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全日制:62 01 森林培育与林木育种 02 经济林栽培与利用 03 森林保护及野生动植物利用 0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5 水土保持 非全日制:24 01 森林培育与林木育种 02 经济林栽培与利用 03 森林保护及野生动植物利用 0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5 水土保持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或f89植物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01 森林培育与林木育种 02 经济林栽培与利用 03 森林保护及野生动植物利用 0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5 水土保持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f40林木育种学或f89植物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相关概念及重要性;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④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林木遗传育种 掌握外来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优树选择的主要方法;林木良种生产的主要途径、营建母树林、种子园的目的意义;母树林的林分选择原则、种子园园址选择原则和管理的基本内容;母树林改建、种子园和良种采穗圃管理的主要技术内容。 (三)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 01 森林培育与林木育种 02 经济林栽培与利用 03 森林保护及野生动植物利用 04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5 水土保持 备注:全日制招37人其中推免生10人 非全日制招13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或f89植物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816林学概论 不指定参考书目,考试范围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森林培育与林木育种
02 (全日制)经济林栽培与利用 03 (全日制)森林保护及野生动植物利用 04 (全日制)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5 (全日制)水土保持 06 (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森林资源培育 02森林健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0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4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 05经济林栽培育种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16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林木栽培育种 02森林健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0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4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 05经济林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参考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16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林木栽培育种 02森林健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0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4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 05经济林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备注: 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1.《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2.《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16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林木栽培育种 02 森林健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0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4 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参考书: f40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 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 《森林生态学(第二版)》,李景文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16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研究方向 | 01林木栽培育种 02 森林健康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0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04 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工程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32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f40森林培育学 f40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土壤学》,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 《森林生态学》,李景文,中国林业出版社 832 林学概论 《林学概论》,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00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 全日制 70 00 不区分 非全日制 30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④816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f40林木育种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土壤学 土壤形成与发育;土壤分类与分布;土壤有机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土壤养分与肥力;肥料与林木施肥;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与防治;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种群的结构、森林群落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森林生态系统及能量流动、林火生态、森林防火基本原理。 816林学概论 (一) 森林植被概论与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林分、森林资源的概念,了解森林的分类,掌握描述森林特征的指标及含义;了解森林的特征,认识和理解森林的多功能属性;了解森林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特征,熟悉中国森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特征。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调节与生态对策;森林群落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基本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二)森林培育 掌握苗圃地选择的基本条件、苗圃改良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掌握实生苗培育的作业方式、播种季节、种子催芽方法以及苗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掌握播种方法和播种技术要点,掌握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和移植育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造林地类型和特点、领会森林立地概念、熟悉造林地与森林立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林种概念与区划的意义,认识人工造林的目标与关键技术环节。熟悉适地适树的概念、掌握适地适树的途径、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人工林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对林分的作用规律;掌握森林抚育间伐的概念,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了解抚育间伐技术要素的确定。熟悉森林择伐、皆伐、渐伐3大主伐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掌握混交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及人工幼林管理的关键技术。了解封山育林的内容与实施的技术措施,熟悉低质低效林的概念,了解低效人工林和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技术途径。理解“新时代”森林培育的任务及在促进“两山论”实现中的作用。 (三)测树学 掌握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林分蓄积测定、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角规测树。 (四)森林经营与管理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与任务;了解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与主要方法;掌握森林成熟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熟悉轮伐期与择伐周期的概念;了解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理解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掌握近自然经营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正确认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意义,了解森林收获调整的基本内容;理解森林资源监测主要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 (五)森林保护 森林健康经营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森林健康经营的常用技术措施及其特点;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基本常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途径及常用方法;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基本规律,熟悉森林火灾预防的常用方法和措施。 (六)土壤与水土保持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水土保持学、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式、滑坡、农林复合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掌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治理的措施;熟悉水土保持林的功能;熟悉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掌握南方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七)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的概念,城市森林的特点和作用;熟悉城市森林的分布及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掌握城市森林树种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城市森林在林地土壤、水分、树体和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八)经济林 掌握经济林、经济林栽培、经济林栽培学的概念。熟悉我国经济林分布的特点;掌握提高经济林果实品质和产量的技术措施;熟悉经济林整形修剪的原则、目的和方法;熟悉经济林木的开花结实的主要方式。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