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考试科目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4 空间通信与移动互联信息处理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6 (全日制)移动通信 07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08 (全日制)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内容中心网络 09 (全日制)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16 (全日制)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10 (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 11 (全日制)物联网、大数据与数据挖掘、SDN与网络安全 12 (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13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14 (全日制)面向物联网/互联网的机器学习与智能应用开发 15 (全日制)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 16 (全日制)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17 (全日制)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未来网络 18 (全日制)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19 (全日制)认知无线网络、多协议网络和互联网+及应用 20 (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21 (全日制)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22 (全日制)物联网与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3 (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24 (全日制)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5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6 (全日制)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号处理 27 (全日制)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28 (全日制)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29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挖掘与认知 30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网络安全 31 (全日制)无线信号处理 32 (全日制)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33 (全日制)移动大数据 34 (全日制)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35 (全日制)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36 (全日制)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 37 (全日制)多媒体与大数据 38 (全日制)数字电视 39 (全日制)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40 (全日制)网络与信息安全 41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技术 42 (全日制)物联网技术、电信大数据分析 43 (全日制)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44 (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在线社交网络 45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新技术 46 (全日制)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47 (全日制)光纤通信与光传感 48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49 (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50 (全日制)宽带通信 51 (全日制)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52 (全日制)可信无线通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⑤804信号与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⑤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此专业为专业学位,非全日制招生260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④⑤选一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3 (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04 (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5 (全日制)大数据计算组网和移动业务应用 06 (全日制)移动通信 07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08 (全日制)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内容中心网络 09 (全日制)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16 (全日制)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10 (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 11 (全日制)物联网、大数据与数据挖掘、SDN与网络安全 12 (全日制)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13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14 (全日制)面向物联网/互联网的机器学习与智能应用开发 15 (全日制)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 16 (全日制)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17 (全日制)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未来网络 18 (全日制)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19 (全日制)认知无线网络、多协议网络和互联网+及应用 20 (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21 (全日制)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22 (全日制)物联网与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3 (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24 (全日制)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5 (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6 (全日制)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号处理 27 (全日制)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28 (全日制)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29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挖掘与认知 30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网络安全 31 (全日制)无线信号处理 32 (全日制)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33 (全日制)移动大数据 34 (全日制)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35 (全日制)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36 (全日制)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大数据分析 37 (全日制)多媒体与大数据 38 (全日制)数字电视 39 (全日制)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40 (全日制)网络与信息安全 41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技术 42 (全日制)物联网技术、电信大数据分析 43 (全日制)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44 (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在线社交网络 45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新技术 46 (全日制)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47 (全日制)光纤通信与光传感 48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49 (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50 (全日制)宽带通信 51 (全日制)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52 (全日制)可信无线通信 53 (非全日制)授课地点:北京 54 (非全日制)授课地点:山东 |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02-0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0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0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07-08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0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1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1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12-1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1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1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1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18-2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26-2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28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2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30-3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3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34-4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45-4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48-4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50-5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5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备注:深圳实验室 53-5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 备注:④⑤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纤通信、现代通信技术三选一;所选专业课笔试内容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1.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焦祺祥,北邮出版社,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顾畹仪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3.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纪越峰等编著,北邮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备注: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4信号与系统 试卷结构: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等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 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0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5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06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技术 07移动通信 08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09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 10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创业;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11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与应用 12面向物联网、互联网的机器学习与智能应用开发 13大数据计算组网和移动业务应用 14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15宽带和移动IP网络 16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17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18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未来网络 19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20认知无线网络、多协议网络和互联网+及应用 21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22物联网与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3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24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5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号处理 26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 27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28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29无线信号处理 30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31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技术 32新一代移动互联电视手机终端和测试技术研究 