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5602 化学工程
01 柔性电子材料合成( 8 )
02 柔性材料界面工程 (10)
03 柔性材料分离与提纯( 5 ) |
考试科目 |
0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35 有机化学
0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33 物理化学二
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72 化工原理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961 化学综合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5 有机化学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2017版,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常见化合物、基团或自由基等的习惯名称,构型的标记及构象的表示法等。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及有机化合物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 熟练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机理: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理解共价键与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 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等及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三) 熟练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亲核加成、加成-消除等反应机理;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等因素,运用所掌握的各反应机理分析预测反应方向,正确写出某一未知反应的机理。
(四) 熟练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电子效应及对化合物性质、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有机反应机理等的影响。
(五) 熟练应用电子效应判定芳香性、定位效应及对化合物的酸性、碱性等性质。
第三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相互转化和有机合成方面的基本技巧
(一)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等烃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其化学性质,主要是烯烃、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α-H活跃性;二烯烃结构的特殊性与亲电加成反应、双烯合成反应等;深入理解加成反应规律-马氏规则。能够利用烯烃、炔烃或二烯烃进行简单的化合物转化设计、新化合物的合成等。熟练掌握芳香烃的一系列亲电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等,能够对芳香环上基团的引入、去除和转化进行合理化设计,实现基团准确、巧妙定位。
(二) 熟练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利用这些性质能够合理的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或实现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三) 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四) 了解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包括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保护、α-氢原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和歧化反应等。利用这些性质合理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或实现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五)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包括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等。
(六) 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胺、重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能够对芳香环上引入各类官能团的合成路线进行合理的设计。
(七) 了解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六元杂环化合物芳香性及化学性质。
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吸收光谱及简单的谱图分析。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基本原理,掌握常见基团和典型化合物的图谱解析等。
833 物理化学二
考试内容
1.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内容、表达和实质,理解并掌握状态函数U、H、S、A、G、物质的标准态以及物理量ΔcHmθ,ΔfHmθ,ΔfGmθ,Smθ等概念和有关计算,掌握各种条件下物质的单纯状态变化、相变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可逆性判据的原理、条件和使用方法。
2.理解各种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表述与应用,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及其联系与区别、应用,掌握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性质,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Clapeyron及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及其有关计算,掌握单组分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分析和应用。
3.掌握化学平衡中标准平衡常数Kθ和等温方程、等压方程的意义和应用,理解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理解电解质活度、离子活度、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各类可逆电极的特征、Nernst方程的应用和有关计算。
5.理解比表面Gibbs函数(表面能,表面张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理解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6.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明确活化能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应用,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872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流体流动
1.掌握流体的密度、黏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及数据的求取;
2.掌握静压强的定义、单位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掌握流体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4.掌握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其计算;
5.掌握简单管路设计计算及输送能力的核算;
6.掌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等的工作原理、结构及计算;
7.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方法;
8.掌握哈根-泊谡叶方程式。
第二部分 流体输送机械
1.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操作要点及应用、安装高度计算、流量调节原理及其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及选用原则;
2.掌握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其选用方法;
3.掌握往复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操作要点及应用;
4.了解往复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5.了解计量泵及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6.掌握常用气体输送机械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及选用原则。
第三部分 沉降与过滤
1.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恒压过滤方程式及其应用、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
2.掌握板框压滤机、叶滤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洗涤时间的计算;
3.掌握重力沉降的基本原理、重力沉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沉降室的工艺计算;
4.掌握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离心沉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5.了解旋风分离器操作原理、结构、分离性能及其选型依据;
6.了解转筒过滤机的操作特点及其应用;
7.掌握离心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第四部分 传热
1.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付立叶定律、平壁及圆筒壁热传导的计算;
2.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Nu、
Re、Pr、Gr各准数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
式的用法、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等;
3.掌握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方法;
4.了解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5.掌握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两固体间辐射传热量的计算;
6.掌握常用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选型原则;
7.了解设备热损失的计算。
第五部分 吸收
1.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衡溶解度,亨利定律;
2.掌握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双膜理论的要点,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3.掌握吸收塔的设计型与操作型计算方法,包括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液气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掌握解吸塔的计算方法;
5.掌握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的作用、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液泛气速、塔径的计算、填料塔的附件。
第六部分 蒸馏
1.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拉乌尔定律、露点方程、泡点方程、气液相平衡图、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
2.掌握精馏原理;
3.掌握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理论板数的求取、最小回流比计算与选择、塔高及塔径的计算、加料热状态的影响;
4.掌握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的特点及计算;
5.了解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6.了解板式塔的结构、液泛气速的计算、负荷性能图,各种塔板的结构特点;
7.掌握非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8.了解间歇精馏;
9.了解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第七部分 干燥
1.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其计算;
2.掌握湿度图及其应用;
3.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恒算;
4.掌握干燥速率及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5.掌握干燥机理;
6.了解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7.了解各种干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了解工业上常用干燥器的性能及应用。 |
更多研究方向 |
085602 化学工程
01 柔性电子材料合成( 8 )
02 柔性材料界面工程 (10)
03 柔性材料分离与提纯( 5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35 有机化学
