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01.仿生高分子及其智能行为研究
02.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03.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
04.高分子动力学、高分子与界面、纳米流体学
05.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
06.功能高分子设计与合成
07.胶体与高分子科学
08.生物智能高分子材料
09.有机太阳能电池
工程塑料院重点实验室
10.高分子加工物理与材料;高分子/两亲分子复合物;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
11.聚合物杂化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多组分多相聚合物复合材料
12.烯烃配位聚合及聚烯烃可控分子改性
13.均相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烯烃聚合研究中的应用
14.生物高分子材料
15.聚合物动力学与流变学
16.新型聚酯材料;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17.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18.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高技术材料实验室
19.高分子化学
20.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
21.有机硅化学
22.含硅聚合物新材料
23.界面与粘结功能材料
|
考试科目 |
思想政治理论(101)
英语一(201)
物理化学(甲)(619)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822)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1.我所将采取差额复试,复试规程另行网上公布。
2.复试名单及复试时间、地点、方式等均在复试前通过网页向考生公布。
3.复试包括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思想品德、外语听力和口语等内容。
4.对同等学力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并对其进行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考查,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更加侧重于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将重视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
6.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物理化学(甲)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书中以“*”号作记的,不作要求。
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潘祖仁编,《高分子化学》(第四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何曼君等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符若文, 李谷, 冯开才编,《高分子物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更多研究方向 |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 (全日制)高分子动力学、高分子与界面、纳米流体学
02 (全日制)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
03 (全日制)胶体与高分子科学
04 (全日制)生物智能高分子材料
05 (全日制)有机太阳能电池
06 (全日制)活性/可控聚合技术、拓扑结构高分子合成与应用
07 (全日制)软物质化学与物理
08 (全日制)天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性能纤维材料
09 (全日制)仿生软物质功能体系、人造细胞及群体行为
10 (全日制)生物医用高分子药物和基因递送
11 (全日制)聚电解质/离子液体在介电界面、受限空间中的热力学、结构性质以及相行为
12 (全日制)仿生材料,功能表界面,3D打印材料与装备
13 (全日制)高分子加工物理与材料;高分子/两亲分子复合物;有机高分子/无机复合材料
14 (全日制)聚合物杂化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多组分多相聚合物复合材料
15 (全日制)烯烃配位聚合及聚烯烃可控分子改性
16 (全日制)均相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烯烃聚合研究中的应用
17 (全日制)聚合物动力学与流变学
18 (全日制)新型聚酯材料;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19 (全日制)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20 (全日制)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关联与加工制备
21 (全日制)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
22 (全日制)有机硅化学
23 (全日制)含硅聚合物新材料
24 (全日制)界面与粘结功能材料
25 (全日制)耐热性高分子材料
26 (全日制)高分子/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物理化学(甲)④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9物理化学(甲)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书中以“*”号作记的,不作要求。
82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第五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何曼君等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符若文, 李谷, 冯开才编,《高分子物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