33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3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35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36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37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38物联网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39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40数字电视 41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42无线通信、网络电磁空间、大数据分析 43光传输系统与网络 44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45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46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47可信无线通信 48宽带通信 49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01、03-05、07、10、15、18、25、26、32、37、39、41、43、44、46-48方向:专业课考试科目:801通信原理 02、06、08、09、11-14、16、17、19-24、27-31、33-36、38、40、42、45、49方向:专业课考试科目: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备注: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2008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4信号与系统: 试题结构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等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 Web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04大数据处理与传送技术 05移动通信 06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7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08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软件定义网络 09宽带和移动IP网络 10无线系统与网络 11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与安全技术 12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输及网络技术 13先进无线传输和智能组网技术 14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15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16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7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 18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19认知无线电、多协议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 20新型无线通信系统与应用 21无线通信新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22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23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24泛在通信与未来网络融合技术 25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26软件无线电、移动多媒体通信 2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28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与物联网技术 29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30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 31宽带通信网络与接入技术 32宽带通信 33无线信号处理 34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35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36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 37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38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9数字电视 40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学习 41可信无线通信 42移动通信系统与应用技术 43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44移动互联网与数据中心(IDC)新技术 45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46移动互联网、安卓系统、嵌入式多媒体技术 47新一代移动互联多媒体手机终端测试技术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专业课考试科目如下所列 01-02,04-05,08,11,13-14,20,23,26,32,34,36,42,44,46,47方向: 专业课考试科目:801通信原理 03,06-07,09-10,12,15-19,21-22,24-25,27-31,33,35,37-41,43,45方向: 专业课考试科目: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备注: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2008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一、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4信号与系统 一、试题结构 可以有以下题型 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3未来移动通信、移动云计算与数据挖掘 04移动通信 05宽带通信、信息处理与物联网技术 06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08未来网络技术 09宽带和移动IP网络 10移动互联网与空间通信 11先进无线传输和智能组网技术 12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互联网 13无线系统与网络 14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输及网络技术 15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与应用 16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17移动多媒体通信、认知无线电 18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9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20无线移动通信宽带网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1无线通信新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22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23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技术 2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25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6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2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 28无线信号处理 29无线定位技术与应用 30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3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32无线通信、物联网 33新一代移动互联多媒体手机终端测试技术研究 34宽带通信与网络安全 35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6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37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38数字电视 39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40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41移动互联网与安卓系统、嵌入式系统和智能终端 42宽带通信 43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44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45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嵌入式设备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1、04-09、11-15、17-21、23、27、29、31-33、37、40-45方向: 《现代通信技术》 参考书: 《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纪越峰等编著,2010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02、16、24-25、34-36、38-39方向: 《数字图像处理》 参考书: 《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Rafael C.Gonzalez(冈萨雷斯),Richard E.Woods(伍兹) 著,阮秋琦等译,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03、10、22、26、28、30方向: 《信息论》 参考书: 《信息论基础》,田宝玉、杨洁、贺志强 王晓湘编著,200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电子电路 ②通信网基础 注: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英语四级通过当年60%分数线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信原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第3版 周炯?等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3数字移动通信与移动因特网、软件无线电 04宽带通信、信息处理与物联网技术 05移动通信 06未来网络技术 07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8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09移动互联网络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10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与新技术 11移动通信传输和组网技术 12无线系统与网络 13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与应用 14面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输及网络技术 15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16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7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 18无线通信新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物联网技术 19无线移动通信宽带网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0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 21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2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3移动多媒体通信、认知无线电 24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25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26无线通信新技术 27无线新技术与物联网 28无线信号处理 29模式识别定位技术与应用 30信息论编码与无线通信 31数字电视手机终端和系统测试、移动信息化和移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 32无线通信、物联网 33宽带通信与网络安全 34电磁场、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35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36数字电视 37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38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9移动互联网与安卓系统、嵌入式系统和终端 40宽带通信 4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物联网 42宽带IP网络 43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嵌入式设备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01、04-08、10-14、16-20、23、25、29、31、32、35-38、40-43方向 复试科目:《现代通信技术》 参考书:《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纪越峰等编著,2010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02、15、21、22、24、33、34、39方向 复试科目:《数字图像处理》 参考书:《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Rafael C.Gonzalez(冈萨雷斯),Richard E.Woods(伍兹) 著,阮秋琦等译,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03、09、26-28、30方向 复试科目:《信息论》 参考书:《信息论基础》,田宝玉、杨洁、贺志强 王晓湘编著,200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备注: 本学院共招收770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275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提醒: 北京邮电大学研招办官方不指定具体参考书,本参考书信息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 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信原理》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第3版 周炯?