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 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 先进机器人技术 03 智能机器人技术、遥操作机器人 04 机器人创新机构及智能控制 05 机器人与人机共融控制 06 机器人智能决策与运动规划 07 智能装备技术与安全监测控制 08 机器人学智能控制 09 电连接与连接器可靠性研究 10 机器人机构学与智能控制新理论新方法 11 智能设计与制造 12 智能技术、虚拟现实 13 智能装备设计方法 14 医疗机器人及智能诊疗方法 15 服务机器人与机器视觉 16 智能材料与机器人 17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智能物流装备 18 流体传动与人工智能 19 智能机器人与嵌入式控制系统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④⑤选一) ⑤808理论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1.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2.控制工程基础 复试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八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第九版)濮良贵主编,高教出版社 3.《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理论力学、电子电路(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2、控制工程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工作两年(含)及以上,英语六级通过当年60%分数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电子电路:
本专业包含模拟和数字两部分。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灵活应用于实际,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中小规模逻辑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掌握。 808理论力学: 掌握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善于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 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 先进机器人技术 03 智能机器人技术、遥操作机器人 04 机器人创新机构及智能控制 05 机器人动力学与精密控制 06 机器人智能决策与运动规划 07 智能装备技术与安全监测控制 08 机器人学智能控制 09 电连接与连接器可靠性研究 10 机器人学与机电一体化的新理论新方法 11 智能设计与制造 12 智能技术、虚拟现实 13 智能装备设计方法 14 医疗机器人 15 服务机器人与机器视觉 16 智能材料及装备技术 17 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分拣及物流自动化 18 流体传动与人工智能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 ⑤808理论力学 备注:④⑤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 (全日制)先进机器人技术 03 (全日制)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遥操作 04 (全日制)机器人创新机构及智能控制 05 (全日制)机器人动力学与精密控制 06 (全日制)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 07 (全日制)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8 (全日制)机器人机构学 09 (全日制)机电元件设计与可靠性 10 (全日制)机电系统设计及机电元件可靠性研究 11 (全日制)机电元件可靠性与电接触理论研究 12 (全日制)机器人学及机电一体化 13 (全日制)智能设计与制造 14 (全日制)工业自动化、数控加工 15 (全日制)智慧控制、工业智能、虚拟现实 16 (全日制)工业机器人与高端航空制造装备设计 17 (全日制)机器人理论与技术 |
||
考试科目 | 01-1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 ⑤808理论力学 备注:④⑤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一.初试科目为理论力学,笔试时考试科目为: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电子电路。《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主编,高教出版社 ,《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二.初试科目为电子电路,笔试时考试科目为:理论力学;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工大主编,高教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康华光,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理论力学或电子电路(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2、控制工程基础 备注:国家大学英语四级通过当年60%分数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电子电路
1、数制和编码及逻辑代数基础 2、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 4、触发器 5、时序逻辑电路 6、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7、数-模和模-数转换 试卷结构: 题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包括简单设计)及读图题等。 808理论力学 试卷结构: 题型:计算题等。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机器人机构学 04机电元件设计与可靠性 05先进机器人技术 06机器人学及机电一体化 07智能化设计与制造 08工业自动化、数控加工 09智慧控制、工业智能、虚拟现实 10机电系统设计及机电元件可靠性研究 11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遥操作 12机器人创新机构及智能控制 13工业机器人与高端航空制造装备设计 14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15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或808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考力学: 1、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必选) 2、a.《控制工程基础》和《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综合;b.《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二选一(备注: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初试科目考电子电路: 1、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必选) 2、a.信号与系统;b.《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专业课笔试相关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主编,高教出版社 3. 《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 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4.《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吴正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王玉良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工大主编,高教出版社 7.《材料力学》(第三版)单辉祖,高教出版社 8.《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教出版社 9. 《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康华光,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电子电路: 一、模拟部分: 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5小时;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选择、简答、计算(包括简单设计)及读图题等。 二、数字部分: 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1.5小时 ; 满分:75分 2、题目类型:填空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 808力学: 一、考试内容 1、理论力学 2、材料力学 二、试卷结构 1、题目类型:计算题等。 2、考试内容比例:理论理学约50% 材料理学约5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机器人机构学 04机电元件设计与可靠性 05先进机器人技术 06机电系统设计及机器人学 07立体显示技术 08人机交互、智能设计 09工业自动化、数控加工 10智慧控制、工业智能、虚拟现实 11人机交互 12数字化设计 13机电系统设计及机电元件可靠性研究 14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遥操作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或808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初试考力学 复试科目: 一、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必选) 二、(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1.《控制工程基础》和《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综合.