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 思想政治教育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F0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考试内容:
(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和认识功能;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二)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四)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3)资本主义所有制;
(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2)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六)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4)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七)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1)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2)坚定理想信念,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8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内容: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总论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初步探索的意义;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五)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七)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3)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3)奋力实现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目标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1)立足新发展阶段;
(2)贯彻新发展理念;
(3)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3)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4.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5.建设美丽中国
(1)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2.全面深化改革
(1)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4.全面从严治党
(1)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3)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十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2)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
(2)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3)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3.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2)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
(1)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2)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 思想政治教育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命题)
④8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命题)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F0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
题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命题)
8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