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联合培养计划) |
考试科目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4英语二
科目3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科目4 911作物育种学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02方向为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计划,预计招生20人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农业知识综合一》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
911作物育种学
考试内容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章 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
第一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 种质资源
第三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第二节 选择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 亲本选配
第二节 杂交技术
第三节 后代处理
第五章 回交育种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第二节 回交育种方法
第三节 回交育种的应用
第六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第二节 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
第三节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第四节 雄性不育系与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
第七章 其他常规育种技术及其原理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
第二节 诱变育种
第三节 倍性育种
第八章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及意义
第二节 基础群体的建立
第三节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第九章 植物育种新技术
第一节 细胞工程育种
第二节 转基因育种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十章 作物育种试验技术
第一节 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第十一章 良种繁育与品种审(鉴)定
第一节 良种繁育
第二节 品种审(鉴)定
第三节 品种权保护
|
更多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联合培养计划)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4英语二
科目3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科目4 911作物育种学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02方向为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计划,预计招生20人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农业知识综合一》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
911作物育种学
考试内容
第一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章 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
第一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 种质资源
第三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第二节 选择和选择育种
第四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 亲本选配
第二节 杂交技术
第三节 后代处理
第五章 回交育种
第一节 回交育种的意义及遗传效应
第二节 回交育种方法
第三节 回交育种的应用
第六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第二节 杂种优势育种的程序
第三节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第四节 雄性不育系与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
第七章 其他常规育种技术及其原理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
第二节 诱变育种
第三节 倍性育种
第八章 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原理及意义
第二节 基础群体的建立
第三节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第九章 植物育种新技术
第一节 细胞工程育种
第二节 转基因育种
第三节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第十章 作物育种试验技术
第一节 作物育种的田间试验技术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第十一章 良种繁育与品种审(鉴)定
第一节 良种繁育
第二节 品种审(鉴)定
第三节 品种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