0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33 物理化学二
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872 化工原理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961 化学综合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5 有机化学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根据《有机化学命名原则》2017版,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常见化合物、基团或自由基等的习惯名称,构型的标记及构象的表示法等。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及有机化合物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 熟练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机理: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理解共价键与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 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等及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三) 熟练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亲核加成、加成-消除等反应机理;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等因素,运用所掌握的各反应机理分析预测反应方向,正确写出某一未知反应的机理。
(四) 熟练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电子效应及对化合物性质、自由基、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等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有机反应机理等的影响。
(五) 熟练应用电子效应判定芳香性、定位效应及对化合物的酸性、碱性等性质。
第三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相互转化和有机合成方面的基本技巧
(一)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等烃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其化学性质,主要是烯烃、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α-H活跃性;二烯烃结构的特殊性与亲电加成反应、双烯合成反应等;深入理解加成反应规律-马氏规则。能够利用烯烃、炔烃或二烯烃进行简单的化合物转化设计、新化合物的合成等。熟练掌握芳香烃的一系列亲电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则等,能够对芳香环上基团的引入、去除和转化进行合理化设计,实现基团准确、巧妙定位。
(二) 熟练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利用这些性质能够合理的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或实现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三) 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及制备方法。
(四) 了解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包括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的保护、α-氢原子的反应、氧化还原和歧化反应等。利用这些性质合理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或实现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五)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包括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的性质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等。
(六) 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胺、重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应用。能够对芳香环上引入各类官能团的合成路线进行合理的设计。
(七) 了解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六元杂环化合物芳香性及化学性质。
第四部分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吸收光谱及简单的谱图分析。
了解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基本原理,掌握常见基团和典型化合物的图谱解析等。
833 物理化学二
考试内容
1.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内容、表达和实质,理解并掌握状态函数U、H、S、A、G、物质的标准态以及物理量ΔcHmθ,ΔfHmθ,ΔfGmθ,Smθ等概念和有关计算,掌握各种条件下物质的单纯状态变化、相变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化值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各种可逆性判据的原理、条件和使用方法。
2.理解各种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表述与应用,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及其联系与区别、应用,掌握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性质,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Clapeyron及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及其有关计算,掌握单组分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分析和应用。
3.掌握化学平衡中标准平衡常数Kθ和等温方程、等压方程的意义和应用,理解温度、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理解电解质活度、离子活度、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各类可逆电极的特征、Nernst方程的应用和有关计算。
5.理解比表面Gibbs函数(表面能,表面张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Kelvin公式、Young方程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理解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6.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零、一、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应用,明确活化能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应用,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872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流体流动
1.掌握流体的密度、黏度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及数据的求取;
2.掌握静压强的定义、单位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3.掌握流体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
4.掌握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及其计算;
5.掌握简单管路设计计算及输送能力的核算;
6.掌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及转子流量计等的工作原理、结构及计算;
7.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方法;
8.掌握哈根-泊谡叶方程式。
第二部分 流体输送机械
1.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操作要点及应用、安装高度计算、流量调节原理及其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及选用原则;
2.掌握离心式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其选用方法;
3.掌握往复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操作要点及应用;
4.了解往复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5.了解计量泵及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
6.掌握常用气体输送机械的工作原理、计算方法及选用原则。
第三部分 沉降与过滤
1.掌握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恒压过滤方程式及其应用、过滤常数的测定方法;
2.掌握板框压滤机、叶滤机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洗涤时间的计算;
3.掌握重力沉降的基本原理、重力沉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沉降室的工艺计算;
4.掌握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离心沉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5.了解旋风分离器操作原理、结构、分离性能及其选型依据;
6.了解转筒过滤机的操作特点及其应用;
7.掌握离心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第四部分 传热
1.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付立叶定律、平壁及圆筒壁热传导的计算;
2.掌握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牛顿冷却定律、影响对流传热的主要因素,Nu、
Re、Pr、Gr各准数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
式的用法、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等;
3.掌握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方法;
4.了解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5.掌握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两固体间辐射传热量的计算;
6.掌握常用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选型原则;
7.了解设备热损失的计算。
第五部分 吸收
1.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衡溶解度,亨利定律;
2.掌握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双膜理论的要点,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3.掌握吸收塔的设计型与操作型计算方法,包括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式,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液气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4.掌握解吸塔的计算方法;
5.掌握填料塔的结构及填料的作用、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液泛气速、塔径的计算、填料塔的附件。
第六部分 蒸馏
1.掌握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拉乌尔定律、露点方程、泡点方程、气液相平衡图、挥发度、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
2.掌握精馏原理;
3.掌握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理论板数的求取、最小回流比计算与选择、塔高及塔径的计算、加料热状态的影响;
4.掌握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的特点及计算;
5.了解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6.了解板式塔的结构、液泛气速的计算、负荷性能图,各种塔板的结构特点;
7.掌握非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8.了解间歇精馏;
9.了解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第七部分 干燥
1.掌握湿空气的性质及其计算;
2.掌握湿度图及其应用;
3.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恒算;
4.掌握干燥速率及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5.掌握干燥机理;
6.了解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7.了解各种干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了解工业上常用干燥器的性能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