等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 03 Web搜索与挖掘、多媒体信息内容安全技术 04数字移动通信与移动因特网、软件无线电 05宽带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 06 移动通信 07 未来网络技术 08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9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应用研究与开发 10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12 多媒体通信、数字电视、图像处理 13移动多媒体通信、认知无线电 14 下一代接入网络与测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 15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6无线宽带通信新技术、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17 移动通信与计算机应用、无线通信理论和网络技术 18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技术、泛在网、网络安全 19 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20 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21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22 无线通信新技术 23 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24 无线信号处理 25 LTE通信系统的技术仿真与研发 26 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27 数字电视手机终端和系统测试、移动信息化和移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 28 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9 宽带通信与网络安全 30 多媒体通信、视频处理 31 多媒体通信 32 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33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34 数字电视 35 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36 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7移动多媒体通信、嵌入式移动终端 38 宽带通信 39 宽带IP网络 40 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嵌入式设备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通信原理 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 门爱东等编著 2005年 科学出版社 备注: 1、本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 2、专业课: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2选1 3、拟录取考生可申请三星“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助学金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研究方向 | 01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02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 03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4宽带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 05数字移动通信与移动因特网、软件无线电 06移动通信 07下一代网络 08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应用研究与开发 09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0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11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12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1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 14下一代接入网络与测试、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 15无线移动通信与宽带信息网络 16无线宽带通信新技术、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17移动通信与计算机应用、无线通信理论和网络技术 18无线信号处理 19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技术、泛在网、网络安全 20移动多媒体通信 21无线通信新技术 22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23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24数字电视手机终端和系统测试、移动信息化和移动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 25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6多媒体通信与网络安全 27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 28数字电视、网络视频、数字图像处理 29图像处理、信息安全 30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 31数字电视 32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 33无线通信、电磁兼容、无线频谱资源管理 34移动多媒体通信、嵌入式移动终端 35宽带通信 36宽带IP网络 37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嵌入式设备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通信原理》(第3版)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周炯?等编著 《信号与系统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3月 郑君里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02 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03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 04 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05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06 未来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网络人工智能 07 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08 宽带协同融合网络与智能安全控管技术 09 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 10 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11 智慧5G、物联网和智能服务开发 12 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13 移动通信 14 物联网智能应用及机器学习 15 无线大数据、边缘计算系统和平台研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发 16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17 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18 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19 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20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21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22 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23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24 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 25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26 无线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安全 27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28 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29 车联网、智能医疗及大数据工程 30 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智能分析 31 移动通信系统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32 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学习 33 移动物联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 34 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35 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36 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37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移动通信新技术 38 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39 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 40 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41 智能信息与通信技术 42 光纤通信与光传感技术 4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 44 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45 时间频率传输技术 46 无线宽带通信与物联网工程 47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48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49 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50 大数据智能处理与智慧医疗 51 云游戏,无线VR,计算机视觉与编码 52 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53 信息论编码与5G移动物联网通信 54 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55 无人智能系统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56 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 57 数字电视 58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59 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60 人工智能赋能的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61 可信宽带无线通信和物联网 62 物理层安全技术 63 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研究 64 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65 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66 (非全日制)Web多媒体搜索与挖掘,网络智能信息处理 67 (非全日制)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68 (非全日制)先进网络信息处理、空间通信与智能数据融合 69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 70 (非全日制)安全通信与大数据 71 (非全日制)智能数据科学与应用 72 (非全日制)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应用 73 (非全日制)基于人工智能的5G和物联网应用开发 74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与网络大数据,视频智能计算及应用 75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 76 (非全日制)数据分析平台、边缘计算系统研发 77 (非全日制)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78 (非全日制)机器认知与智能视觉,数字广播 79 (非全日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 80 (非全日制)宽带移动通信与物联网应用 81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与网络多媒体 82 (非全日制)大数据与智能信号处理 83 (非全日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智能计算与智慧物联网 84 (非全日制)物联网、区块链、频谱工程、人工智能 85 (非全日制)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 86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87 (非全日制)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 88 (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通信工程 89 (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应用与物联网安全 90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 91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92 (非全日制)智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无线通信技术 93 (非全日制)电磁场、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信号处理 94 (非全日制)宽带无线通信与移动互联网 95 (非全日制)天地一体化网络数字信号处理 96 (非全日制)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 97 (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 98 (非全日制)多媒体信息智能分析与机器学习 A1 (非全日制)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定位 A2 (非全日制)智慧城市中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开发 A3 (非全日制)5G后续演进及6G移动通信技术 A4 (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新型网络 A5 (非全日制)智能硬件、无线信号处理 A6 (非全日制)大数据技术 A7 (非全日制)智慧网络、智慧城市、智慧能源 A8 (非全日制)视频物联网、高速移动平台组网 A9 (非全日制)空天信息工程、智能信号处理 B1 (非全日制)移动物联网通信 B2 (非全日制)数字电视 B3 (非全日制)工业互联网网络与大数据分析 B4 (非全日制)移动大数据与物联网 B5 (非全日制)数据驱动的无线通信新技术 B6 (非全日制)物理层攻击识别技术 B7 (非全日制)交互式无人机器通信与组网技术 B8 (非全日制)数据中心网络、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新技术 B9 (非全日制)移动通信工业物联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04、06、09、11、12、14-16、18、20、22、24-26、31-33、36、41、42、44、46、47、49-51、53、56-58、62、6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4信号与系统(④⑤选一) 02、03、05、07、08、10、13、17、19、21、23、27-30、34、35、37-40、43、45、48、52、54、55、59-61、64-6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份试卷四门考题,考生选三门作答。 复试参考书: 1、《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参考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2版),刘培植等编著,2013年出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参考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网络》的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编著,2017年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参考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4版),盛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65全日制专业学位304人,66-98,A1-B9非全日制90人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备注: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