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35108 艺术设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非全日制:26人
01(非全日制)环境设计
02(非全日制)视觉传达设计
04(非全日制)舞台美术服装设计
全日制:34人
01(全日制)环境设计
02(全日制)视觉传达设计
03(全日制)数字艺术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704 设计综合知识
865 艺术基础理论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该专业非全日制,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01方向预计招收11人。02 方向预计招收11人。04方向预计招收4人。该专业为
全日制:分方向招生。
01方向预计招收10人。02 方向预计招收10人。03方向预计招收14人。
除国家统一规定要求外,复试时所有考生均参加专业创作考试:命题设计(手绘设计创作工具、材料自备,建议上色;软件设计的考试形式另行通知)。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4 设计综合知识
内容
(一)中外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二)设计基本特征
1、设计的特征
2、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之间的关系
3、分别从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等三个方面分析设计或设计作品
(三)设计艺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1、西方设计发展的基本过程
2、18、19世纪西方设计发展的背景
3、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思想、设计特征
4、当代艺术设计前沿,当代设计发展动向与面貌
(四) 设计的类型
1、环境设计基本理论
2、视觉传达设计本理论
3、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分析设计作品
(五)设计师
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3、设计师的类型
4、联系设计实践分析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六)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的含义
2、设计批评标准的参照标准和历时性
3、设计批评的方式
4、针对具体的设计案例撰写设计评论
865 艺术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章 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概念及其演变
一、西方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二、中国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三、门类艺术概念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论
第三节 艺术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起源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
二、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三、门类艺术发展史
第四节 模仿论与再现论
一、模仿论
二、再现论
第五节 形式论
一、形式论的基本含义
二、美术形式论
三、音乐形式论
四、设计形式论
第六节 表现论
一、表现论的基本含义
二、克罗齐的表现论
三、科林伍德的表现论
第七节 惯例论
一、迪基惯例论的基本观点
二、惯例论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艺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结构中的艺术
一、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
二、艺术赞助理论
三、布尔迪厄的艺术场域理论
第二节 艺术功能
一、巫术和宗教功能
二、认识和教育功能
三、审美和陶冶功能
第三节 “艺术界”
一、“艺术界”含义
二、“艺术界”的构成
三、“艺术界”与当代艺术
第三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经验积累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创作
第二节 艺术思维
一、形象思维
二、灵感
三、潜意识
第三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类型
二、传统教养
三、生活历练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作品形态演变
一、礼仪中的艺术
二、手绘作品
三、影像作品与文化工业产品
四、无名的文本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质料、形式、意象、意境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作品群的风格、流派、思潮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艺术思潮
第四节 艺术分类
一、艺术门类概述
二、各个艺术门类的总体审美特征
第五章 艺术接受与艺术传播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第二节 艺术接受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高级阶段
第三节 艺术传播与社会接受
一、艺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二、艺术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第六章 艺术批评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构成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
二、艺术批评的对象
三、艺术批评的标准
四、艺术批评的形态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及历史
一、艺术批评的方法
二、艺术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艺术批评的经典文本 |
更多研究方向 |
135108 艺术设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0871-65032061
01(全日制)环境设计
02(全日制)视觉传达设计
03(全日制)数字艺术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4 英语(二)
科目3 704 设计综合知识
科目4 865 艺术基础理论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4 设计综合知识
内容
(一)中外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二)设计基本特征
1、设计的特征
2、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之间的关系
3、分别从设计与艺术、科学技术、经济等三个方面分析设计或设计作品
(三)设计艺术学的历史与发展
1、西方设计发展的基本过程
2、18、19世纪西方设计发展的背景
3、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设计思想、设计特征
4、当代艺术设计前沿,当代设计发展动向与面貌
(四) 设计的类型
1、环境设计基本理论
2、视觉传达设计本理论
3、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分析设计作品
(五)设计师
1、设计师的历史演变
2、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3、设计师的类型
4、联系设计实践分析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六)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的含义
2、设计批评标准的参照标准和历时性
3、设计批评的方式
4、针对具体的设计案例撰写设计评论
865 艺术基础理论
考试内容
第一章 艺术本体论
第一节 “艺术”概念及其演变
一、西方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二、中国关于“艺术”的概念及其演变
三、门类艺术概念
第二节 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论
第三节 艺术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起源劳动说、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
二、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三、门类艺术发展史
第四节 模仿论与再现论
一、模仿论
二、再现论
第五节 形式论
一、形式论的基本含义
二、美术形式论
三、音乐形式论
四、设计形式论
第六节 表现论
一、表现论的基本含义
二、克罗齐的表现论
三、科林伍德的表现论
第七节 惯例论
一、迪基惯例论的基本观点
二、惯例论的理论意义
第二章 艺术社会学
第一节社会结构中的艺术
一、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
二、艺术赞助理论
三、布尔迪厄的艺术场域理论
第二节 艺术功能
一、巫术和宗教功能
二、认识和教育功能
三、审美和陶冶功能
第三节 “艺术界”
一、“艺术界”含义
二、“艺术界”的构成
三、“艺术界”与当代艺术
第三章 艺术创作
第一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经验积累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创作
第二节 艺术思维
一、形象思维
二、灵感
三、潜意识
第三节 艺术风格
一、艺术风格的类型
二、传统教养
三、生活历练
第四章 艺术作品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作品形态演变
一、礼仪中的艺术
二、手绘作品
三、影像作品与文化工业产品
四、无名的文本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质料、形式、意象、意境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三节 艺术作品群的风格、流派、思潮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艺术思潮
第四节 艺术分类
一、艺术门类概述
二、各个艺术门类的总体审美特征
第五章 艺术接受与艺术传播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第二节 艺术接受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初级阶段
三、高级阶段
第三节 艺术传播与社会接受
一、艺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二、艺术传播的性质和作用
第六章 艺术批评
第一节 音乐批评的构成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
二、艺术批评的对象
三、艺术批评的标准
四、艺术批评的形态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方法及历史
一、艺术批评的方法
二、艺术批评的发展情况
三、艺术批评的经典文本
学姐推荐教材:
704 设计综合知识: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尹定邦、邵宏《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65 艺术基础理论:
王宏建《艺术概论》、邹跃进《艺术导论》、王树良《艺术概论白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