参加专业创作考试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703 美术综合知识
865 艺术基础理论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全日制:复试时所有考生均参加专
业创作考试:1.素描创 作;2.色彩创作(国画创作或油画创作);3.书法篆刻的创作(或临摹与创作)。
非全日制:复试时所有考生均参加专业创作考试:1.素描创作;2.色彩创作(国画创作或油画创作);3.书法篆刻的创作(或临摹与创作)。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3 美术综合知识
美术方向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书目内容)
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只考绘画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青年美术出版社,2010年。
2.《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只考绘画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外国美术教研室编,中国青年美术出版社,2010年。
3.《构图学》,林钰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4.《绘画色彩学》,杨天明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5.《绘画透视学》,曹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
6.《艺用人体解剖学》,厉晓东、苗青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865 艺术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章 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概念及其演变
一、西方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二、中国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三、门类艺术概念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论
第三节 艺术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起源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
二、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三、门类艺术发展史
第四节 模仿论与再现论
一、模仿论
二、再现论
第五节 形式论
一、形式论的基本含义
二、美术形式论
三、音乐形式论
四、设计形式论
第六节 表现论
一、表现论的基本含义
二、克罗齐的表现论
三、科林伍德的表现论
第七节 惯例论
一、迪基惯例论的基本观点
二、惯例论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艺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结构中的艺术
一、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
二、艺术赞助理论
三、布尔迪厄的艺术场域理论
第二节 艺术功能
一、巫术和宗教功能
二、认识和教育功能
三、审美和陶冶功能
第三节 “艺术界”
一、“艺术界”含义
二、“艺术界”的构成
三、“艺术界”与当代艺术
第三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经验积累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创作
第二节 艺术思维
一、形象思维
二、灵感
三、潜意识
第三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类型
二、传统教养
三、生活历练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作品形态演变
一、礼仪中的艺术
二、手绘作品
三、影像作品与文化工业产品
四、无名的文本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质料、形式、意象、意境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作品群的风格、流派、思潮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艺术思潮
第四节 艺术分类
一、艺术门类概述
二、各个艺术门类的总体审美特征
第五章 艺术接受与艺术传播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第二节 艺术接受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高级阶段
第三节 艺术传播与社会接受
一、艺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二、艺术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第六章 艺术批评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构成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
二、艺术批评的对象
三、艺术批评的标准
四、艺术批评的形态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及历史
一、艺术批评的方法
二、艺术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艺术批评的经典文本 |
更多研究方向 |
135107 美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0871-65032061
全日制:28
01(全日制)中国画创作
02(全日制)油画创作
03(全日制)书法
04(全日制)瓷画
非全日制:18
01(非全日制)中国画创作
02(非全日制)油画创作
03(非全日制)书法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4 英语(二)
科目3 703 美术综合知识
科目4 865 艺术基础理论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非全日制: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该专业分方向招生。01方 向预计招收6人。02方向预 计招收6人。03方向预计招 收6人。该专业为非全日 制,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 人员。除国家统一规定要 求外,复试时所有考生均 参加专业创作考试:1.素 描创作;2.色彩创作(国 画创作或油画创作); 3. 书法篆刻的创作(或临摹 与创作)。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3 美术综合知识
美术方向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书目内容)
1.《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只考绘画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青年美术出版社,2010年。
2.《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只考绘画部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外国美术教研室编,中国青年美术出版社,2010年。
3.《构图学》,林钰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4.《绘画色彩学》,杨天明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5.《绘画透视学》,曹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
6.《艺用人体解剖学》,厉晓东、苗青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书法方向:
第一章 书法史综合知识
第一节 篆书书法简史
第二节 隶书书法简史
第三节 行书书法简史
第四节 草书书法简史
第五节 楷书书法简史
第二章 书法理论综合知识
第一节 古代书法理论家解释
第二节 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思想与重要观念
第三章 篆刻史综合知识
第一节 古玺的历史
第二节 秦汉印的历史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篆刻的历史
第四节 隋唐官印的历史
第五节 宋朝官印与文人用印
第六节 元朱文印
第七节 明清流派印的历史
第四章 古代书法、篆刻作品临摹与创作(工具:硬笔)
第一节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临摹与创作(工具:硬笔)
第二节古代经典篆刻作品临摹与创作(工具:硬笔;篆刻创作只要求画出印稿)
第五章 古代经典书法、篆刻作品赏析(包括释文、标点、翻译与赏析等几个内容)
第一节 古代经典书法作品释文、标点与翻译
第二节 古代经典篆刻作品释文及赏析
第六章 当代书法、篆刻创作思潮评析
第一节 当代书法创作思潮评析
第二节 当代篆刻创作思潮评析
学姐推荐:《中国书法史》7卷本、黄惇等编《书法篆刻》
865 艺术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章 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概念及其演变
一、西方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二、中国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三、门类艺术概念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论
第三节 艺术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起源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
二、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三、门类艺术发展史
第四节 模仿论与再现论
一、模仿论
二、再现论
第五节 形式论
一、形式论的基本含义
二、美术形式论
三、音乐形式论
四、设计形式论
第六节 表现论
一、表现论的基本含义
二、克罗齐的表现论
三、科林伍德的表现论
第七节 惯例论
一、迪基惯例论的基本观点
二、惯例论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艺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结构中的艺术
一、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
二、艺术赞助理论
三、布尔迪厄的艺术场域理论
第二节 艺术功能
一、巫术和宗教功能
二、认识和教育功能
三、审美和陶冶功能
第三节 “艺术界”
一、“艺术界”含义
二、“艺术界”的构成
三、“艺术界”与当代艺术
第三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经验积累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创作
第二节 艺术思维
一、形象思维
二、灵感
三、潜意识
第三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类型
二、传统教养
三、生活历练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作品形态演变
一、礼仪中的艺术
二、手绘作品
三、影像作品与文化工业产品
四、无名的文本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质料、形式、意象、意境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作品群的风格、流派、思潮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艺术思潮
第四节 艺术分类
一、艺术门类概述
二、各个艺术门类的总体审美特征
第五章 艺术接受与艺术传播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第二节 艺术接受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高级阶段
第三节 艺术传播与社会接受
一、艺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二、艺术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第六章 艺术批评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构成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
二、艺术批评的对象
三、艺术批评的标准
四、艺术批评的形态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及历史
一、艺术批评的方法
二、艺术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艺术批评的经典文本
学姐推荐教材:
865 艺术基础理论:
王宏建《艺术概论》、邹跃进《艺术导论》、王树良《艺术概论白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