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考试科目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20200 应用经济学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87 经济学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教材:
887 经济学原理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887 经济学原理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65033379
"01(全日制)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 02(全日制)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03(全日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04(全日制)低碳经济与生态保护政策研究"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1 经济学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该专业为“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我校自主增设专业,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毕业时学位证书上的“学科(专业)”名称为其所属的一级学科名 称:“理论经济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1(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全日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全日制)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全日制)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2 经济学二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限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 经济学二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全日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全日制)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全日制)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02经济学二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经济学二
考试内容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 论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2.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 3.货币市场的均衡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5.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6.失业与通货膨胀 7.宏观经济政策 8.经济增长理论 9.经济周期理论 10.宏观经济学流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全日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全日制)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全日制)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二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经济学二
1.考试内容: 主要涵盖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 2.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计算、论述 备注: 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本科目满分150分,微观经济学占75分,宏观经济学占75分。 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 简答 计算 论述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3 数学三 802 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西方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各专业现实热点问题。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科目1 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 英语一 科目3 303 数学三 科目4 802 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云南大学将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差额比例120%左右)复试,以进一步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以同等学历报考的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两门主干课(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各专业复试的方式、科目及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等细则请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2 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区域经济学 ②中国经济问题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研究方向 | 01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 0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0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04城市经济与规划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02 西方经济学一(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吴树青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20200应用经济学 0871-65033379
01(全日制)国民经济学 02(全日制)区域经济学 03(全日制)财政学 04(全日制)金融学 05(全日制)产业经济学 06(全日制)国际贸易学 07(全日制)劳动经济学 08(全日制)统计学 09(全日制)数量经济学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2 201英语(一) 科目3 303数学(三) 科目4 887经济学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7经济学原理
考试内容 (一) 政治经济学 1.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主要包括: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重点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所有制与产权,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等; 商品和价值:重点包括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等; 货币与商品流通:重点包括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的表现形式,货币流通量等;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重点包括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经营,资本的周转与循环等;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重点包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供求平衡与市场实现;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重点包括信用及其功能,信用制度,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等; 竞争与垄断:重点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等。 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剩余价值的生产: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货币转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重点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重点包括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包括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矛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重点包括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等。 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包括: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重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从实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根本任务: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重点包括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等;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重点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等;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重点包括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道路等;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关系:重点包括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重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宏观调控的模式、目的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 (二)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 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 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成本函数: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方程与等成本线,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生产扩展线。 短期成本函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与长期生产函数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收益函数: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厂商利润最大化一般条件。 5.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条件,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条件,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6.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 垄断及其成因: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自然垄断,价格歧视,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垄断竞争:产品差别,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寡头垄断:古诺“双寡头”模型,折弯需求曲线模型,四种市场类型的效率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使用量 要素市场分析与分配论:厂商使用生产要素一般原则,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和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买方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双重垄断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均衡条件。 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土地的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曲线。 要素价格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8.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消费或交换的均衡、消费契约线,生产的均衡、生产契约线,消费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福利经济学的性质: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效用可能性边界;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平与效率。 9.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的表现及政府的作用: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的作用方式;垄断与市场失灵,政府对垄断价格和产量管制,反垄断法案与政策;外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政府针对外部性的政策,科斯定理、交易费用和产权界定。 ——宏观经济学部分 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GDP的内涵:GDP的定义,GDP与GNP的区别和联系,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GDP的核算: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循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国民收入决定的AE—NI模型 总支出的构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投资类型、投资函数。 国民收入的均衡:自动均衡的调整过程;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加速数;失业缺口与紧缩缺口,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 3.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货币需求,剑桥方程、费雪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三大心理动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货币供给函数:现代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准备金,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与银行乘数、基础货币。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货币供求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4.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IS曲线:经济含义,影响IS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LM曲线:经济含义,影响LM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 IS-LM模型:双重均衡的形成与均衡的变动,均衡变动的政策意义,“挤出”效应及其原因;投资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 5.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 总需求曲线:AD的经济含义及其推导;凯恩斯效应与凯恩斯总需求曲线;AD变动的影响因素。 总供给曲线:古典的劳动供求函数与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劳动供求理论、刚性工资与货币幻觉,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综合派的总供给曲线。 三重均衡模型:AD-AS模型分析及政策含义;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两个特例。 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粘性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运用及意义。 6.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自动的财政政策(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时的财政赤字(盈余),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及与通货膨胀关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财政政策挤出效应;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古典区域与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投资陷阱与货币政策无效,折衷的观点与政策有效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时滞,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失业:失业的内涵及类型,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与失业,失业的代价与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内涵及其临界点;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类型;经济衰退;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描述及核算: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经济增长的事实和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思路;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 经济发展的指标及战略: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的战略设计及评析。 9.宏观经济学流派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主张的异同。 |
云南大学应用经济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云南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