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
01不设方向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1教育实践与方法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笔试内容为各专业综合基础知识, 外语口试, 综合面试
备注:接收推免生4人
01方向只录取本科为物理专业的考生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3教育综合
《教育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史(第三版)》 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四版)》 王炳照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第2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更多研究方向 |
045105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
01不设方向 全日制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④901教育实践与方法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教育综合(统考):
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二)培养目标
五、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六、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三)课程开发
(四)课程改革
七、教学
(一)教学概述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三)教学原则
(四)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组织形式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八)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八、德育
(一)德育概述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三)德育过程
(四)德育原则
(五)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六)德育途径
(七)德育模式
九、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二)学生
(三)师生关系
中外教育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二、 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三、 中国现代教育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二)古希腊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五、外国近代教育
(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思潮
六、 外国现代教育
(一)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三)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二、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五)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
三、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四、知识的建构
(一)知识及知识建构
(二)知识的理解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五、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六、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七、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智力的基本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训练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八、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一)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三)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