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1)全日制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 理学、宪法学) 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学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试内容包括法理学和宪法学二门法学基础学科 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考试内容包括民法学,刑法学两门课程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 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法理学 75分 宪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科目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民法学 约75分 刑法学 约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宏观调控法
02(全日制)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一、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1、法理学 75分 2、宪法学 75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2、简答题: 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一、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1、民法学约75分 2、刑法学约75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2、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一、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经济法学 50分 商法学 50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简述题:4小题,各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各30分,共60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1、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法理学 75分 宪法学 75分 2、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1、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民法学 约75分 刑法学 约75分 2、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④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一、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二、考查内容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法学导论 2、法的本体 3、法的起源和发展 4、法的运行 5、法的价值 6、法与社会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2、宪法学基本原理 3、宪法的历史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6、国家基本制度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8、国家机构 9、宪法实施的监督 815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 一、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三、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2、人身权 3、物权 4、债法总论 5、债法分论 6、继承权 7、侵权责任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分析、解决刑事立法、刑 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2、刑法的基本原则 3、刑法的效力范围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5、犯罪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7、犯罪主体 8、犯罪主观方面 9、正当行为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1、共同犯罪 12、罪数形态 13、刑事责任 14、刑罚概说 15、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16、刑罚裁量 17、刑罚裁量制度 18、刑罚执行制度 19、刑罚的消灭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1 宏观调控法 02 市场规制法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714 法学综合一 (法理学、宪法学) 815 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30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01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 02市场规制法研究 03经济法制与贵州经济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 ④818经济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030商法学 备注:复试科目考试大纲请于复试前关注贵州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或各相关学院网站。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18经济法学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研究方向 | _ 01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 _ 02市场规制法研究 _ 03经济法制与贵州经济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4法学综合 ④817经济法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029商法学 《商法》范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综合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中国法制史》张晋藩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宪法》张千帆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817经济法学 《经济法》杨紫?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107经济法学 01宏观调控法 02市场规制法 (1)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④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经济法学、商法学综 合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4法学 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
考查范围 法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法治理念。 2.理解法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法律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法理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法的概念与本质 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要素。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 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 4.法律的价值 法的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人权;法与正义。 5.法的渊源与效力 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 6.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7.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 9.法律技术方法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法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近代法理学的探索与变革。 11.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12.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13.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文化;社会主义法与和谐社会。 14.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法律实施的意义;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实施的监督。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概念;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宪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宪政理念。 2.理解宪法的根本地位极其在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能运用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宪政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导论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宪法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宪法学的分类和特征;学习宪法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宪法学基本原理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宪法的分类和渊源;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宪法关系和宪法规范;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3.宪法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我国宪法关于指导思想的具体表述和基本原则的规定;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 5.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国家性质概述、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标志。 6.国家基本制度 我国宪法关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规定;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7.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主体、效力、保障与限制等一般原理;我国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8.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概述;我国国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国家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原则;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 9.“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 10.宪法实施和监督 宪法实施的概述、功能、基本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健全;宪法监督概述;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类型;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完善。 815法学综合二 (民法学、刑法学) 考查范围 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2.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各要素和各类民事权利的内容; 3.能运用民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民事活动中的疑难问题。 (二)考查内容 1.民法总论 (1)民法概述。 (2)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权利。 (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 (6)民事法律行为。 (7)代理。 (8)时效。 2.人格权法 (1)人格权概述。 (2)具体人格权。 (3)一般人格权。 (4)人格权的保护。 3.物权法 (1)物权和物权法概述。 (2)所有权。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4)相邻关系。 (5)共有。 (6)用益物权。 (7)担保物权。 (8)占有。 4.债与合同法 (1)债的概述。 (2)债的发生原因。 (3)债的分类。 (4)债的履行。 (5)债的保全。 (6)债的担保。 (7)债的移转。 (8)债的消灭 (9)合同法概述。 (10)合同的分类。 (11)合同的订立。 (12)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3)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4)违约责任。 (15)合同法分则概述。 5.侵权责任法 (1)概述。 (2)一般侵权责任。 (3)多数人侵权责任。 (4)特殊侵权责任。 (5)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刑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刑事法治观念; 2.理解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运用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中的现实问题。 (二)考察内容 1.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性质与渊源 (2)刑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和任务 (3)刑法的沿革与发展 (4)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 (2)保障人权原则 (3)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5)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6)刑法的其他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3.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管辖冲突问题。 (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的溯及力。 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与模式,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意义。 5.犯罪客体 (1)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特征,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2)犯罪客体的分类: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6.犯罪客观方面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概念,危害行为的分类。 (3)危害结果:危害结果的概念,危害结果的分类。 (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概念,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特征,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性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行为的时间,行为的地点,行为的方法。 7.犯罪主体 (1)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意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与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3)单位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8.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的特征。 (2)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分类,犯意转化与另起犯意。 (3)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分类,认定犯罪过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无罪过事件: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无期待可能性。 (5)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9.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正当行为的种类,研究正当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与特征,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与特征,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4)其他正当行为: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法令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 10.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2)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与特征,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与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种类,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11.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 (2)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与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12.罪数 (1)罪数概述:罪数形态研究的意义,罪数的判断标准。 (2)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 (3) 数罪的类型: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数罪和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13.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地位。 (2)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刑事责任的产生阶段,刑事责任的确认阶段,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 (4)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其他解决方式。 14.刑罚及种类 (1)刑罚与刑罚权:刑罚的概念与特征,刑罚权的根据与内容。 (2)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的目的,刑罚的功能。 (3)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的体系,刑罚的种类。 15.刑罚制度 (1)刑罚裁量制度:刑罚裁量制度概述,累犯,自首,坦白,立功,数罪并罚,缓刑。 (2)刑罚执行制度:刑罚执行概述,减刑,假释,社区矫正。 (3)刑罚消灭制度:刑罚消灭概述,追诉时效,赦免。 学姐推荐参考书 714法学综合一: 编写组 《法理学》第二版 编写组 《宪法学》第二版 815法学综合二: 编写组 《民法学》2019版 编写组 《刑法学》(上册总论) |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法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