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包括城乡人居环境,地域建筑设计,建筑外观表观评价等分方向)
02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包括社区规划,城市形态城市设计与更新等分方向)
03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包括古村落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等分方向)
04建筑技术科学(包括绿色建筑技术,建筑物理环境,建筑节能技术等分方向)
其中接受推免3人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6建筑学专业基础或301数学一
④506建筑设计或856传热学(I)
注:建筑技术科学方向专业课可选数学一及传热学(I)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复试科目: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方向);建筑构造、建筑环境学任选一门(建筑技术科学方向初试未选考建筑学专业基础的考生)。
2.建筑设计理论:《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胡仁禄,周燕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建筑构造:《建筑构造》(上、下)(第5版),李必瑜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学》(第4版),朱颖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加试科目:建筑学概论
2.建筑学概论:《建筑学概论》,沈福煦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备注:
初试的“建筑设计”考试时间是6小时;建筑学专业基础,考试时间为3小时;复试的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是2小时,请参考当年考试大纲进行备考。复试的“综合面试”,需要考察个人学习工作背景,请如实准备详细的个人介绍,包括学业成绩、设计作品(文章)、学习和实践经历等。攻读本学位点硕士学位的学生主要是建筑学、城(市)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本科生;建筑技术科学方向可以招收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相关专业考生。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76建筑学专业基础:
1.《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4版),陈志华著,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
2.《弗莱彻建筑史》(第20版),[英]丹.克鲁克香克主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3.《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潘古西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史》 刘敦桢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赖德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建筑构造》(上册)(第五版),李必瑜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构造》(下册)(第五版),刘建荣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构造——材料、构法、节点》,姜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06建筑设计:
1、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版),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12年;
2、《城市设计》(第三版),王建国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朱家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4、《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编写,中国建筑工业版社,2011年
5、城市规划设计相关规范
856传热学(I):
《传热学》,王厚华,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1;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
更多研究方向 |
081300建筑学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乡人居环境、地域建筑设计、养老设施建设研究等)
02.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社区规划
、城市形态、城市设计与更新) 03.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建成遗产保护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研究等)
04.建筑历史与理论(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地域建筑与城市研究等)
05.建筑技术科学(健康建筑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色彩及材
料表观评价等)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6建筑专业基础
④506建筑设计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综合面试(英语听说能力,建筑学(或建筑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