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F0805微生物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F0805微生物学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生长及控制、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分类等基础理论知识。考生应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规律及控制、遗传和变异、生态以及分类等基础知识,注重微生物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知识点测试与综合应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结构:选择题15%, 填空题15%,名词解释20%,实验设计和问答题50% 备注: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不招收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
一、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300分,含《有机化学》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各150分,考试时间 为3小时。 有机化学试卷题型结构主要包括: 命名,选择,完成反应方程式,机理,合成,结构推断等。 生物化学试卷结构为: 判断20%,选择 20-25% 填空15-20%,名词解释16-20%,计算和问答20-24%。 二、考试目标: 1、有机化学部分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基本反应和重要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几何异构、立体异构及重要反应中的立体化学;熟练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反合成分析及合成路线设计;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光谱波谱学理论,能够通过多种光谱波谱学技术鉴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一般分离纯化方法。 2、生物化学部分 对生物化学理论、实验原理和应用的掌握与运用,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药学专业人才。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微生物学
试卷结构:选择题15%, 填空题15%,名词解释20%,实验设计和问答题50%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4.微生物的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7.微生物的分类:进化的测量指征、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和技术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试卷结构为:判断20%,选择 20% 填空20%,名词解释16-20%,计算和问答20-24%
《有机化学》部分 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基本化学反应和人名反应 3、掌握有机化学SN1和SN2亲核取代、E1和E2消除、碳正离子和碳负离子反应、自由基、亲电取代、重排/迁移等基本反应机理;能够运用有机化学基本反应和人名反应设计合成目标化合物。 4、初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光谱波谱学理论,掌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能够通过多种光谱波谱学技术鉴定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一般分离纯化方法。 《生物化学》部分 在以下的考试内容中普遍涉及生物化学术语的英文简写及常用的英文名词,没有一一列出,但需要熟练掌握;在代谢部分涉及的重点途径需要熟练掌握概念、发生部位、反应步骤、催化反应的酶、特别是其中的不可逆反应、调节酶、调节的步骤、限速酶、限速步骤、脱氢步骤、底物水平磷酸化步骤、有ATP变化的步骤、能量的结算、生理意义和代谢途径的调控等;对于以上各个部分中涉及的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没有一一列出,但是其原理和应用也应熟练掌握。 (一)糖 (二)脂 (三)蛋白质 (四)核酸 (五) 酶 (六)生物膜和物质运输 (七)新陈代谢总论 (八)糖代谢和生物氧化 (九)脂代谢 (十)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十一)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十二)DNA的生物合成 (十三)RNA的生物合成 (十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十五)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细胞生物学: 备注: 1.专业基础综合A——《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部分)、《生物化学》;专业基础综合B——《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专业基础综合C——《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2.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或在职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专业基础综合C:
《微生物学》部分 《生物化学》部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细胞生物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专业基础综合C 《微生物学》部分 《生物化学》部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细胞生物学 备注: 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1、复试包括笔试、实践(实验)能力考核、面试、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综合素质考核、体检等内容。 其中笔试主要是专业课测试,对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至少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主干课程;实践(实验)能力考核,实验学科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验和操作技能,文科可侧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心理素质测试以及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综合素质考核中的心理素质测试、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专业基础综合C——《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专业基础综合C(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史济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专业基础综合C(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史济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 专业基础综合C(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史济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专业基础综合C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第二版),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6 专业基础综合C※(包括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史济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4专业基础综合A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0805微生物学 复试参考书: F0805微生物学 1. 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酵母、丝状真菌; 非细胞微生物: 病毒、亚病 毒) 。 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途径、培养基的设计)。 4.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微生物代谢调节、次级代谢)。 5.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和化学控制)。 6.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遗传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包括转 化、转导、接合的机制和过程;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方法与原理包括典型的氨基酸 菌种选育方法、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工业酶生产菌的筛选等。 7.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 环)。 8.微生物的分类: 进化的测量指征(RNA 作为进化的指征、rRNA 和系统发 育树)、微生物分类(分类单元及其等级、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分类鉴定特征 和技术(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题或选择题 3.问答题 4.综合应用题 按照一级学科划定复试分数线,各二级学科按录取总成绩的高低依次录取。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4专业基础综合A
含《有机化学》 部分和生物化学部分 |
中国海洋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