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1.工程热力学 2.传热学Ⅱ 复试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华自强 传热学Ⅱ 《传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杨世铭 备注; 科目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Ⅱ
1.《传热学》(第三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52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四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下列科目任选一门)不
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1.工程热力学;2.传热学Ⅱ 《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华自强 《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杨世铭 学制:3年 学费:8000元/学年 备注:含推免生:13;考试拟招生人数:14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Ⅱ
本课程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和传热过程与换热器四个部分 1《传热学》(第三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52工程热力学 考试内容包含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和热力计算方法 《工程热力学》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四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 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 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或内容)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下列科目任选 一门 ,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Ⅱ 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传热学》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Ⅱ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52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7年印刷.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 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下 列 科 目 任 选 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Ⅱ 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华自强 《传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杨世铭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01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先进环境能源理论与技术 02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03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04车辆及动力系统节能、净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 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复试办法和程序将在我校研招网上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考生届时关注。 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除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外),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复试科目(或内容)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下 列 科 目 任 选 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华自强 传热学Ⅱ 《传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杨世铭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Ⅱ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52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7年印刷.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_ 01强化传热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_ 02环境能源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_ 03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 _ 04制冷及低温工程 _ 05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的节能与净化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 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下列科目任选一门,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 1.工程热力学 2.传热学Ⅱ 3.内燃机原理 (汽车方向考生) 4.制冷原理与设备 (制冷方向考生) 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华自强 《传热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杨世铭 《内燃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周龙保 《制冷与低温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吴业正 同等加试科目为: 1、热工基础综合知识; 2、工程热力学Ⅲ、传热学Ⅲ、内燃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任选一)。 备注:同等学力考生须符合报考我校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等19个学院(应用数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除外)专业的同等学力考生,除应具备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即(一)中的(3)及其他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②在国内外重要刊物或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本学科领域1篇以上学术论文。” (注:(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 传热学Ⅱ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 1、导热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2、非稳态导热 3、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4、对流传热原理 5、单相流体对流传热关联式 6、凝结与沸腾传热 7、辐射传热 8、传热过程和换热器 852 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7年印刷. 命题科目内容及范围: 1、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2、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3、气体的流动,压气机的压气过程,气体动力循环; 4、实际气体,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湿空气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研究方向 | _ 01强化传热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_ 02环境能源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_ 03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 _ 04制冷及低温工程 _05动力机械及车辆动力系统的节能与净化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Ⅱ或852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复试办法和程序将在我校研招网上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考生届时关注。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除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外),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3.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 4.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同等学力考生须符合简章中报考条件中的第(二)条,加试科目为:1、热工基础综合知识; 2、工程热力学Ⅲ、传热学Ⅲ、内燃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任选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Ⅱ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52工程热力学 华自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7年印刷.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_01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碳中和理论与技术 _02 强化传热传质理论与工程应用 _03 制冷低温系统及其环保节能理论与技术 _04 低碳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1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51传热学:
参考书目 1.《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传热学》(第二版),戴锅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
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