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 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02 妇产科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3 中西医结合防治前列腺疾病 04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5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6 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07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病的研究 08 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09 脑血管病、脑外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研究 10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11 内分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2 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 13 风湿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14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的研究 15 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 16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7 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 18 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研究 19 中西医结合防治耳鼻喉疾病 20 眼视光学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1 眼底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单独考试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98 中医综合或 699 西医综合 ④--无 单独考试 ①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②240 单独考试类英语 ③698 中医综合或 699 西医综合 ④-- 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单独考试招生1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80分;中医诊断学占80分;中药学占70分;方剂学占70分 699西医综合 正常人体解剖学占90分;生理学占90分;生物化学占60分;微生物学占60分。参考教材为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3中西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 04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05老年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6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 07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治 08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09中西医结合男性病防治的研究 10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1普通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2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3脑外伤和脑肿瘤的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4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5 妇科肿瘤研究 16 妇产科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 17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的研究 18 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19 屈光手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或699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专业课笔试、综合能力面试(含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测试、考生体检等 同等学力考生,以及2017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与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还须加试大学本科2门主干课程。 加试科目: 1.中医诊断学或西医诊断学 2.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备注: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 699西医综合 含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诊断学。 备注: 1.本院拟招生含推免生 8人 2.报考攻读临床医学、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护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5年全日制本科(不包括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医学对应专业背景(不含药学、中药学、医学技术等非临床类专业)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 02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3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4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05老年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6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 07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8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治 09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10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1中西医结合男性病防治的研究 12男性病、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3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4普通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5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6脑外伤和脑肿瘤的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7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18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9小儿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0脊柱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1耳鼻喉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2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的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或306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加试科目: 1.中医诊断学或西医诊断学 2.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注: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07中医综合: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 306西医综合: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癫痫的研究 03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4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 05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6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研究 07老年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8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 09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0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治 11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2中西医结合男性病防治的研究 13男性病、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4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5普通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6中西医结合烧伤整形、中西医结合创疮疡治疗研究 17小儿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8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病的研究 19 耳鼻喉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0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的研究 21皮肤性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2脊柱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3脑外伤和脑肿瘤的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4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加试科目: 1、中医诊断学、西医诊断学 2、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 备注: 1、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2、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大学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同。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癫痫的研究 03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4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 05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6老年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7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 08心理治疗研究 09心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0康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1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诊治 12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3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4男性病、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5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6普通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7中西医结合烧伤整形、中西医结合创疮疡治疗研究 18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19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病的研究 20 耳鼻喉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1中西医结合眼科疾病的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或306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参考书目: 1、我校自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药学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制药工程综合、生物工程综合及复试科目参考现行本科教材。 2、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参考书请参见当年教育部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2中西医结合神经康复机制研究 03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4骨与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5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06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规律研究 07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8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9妇产科相关中药药理学与防治研究 10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1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备注:中医综合、西医综合 两套试题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各学科复试原则上按1:1.2进行,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复试安排见当年复试通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中医诊断学或西医诊断学 2.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备注:招收人数中含推免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参考书目 1、我校自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药学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及复试科目参考现行本科教材。 2、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参考书请参见当年教育部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3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04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5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6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7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8妇产科相关中药成分分子药理学研究 09老年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0心理治疗研究 11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 1212康复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研究方向 | 01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3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04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5头颈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6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7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8鼻的变态反应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09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0妇产科相关中药成分分子药理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2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0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学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05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外科创面修复与再生研究 07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08中西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脑血管疾病的 研究" 09中西医结合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10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研究 11中医临床证据的评价及转化方法 12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14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98中医综合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备注:
本学科只接受本科毕业且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含入学当年9月1日前可毕业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98中医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占 80 分 中医诊断学占 80 分 中药学占 70 分 方剂学占 70 分 |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