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考试科目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电化学工程
02无机功能材料 03高分子材料 04资源与环境化工 05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4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①材料热加工原理 ②材料物理学 ③无机化学 ④化工原理 四门任选其一 加试科目: ①分析化学 ②有机化学 备注: 本院计划招收硕士生共190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30人,专业型硕士54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4物理化学:
题型: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30分) 计算题(9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电化学工程 02无机功能材料 03高分子材料 04资源与环境化工 05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4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①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二、金属塑性成型 三、金属热处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②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三、材料相变 ③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四、氧化还原反应 五、原子结构 六、分子结构 七、晶体结构 八、配位化合物 九、氢,稀有气体 十、卤素 十一、氧族元素 十二、氮族元素 十三、碳族和硼族元素 ④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四门任选其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分析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误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二、标准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滴定分析有关计算。 三、酸碱质子理论,Ka和Kb的关系,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析曲线和分布系数。 四、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五、络合滴定法,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及其稳定性。 六、条件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和影响因素,诱导效应。 七、吸光光度基本原理。 ②有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四、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五、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备注:计划招收硕士生共190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80人,专业型硕士51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4物理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气体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三、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四、化学平衡 五、相平衡 六、化学反应动力学 七、电化学 八、表面现象 九、胶体分散系统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电化学工程 02无机功能材料 03高分子材料 04资源与环境化工 05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6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①金属热处理 ②化工原理 ③无机化学 三门任选其一 参考书: 金属热处理 考试题型: 问答题(150分)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无机化学 考试题型: 选择题(40分) 填空题(20分) 简答题(30分) 计算题(60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分析化学 ②有机化学 参考书: 分析化学 考试题型: 填空和选择填空(50分) 计算题(40分) 简答题(10分) 有机化学 考试题型: 一、命名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10分) 二、填空或选择(15分) 三、回答问题或解释现象(10分) 四、写反应方程式(20分) 五、有机合成(30分) 六、推断和鉴别题(15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6物理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气体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三、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四、化学平衡 五 、相平衡 六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七、电化学 八、表面现象 九、胶体分散系统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 化工分离与化工模拟 0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3 应用化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202俄语、 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4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①金属热处理 ②化工原理 ③无机化学 三门任选其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分析化学 ②有机化学 注:我校可招收单考生,招收范围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科研人员,考生报名前请咨询我校有关部门。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网站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分离工程 0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3应用电化学 04化工过程模拟及优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4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①金属热处理 ②化工原理 ③无机化学 三门任选其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分析化学 ②有机化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网站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分离工程 0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03应用电化学 04化工过程模拟及优化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22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①金属热处理 ②化工原理 ③无机化学 三门任选其一 加试: ①分析化学 ②有机化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第三版)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试: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鸿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第五版)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研究方向 | 01化工传质与分离工程 0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1物理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化工原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2 (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3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4 (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05 (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06 (非全日制)电化学工程 07 (非全日制)无机功能材料 08 (非全日制)高分子材料 09 (非全日制)资源与环境化工 10 (非全日制)化工过程模拟及分离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2 数学二 (4)827 物理化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选一: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熟练掌握体系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等热力学函数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学会利用标准生成函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 二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 1、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并可利用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及其限度。 3、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及限度。 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掌握酸碱部分电离理论、质子酸碱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 2、掌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熟练计算一元弱酸、碱体系溶液的pH值,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及分步沉淀。 4、掌握盐的水解及其计算。 四 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电极电势,原电池,标准氢电极、氧化还原电对、氧化态和还原态等基本概念。 2、重点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3、熟练计算浓度、酸度、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配合物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五 原子结构 1、熟练掌握量子力学原子模型,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核能,电负性的概念以及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熟练掌握原子中电子分布规律及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及核外电子分布。 六 分子结构 1、掌握经典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概念及基本理论,并可熟练应用。 2、掌握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七 晶体结构 1、掌握金属能带理论。 2、熟悉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3、能熟练利用极化观点解释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及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八 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异构现象、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姜泰勒效应。 2、能熟练运用上述理论解释配合物稳定性、构型、磁性等。 九 元素部分 1、掌握主族元素S区元素、B、Al、C、Si、Sn、Pb、N、O、S、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酸碱性、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和溶解性。 2、掌握副族元素Cr、Mn、Fe、Co、Ni、Cu、Ag、Zn、Hg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盐、配合物、卤化物的氧化还原性、配位性能、酸碱性、溶解性。 化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1、流体流动,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阻力损失、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及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2、流体输送机械,包括离心泵和往复泵; 3、传热,包括热传导、对流给热、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热辐射、传热过程的计算及换热器; 4、气体吸收,包括扩散和单向传质、相际传质及低含量气体吸收 ; 5、液体精馏 ,包括双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精馏、双组分精馏的设计型计算及双组分精馏的操作型计算 材料物理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材料组织结构及强韧化理论 1.要求考生了解材料结构理论(原子键理论、晶体结构、晶体学); 2.要求考生了解缺陷物理学(点缺陷、位错、面缺陷、热缺陷统计理论、原子扩散理论); 3.要求考生了解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物理意义; 4.要求考生了解加工硬化理论、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相变强化、复合强化理论; 二、材料物理性能及相关理论 1.掌握导电物理理论及应用(包括金属导体、离子导体、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2.掌握电介质物理论及应用(极化驰豫、电介质唯象理论、自发极化机制、铁电现象); 3.掌握材料的磁学理论及应用(包括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理论); 4.掌握材料的热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固体比热容理论、材料热膨胀及热传导机制); 5.了解材料的光学理论及应用(包括光的本质、光与材料作用效应、材料光学性质); 三、材料相变 1.熟悉固态相变类型及基本理论(包括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转变等); 2.熟悉二级相变(铁电-顺电转变、铁磁-顺磁转变、有序-无序转变)类型; 3.熟悉朗道二级相变理论; 材料热加工原理 考试内容范围: 一、液态金属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液态金属的凝固的基本规律和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二、金属塑性成型 要求考生掌握塑性成型机理;能够分析变形体内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理解屈服准则的意义及应力状态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三、金属热处理 要求考生熟悉固态相变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固态相变(奥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回火转变、析出与时效)的基本原理。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粉末成型原理。 五、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六、复合材料的加工 要求考生熟悉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制备原理。 七、材料的连接加工 要求考生掌握熔化焊,钎焊连接和扩散连接的原理。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
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学位)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