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考试科目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全日制)传热传质学 02(全日制)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03(全日制)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04(全日制)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5(全日制)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6(全日制)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 (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传热传质学
02 (全日制)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03 (全日制)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04 (全日制)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5 (全日制)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6 (全日制)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 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考试内容范围: 一、 传热学概述 1.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概念、相互关系和基本计算式。 2. 要求考生理解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并会利用基本公式进行简单实际问题的求解。 3. 要求考生了解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 热传导 1. 要求考生理解导热基本定律,掌握建立导热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并会针对具体问题写出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 2. 要求考生理解非稳态导热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非稳态导热的基本因素,掌握 数和 数的物理意义,熟练掌握集中参数法并进行相关计算。 3. 要求考生了解热传导问题数值求解得基本思想,了解离散方程建立的方法。 三、热对流 1. 要求考生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了解对流传热的分类,了解研究对流传热的方法。 2. 要求考生了解对流传热问题的数学描写,掌握求解对流传热问题的思路,了解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比拟理论,理解相似原理,掌握常用的相似准则数的物理意义及表达式。 3. 要求考生理解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熟练运用所给出的实验关联式及适用条件进行工程中对流传热问题的计算。 4. 要求考生了解凝结与沸腾换热的特点,理解凝结与沸腾换热的机理,掌握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的概念,理解层流膜状凝结简化分析中的假设的含义和汽泡生成的基本条件,理解和掌握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理解和掌握沸腾换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 四、热辐射 1. 要求考生了解热辐射的特点,掌握热辐射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描述黑体热辐射的几个基本定律。 2. 要求考生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含义及其作用,了解黑体与灰体、灰体与实际物体的差异。 3. 要求考生理解角系数的含义及其在辐射传热计算中的重要作用,熟练掌握运用角系数的性质计算角系数。 4. 要求考生掌握多表面系统辐射传热计算。 5. 要求考生了解气体辐射的基本特点,了解辐射传热的强化与削弱。 五、传热过程分析与换热器的热计算 1. 要求考生掌握不同形状传热表面的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2. 要求考生了解换热器的类型,了解换热器中传热过程平均温差的计算,了解热量传递过程的强化与削弱。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考试内容范围: 一、绪论 1.要求考生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理解流体的粘性;掌握容重,密度及其区别和联系;掌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2.要求考生理解质量力和表面力,掌握其表示方法。理解连续介质,实际流体,理想流体,不可压缩流体,可压缩流体的概念,掌握流体的研究方法。 二、流体静力学 1.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静压强及其特性。 2.要求考生理解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推导,理解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 3.要求考生掌握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掌握点压强的计算方法,掌握压强的计算基准和表示方法,掌握静压强分布图,了解压强的测量方法。 4.要求考生掌握计算作用于平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5.要求考生掌握计算作用于曲面上的液体总压力。 三、流体运动学 1.要求考生了解描述液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掌握迹线,流线的概念及方程,了解质点加速度表达式。 2.要求考生掌握描述流体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3.要求考生掌握流体运动的连续性微分方程,总流的连续性方程。 4.要求考生理解无旋流和有旋流。 5.要求考生掌握流函数和速度势函数,了解几种简单的平面势流。 四、理想流体动力学 1.要求考生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推导。 2.要求考生掌握理想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以及应用。 五、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 1.要求考生了解流体质点的应力状态。 2.要求考生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推导,掌握实际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3.要求考生掌握实际流体总流伯努利方程的推导以及应用。 4.要求考生掌握实际流体动量方程的推导以及应用。 六、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1.要求考生了解雷诺实验过程,了解层流与紊流流态的特点,掌握流态判别标准。 2.要求考生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 3.要求考生了解圆管中层流运动的流速分布,掌握层流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 4.要求考生理解尼古拉兹实验。 5.要求考生了解湍流理论。 七、边界层理论基础 1、要求考生理解边界层的相关基本概念。 2、要求考生掌握边界层动量积分方法。 3、要求考生掌握层流边界层的计算方法。 4、要求考生理解边界层分离现象。 八、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1.要求考生掌握相似准则数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2.要求考生掌握量纲分析的方法。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传热传质学
02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03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04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5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6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流体力学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加试科目: ①测试技术 ②工程热力学 备注: 本院计划招收硕士生共 133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40 人,专业型硕士 38 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6流体力学2:
题型: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20分) 计算题(10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传热传质学 02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03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04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5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6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流体力学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传热学: 考试内容范围: 一、传热学概述 二、导热 三、对流传热 四、辐射传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测试技术 ②工程热力学 备注:计划招收硕士生共129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39人,专业型硕士35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7流体力学2: 考试内容范围: 一、绪论 二、流体静力学 三、流体运动学 四、理想流体动力学 五、实际流体动力学基础 六、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七、边界层理论基础 八、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传热传质学 02动力系统控制与测试 03动力系统性能与结构 04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5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6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流体力学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考试范围: 传热学概述、导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同等学力加收科目: ①测试技术 ②工程热力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7流体力学2 考试题型: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20分) 计算题(10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燃烧、传热及流体流动 02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3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4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202俄语、 203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流体力学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传热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测试技术 ②工程热力学 注:我校可招收单考生,招收范围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的科研人员,考生报名前请咨询我校有关部门。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详见哈尔滨工程大学官方网站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研究方向 | 01燃烧、传热及流体流动 02供热、空调与制冷技术 03能量转换与节能技术 04热力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控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7流体力学2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传热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测试技术 ②工程热力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7流体力学2 工程流体力学(第三版),孔珑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传热与传质 02 (全日制)特种动力及新能源 03 (全日制)暖通空调及火灾安全工程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选一) (3)301 数学一 (4)806 流体力学 2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参考书目: [1] 杨世铭, 陶文铨. 传热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