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5500机械(专业学位)
01机械工程
02车辆工程
03工业设计工程
04力学与航天航空
05智能装备与医疗机器人
06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
考试科目 |
01机械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 204英语(二)或240德语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2车辆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3工业设计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4力学与航天航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801力学综合
05智能装备与医疗机器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6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1数学(一)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1方向:
复试科目:机械工程综合考试
02方向:
复试科目:汽车理论与汽车设计
03方向:
复试科目:工业设计思想基础
04方向: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复试
05、06方向:
复试科目:机械工程综合考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力学综合
静力学(2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 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 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 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1) 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
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的运
动学问题。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
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20%):
(1) 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
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 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
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综合(40%)
(1) 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2) 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概念及计算。
(3) 应用强度理论计算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4) 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5) 压杆稳定性计算。
(6)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测试方法、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
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
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
和离合器,弹簧。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01机械工程 (1)全日制
02工业设计工程 (1)全日制
03力学与航天航空 (1)全日制
04智能装备与医疗机器人 (1)全日制
05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1)全日制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2.04.05: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1数学(一)
④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1数学(一)
④ 801力学综合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1:机械工程综合考试
02:工业设计思想基础
03:力学综合复试
04.05:机械工程综合考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3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机械原理部分(占 50%)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组合机构、螺旋机构),机器的运转和调速,机械的平衡,机械的效率。
2.机械设计部分(占 50%)
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及计算准则,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摩擦、磨损及润滑,连接(螺纹、键、花键、过盈),机械传动(带、链、齿轮、蜗杆),轴,轴承(滑动、滚动),联轴器和离合器,弹簧。
801力学综合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 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 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 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1) 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的运动学问题。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速度。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20%):
(1) 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 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材料力学综合(40%)
(1) 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2) 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概念及计算。
(3) 应用强度理论计算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4) 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
(5) 压杆稳定性计算。
(6)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实验测试方法、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