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05分析化学-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06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07中药固体制剂 08中药化学-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09中药化学-中药药效物质 10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及修饰 11中药活性成分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12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13中药活性成分与结构修饰研究 14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 15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16中药及生药质量评价研究 17中药炮制/炮制技术与文化传承 18中药炮制原理及新型制剂研究 19中药炮制-中药品质评价 2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1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2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4中药药理-代谢性疾病中药药理 25中药药理-代谢性疾病中药药理 26中药药理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7中药药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物质 28中药药理-中药药代动力学 29中药药理-中药药效物质方向 30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31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32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33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34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35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36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37中医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05、06、12方向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07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08、09、11、13-15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10方向复试科目:有机化学 16、36方向复试科目:生药学 (16方向不接受推免生) 17、19方向复试科目:中药炮制 18、20方向复试科目:中药炮制学 21-23、32-35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4、25、27-29、31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或药理学 26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药理学/药理学 30方向复试科目:药理学 37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学 备注: 05-07、10-15、18、21、22、24-26、28、31、32、35-37方向:招生人数各1人,08、16、17、19、20、23、27、29、30、33、34方向各招生2人,09方向招生3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0西药综合
300分,含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611中药综合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06(全日制)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07(全日制)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08(全日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药理 09(全日制)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0(全日制)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1(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12(全日制)中药药效活性物质作用及机制研究 13(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与应用 14(全日制)代谢性疾病中药药理学 15(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与结构修饰研究 16(全日制)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17(全日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8(全日制)中药制剂技术与生物药剂学 19(全日制)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0(全日制)中药药代动力学 21(全日制)中药药代动力学 22(全日制)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23(全日制)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24(全日制)中药新药研发 25(全日制)中药微粒给药系统研究 26(全日制)中医药改善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7(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 28(全日制)药物分析 29(全日制)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30(全日制)中药炮制机理和饮片质量标准 31(全日制)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32(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33(全日制)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34(全日制)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 35(全日制)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36(全日制)中药新剂型与传统制药/给药理论 37(全日制)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38(全日制)中药或复方的药效学研究 |
||
考试科目 | 06-08、11、12、14、15、17-20、22、24、25、28、29、31、32、3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 或611中药综合 09、10、13、16、26、27、30、34、36、3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1、23、33、38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 或611中药综合 或612中医综合 或613西医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06、28、32方向: 分析化学 07、13、15、17、24方向: 中药化学 08、14、16方向: 中药药理学 09、10、25、29、35-37方向: 中药药剂学 11方向: 中药化学 或天然药物化学 12、23、31方向: 药理学 18、22方向: 中药药剂学 或药剂学 19方向: 中药药剂学、药剂学、英语 20、21方向: 药理学 26、27、33、38方向: 中药学 30方向: 中药炮制学 34方向: 生药学 或中药化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0西药综合:
含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611中药综合: 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612中医综合: 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613西医综合: 含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6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17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8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药理 19中药学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20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21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2中药药效活性物质作用及机制研究 23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4代谢性疾病中药药理 25中药活性成分与结构修饰研究 26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7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8中药制剂技术与生物药剂学 29中药药代动力学 30中药药代动力学 31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32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33中药微粒给药系统研究 34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 35药物分析 36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37中药炮制机理 38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39中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规律 40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41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42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4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44本草文献研究 |
||
考试科目 | 方向19-21.23.26.34.37.42.4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方向30.3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 或307中医综合 或610西药综合 或611中药综合 方向3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 ③611中药综合 其他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 或611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方向16.35 分析化学 方向17.23.25.27.34.40 中药化学 方向18.24.26. 中药药理学 方向19 生药学 方向22.29.30.32.38 药理学 方向28.31 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方向20.21.33.36.41-43 中药药剂学 方向37 中药炮制学 方向39.44 中药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06西医综合: 涵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等(请参考教育部[西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307中医综合: 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请参考教育部[中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610西药综合 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611中药综合 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2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13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4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5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6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 17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18中药新药研发 19中药活性成分与结构修饰研究 20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1中药抗肿瘤药理研究 22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3中药制剂技术与生物药剂学 24中药药代动力学 25中药药代动力学 26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27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28中药新药研发 29中药微粒给药系统研究 30中草药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作用研究 31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32药物分析 33中药制药新技术与新剂型 34中药炮制前后成分和药效的研究 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36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37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
||
考试科目 | 12-13、18-20、22-23、26、28-29、32-33、35-3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14-17、21、30-31、34、38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4-25、2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2、32方向复试科目: 分析化学 13、17、19、22、28、31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14、15、29、33、36、37、38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16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 18、20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21、24、25、27、35方向: 复试科目:药理学 34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炮制学 23、26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30方向复试科目: 中药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备注: 12-38方向 各方向拟招生1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06西医综合 涵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等(请参考教育部[西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307中医综合 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请参考教育部[中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610西药综合 考试科目: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611中药综合 考试科目: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4从中药活性成分到先导物的优化 15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6生药学、中药质量标准、基因组学 17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18药物分析 19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0中药的药性理论与应用研究 21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免疫药理 22中药活性成分和结构修饰研究 23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4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5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26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 27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8中药炮制前后成分和药效的研究 29中药微粒给药系统研究 30中药新剂型、中药质量评价 31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32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33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34中药新药研发 35中药药代动力学 36中药药代动力学 37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3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39中药药效学研究 40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41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42中药制剂技术与生物药剂学 43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44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45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46中药作用机制研究 |
||
