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8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涵盖考古学导论、考古学简史、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至元明清考古等方面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8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一、试卷内容结构 1.考古学导论 2.考古学简史 3.史前考古、 4.夏商周考古、 5.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二、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8-10题)、 2.简答题(4-5题)、 3.论述题(2-3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18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1博物馆管理 02文化遗产保护 03考古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 04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8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1博物馆管理 02文化遗产保护 03考古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 04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考试主要内容: 中国考古学(石器时代考古至宋元考古)、最新考古学动态。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博物馆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 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石器时代考古至宋元考古)、最新考古学动态 备注: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博物馆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 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1英语一 ③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博物馆学概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石器时代考古至宋元考古)、最新考古学动态。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01博物馆管理 02文化遗产保护 03.考古学(新石器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古、美术考古) 04出土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石器时代考古至宋元考古)、最新考古学动态。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研究方向 | 博物馆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学(汉唐考古、边疆考古、民族考古、美术考古) 出土文献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6中国古代史考古学通论 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60100考古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考古学通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8考古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考古学导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 (二)考古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三)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一)考古学的学科分支 (二)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考古时代的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早期铁器时代 四、考古学文化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含义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三)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五、田野考古 (一)考古调查及资料整理 (二)考古发掘及资料整理 六、科技考古 (一)测年方法及其运用 (二)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分析 (三)动物考古与植物考古 (四)古代人类食性分析与人骨研究 (五)考古勘探技术及水下考古 第二部分:考古学简史 一、欧美考古学简史 (一) 从古物学到考古学(1840 年以前) (二) 考古学的发展(1840——1960 年) (三) 新考古学及以后的考古学(1960 年以后) 二、中国考古学简史 (一) 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 考古学传入中国(19 世纪末) (三)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1921——1949 年) (四) 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1949——1980 年) (五) 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1980 年以后) 第三部分:史前考古 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 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二)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年代与分布 (三)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及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六)中国早期文明的探索 第四部分:夏商周考古 夏商周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一、夏文化探索 (一)二里头文化的内涵 (二)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三)王湾三期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 二、商代文化 (一)先商文化 (一) 二里冈文化 (二) 殷墟文化 (三) 商代墓葬 (四) 商代社会经济 三、西周文化 (一) 西周文化的渊源与先周文化 (二) 西周都邑遗址(周原、丰镐、洛邑) (三) 姬姓与异姓地方封国重要发现 (四) 西周墓葬 (五) 西周社会经济 四、东周洛邑与列国文化 (一) 都城遗址 (二) 墓葬 (三) 社会经济 五、夏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一)北方及东北地区 (二)西北及西南地区 (三)东方及东南地区 (四)闽江及岭南地区 第五部分:秦汉至元明清考古 一、秦汉考古 (一) 都城及重要建筑遗址 (二) 埋葬制度 (三) 货币和度量衡 (四) 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二、三国至元明清考古 (一)重要城址和瓷窑址 (二)埋葬制度 (三)佛教遗存 (四)各类遗物 (五)手工业和农业生产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8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 |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