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电化学
02相平衡与分离技术
03流体分子动力学
04配位超分子材料与器件
05量子化学与计算化学
06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07新型杂化材料
08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应用
09绿色合成化学与工艺
10电催化材料
11药物量子与计算化学
12功能分子与纳米材料化学
13光电化学
14计算生物化学
15超分子材料与有机合成
16太阳能电池
17纳米材料与器件
18纳米材料分子设计
19环境催化
20太阳能催化
21半导体光电化学
2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合成
|
考试科目 |
方向(01、02、03、04、05、06、07、08、0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2化学(A)
(4)862化学(B)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专业课:
F3106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新技术
化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体系,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界面物理化学、吸附现象与催化基础,大分子溶液、胶体分散体系和纳米粒子制备初步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52化学(A)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无机,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及多重平衡、原子分子结构、配合物、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周期律及p、d、ds区元素; 有机结构及酸碱理论,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结构、命名、物性、化性及波谱性质。有机反应机理、活性与选择性分析、立体化学,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高分子基本概念,聚合反应基本原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
862化学(B)
分析数据处理,滴定法,重量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和分子光谱法,色谱分析法,质谱法,电分析方法;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与表面,统计热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知识,原子和分子结构,配合物、金属和离子化合物结构,分子对称性,晶体结构,超分子化学基础知识 |
更多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7化学(A)
(4)857化学(B)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专业课:
S3105014 物理化学研究方法与新技术:
化学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体系,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统计热力学基础),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反应级数、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理论、活化能),界面物理化学、吸附现象与催化基础,大分子溶液、胶体分散体系和纳米粒子制备初步。
备注:
含计划招收免试生72人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57化学(A):
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及元素无机,热力学动力学初步及多重平衡、原子分子结构、配合物、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周期律及p、d、ds区元素;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与表面,统计热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知识,原子和分子结构,配合物、金属和离子化合物结构,分子对称性,晶体结构,超分子化学基础知识。
857化学(B):
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分析法;
有机结构及酸碱理论,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结构、命名、物性、化性及波谱性质。
有机反应机理、活性与选择性分析、立体化学,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