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 复试科目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教出版社 3. 《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 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4.《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吴正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王玉良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工大主编,高教出版社 7.《材料力学》(第二版)单辉祖 ,高教出版社 8.《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高教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808力学 一、包含内容 1、理论力学部分; 2、材料力学部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计算题等。 3、考试内容比例:理论理学约50% 材料理学约5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机器人机构学 04机电元件设计与可靠性 05先进机器人技术 06机电系统设计及机器人学 07立体显示技术 08人机交互、智能设计 09工业自动化、数控加工 10智慧控制、工业智能、虚拟现实 11人机交互 12数字化设计 13机电系统设计及机电元件可靠性研究 14智能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遥操作技术 15机器人创新机构及智能控制 16工业机器人与高端航空制造装备设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或808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初试考力学 复试科目: 一、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必选) 二、(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1.《控制工程基础》和《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综合.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 初试考电子电路 复试科目: 一、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必选) 二、(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1.信号与系统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 复试科目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教出版社 3. 《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 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4.《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吴正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王玉良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工大主编,高教出版社 7.《材料力学》(第二版)单辉祖 ,高教出版社 8.《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高教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力学、电子电路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②控制工程基础 注:英语四级通过当年60%分数线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机器人机构学 04机电元件设计与可靠性 05先进机器人技术 06机电系统设计及机器人技术 07立体显示技术 08人机交互与智能设计 09自动控制、自动化 10数控技术、虚拟现实、机器视觉 11人机交互 12智能设计与制造 13机电系统设计及机电元件可靠性研究 14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15机器人机构及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电子电路或808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一、初试考力学 机械基础(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必考) 1.《控制工程基础》和《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综合.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电子电路》综合(二选一)不能与初试科目重复 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教出版社 2.《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教出版社 3.《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 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科学出版社 4.《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吴正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5.《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王玉良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6.《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工大主编,高教出版社 7.《材料力学》(第二版)单辉祖 ,高教出版社 8.《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高教出版社 备注: 本学院共招收134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47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提醒: 北京邮电大学研招办官方不指定具体参考书,本参考书信息由北京邮电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 802 电子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华成英、童诗白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闫石 主编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先进机器人技术 04机器人、机构学及测控技术 05机电一体化 06机电一体化 07弱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08电接触及元件可靠性 09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0人机交互 11数控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 1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3自动控制、自动化 14电接触可靠性检测技术 15机电测试技术 16虚拟现实、机器人感知技术 17新型机构、特种机器人 18产品创新与人机交互 19测控仪器及机械设计 20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 21光机电一体化和多媒体应用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8理论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1. 机械原理 2. 控制工程基础(同等学历不考) 3.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四选二] 参考书: 1.《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控制工程基础》 1)现代控制系统 多尔夫,高教出版社 2)控制工程基础 董景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 3.《检测技术与测试信号处理》吴正毅 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王玉良等,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注: 1、招生总数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55人 2、本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研究方向 | 01空间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技术 02监测监控与智能维护、产品动态设计与制造信息化 03先进机器人技术 04机器人、机构学及测控技术 05机电一体化 06机电一体化 07弱信号分离与处理 08电接触及元件可靠性 09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0人机交互 1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虚拟现实 1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3虚拟现实技术 14电接触可靠性检测技术 15机电测试技术 16虚拟现实、机器人感知技术 17新型机构、特种机器人 18机器人控制、图像处理及识别 19产品创新与人机交互 20测控仪器及机械设计 21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8理论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200 机械工程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理论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8|理论力学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
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