考试科目 | 14-1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1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18-1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2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7中医综合 21-23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2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2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7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28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9-3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3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3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33-3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3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3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37-39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4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41-44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45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4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4-15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16方向复试科目:生药学 中药鉴定学 17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学 18-19方向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20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学 21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22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23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24-25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26方向复试科目:生药学 中药化学 27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学 28方向复试科目:中药炮制学 29-31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32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药剂学 33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34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35-37方向复试科目:药理学 38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39方向复试科目:中药学 40方向复试科目:药理学 41-42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药剂学 43-44方向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45方向复试科目:生药学 46方向复试科目:药理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6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7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18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免疫药理 19生药学中药质量标准和生物技术 2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1中药活性化合物研究 22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3中药新药筛选 24中药活性成分和结构修饰研究 25中药有效成分筛选 26中药抗肿瘤研究 27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8中药制剂技术与生物药剂学 29中药药代动力学 30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新剂型 31中药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32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33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34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35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36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 37中药抗肿瘤、抗病毒研究 38从中药活性成分到先导物的优化 39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4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41抗肿瘤中药研究 42天然药物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
考试科目 | 1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17-18、24、27-27、30-34、38-39、42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19-20、22、25-26、35-37、4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1中药综合 21、23、29、4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10西药综合或611中药综合 注: 1. 中医综合(30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2. 西医综合(306):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3. 中药综合(611):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4. 西药综合(610):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6、22、24、26-27、32、38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17、38方向: 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18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19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鉴定学或生药学 20、34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21、29、31方向: 复试科目:药理学 23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或药理学 25方向: 复试科目:植物化学 28、30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35方向: 复试科目:生药学 36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炮制学 37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化学或药理学 39-40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41方向: 复试科目:中药学 42方向: 复试科目:天然药化 分析化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4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15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6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免疫药理 17中药质量标准、基因组学研究 1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9中药活性化合物研究 20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1治疗代谢性疾病中药新药研发 22中药活性成分与结构修饰研究 23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 24中药新剂型、中药质量评价 25中药天然活性成分研究 26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27中药药代动力学 28中药或复方的药效学研究 29药物分析信息学 30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新剂型 3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32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33药物分析 34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35中药炮制和制剂研究 36中药药效评价 37中药药性理论及应用研究 38中药及复方配伍药效学研究 39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4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41抗癌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
||
考试科目 | 14-16,19-22,25,29-30,32-33,39: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西药综合或617中药综合 17-18,23-24,26,28,31,34,35,4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7中药综合 27: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6西医综合或616西药综合或617中药综合 4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617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4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15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16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17复试科目:生药学或中药鉴定学 18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19复试科目:药理学 20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21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22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23复试科目:中药资源学 24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中药鉴定学 25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26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7复试科目:药理学 28复试科目:中药学 29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30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31复试科目:中药学 32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33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34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35复试科目:中药炮制学 36复试科目:中药药理 37复试科目:中药学 38复试科目:中药学 39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40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41复试科目:中药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医综合(30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西医综合(306):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 中药综合(617):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西药综合(616):药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研究方向 | 12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 1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 15药物分析 16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17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 19中药复方及配伍药效学研究 20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肿瘤免疫药理 21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22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23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 24中药新剂型、中药质量评价 25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27中药药代动力学 28中药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 29中药药性及中药纳米化研究 30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31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新剂型 32中药制药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33中药制药新技术 |
||
考试科目 | 12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13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15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16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1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③607中药综合 19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0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1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2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3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7中药综合 24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5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7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8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29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30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31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32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33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6西药综合或607中药综合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分析化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理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药理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化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炮制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中药鉴定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药理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药理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可招推免生。复试科目:中药药剂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06西药综合包括: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100800中药学
1人05药物分析与中药体内过程研究 2人06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人07中药新剂型与新型递药系统 3人 08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 1人09中药防治老年疾病药理 2人10中药新型给药系统 1人11中药药效物质的基础研究 1人12中药药效物质药理活性研究 1人13中药及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1人14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活性成分 1人15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生物药剂学 1人16中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药理 1人17中药有效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 2人1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1人19中药制剂关键技术 1人20中药口服及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1人21中药成分间药动学相互作用 1人22中药资源与品种鉴定 1人23中药新药与新剂型的研究 2人24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25中药抗炎抗肿瘤作用研究 1人26中药药效物质研究 1人27中医药减轻糖尿病肾损害的研究 2人28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 1人29中药体内分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1人30中药新剂型及体内过程研究 1人31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1人32中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研究 1人33中药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2人34中药炮制原理与制剂开发研究 3人35中药药效评价及新药研发 1人36中药及复方药效作用机制研究 2人37中药制药及中药分析技术研究 1人38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1人39中药化学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一)③611中药综合④--无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05:分析化学 06:中药药理 07、08、10、15、19、23、24、30、31、37、38:中药药剂学 09、16、17:中药药理学 11~13、21、25、26、32、33、35:药理学 14、18、28:中药化学 20:中药药剂学或药剂学 22:生药学 34:中药炮制学 39:有机化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中药综合(611):
300分,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有机化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