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企业价值评估
02税基评估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6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专业课:
557财务会计学
备注:
①可跨学科报考;
②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639经济学原理
640管理学原理
考试范围:
557财务会计学
财务会计学内容范围
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范围主要为中级财务会计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会计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运用。
(一)绪论
1.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
2.会计的涵义
3.会计的分类与职能
4.会计规范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2.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3.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货币资金与应收项目
1.货币资金
2.应收项目
(四)存货
1.存货的性质、范围及认定
2.存货数量的盘存方法
3.存货实际成本的构成
4.存货的发出
5.存货的期末计价
(五)投资
1.投资的性质与分类
2.短期投资
3.长期债权投资
4.长期股权投资
(六)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分类
2.固定资产的购置
3.固定资产使用中的支出
4.固定资产的折旧
5.固定资产的减值与处置
(七)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2.无形资产的计价
3.无形资产的摊销
4.无形资产的减值
(八)负债
1.负债的性质与分类
2.流动负债
3.长期负债
4.或有负债
(九)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
2.费用
3.利润
(十)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性质与分类
2.实收资本(股本)
3.资本公积
4.盈余公积
5.未分配利润
(十一)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报告体系
2.资产负债表
3.利润表
4.现金流量表
5.财务会计报表附注
639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两个基本假设条件;2、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及共同作用;3、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4、重要概念: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弹性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考试要求: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2、学会用供求曲线解释某些经济现象
第二章 效用论
考试内容:1、效用论概述;2、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3、消费者均衡;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5、重要概念: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预算线
考试要求:重点掌握效用及效用函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概念及其特征、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收入消费曲线、不同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形状、价格消费曲线及需求曲线、商品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三章 生产论
考试内容:1、厂商;2、生产函数;3、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4、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5、等成本线;6、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7、规模报酬
考试要求:重点掌握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规模报酬、最优生产要素组合规律
第四章 成本论
考试内容:1、成本概念;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3、短期成本曲线;4、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5、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
考试要求:1、掌握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边际产量、经济利润、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等概念;2、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
考试内容;1、厂商和市场类型;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考试要求:1、掌握市场与行业、完全竞争市场、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生产者剩余等概念;2、掌握厂商实行利润最大化的条件;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4、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六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考试内容:1、垄断市场;2、垄断竞争市场;3、寡头市场
考试要求:1、掌握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2、掌握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和供给曲线;3、掌握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和价格歧视;4、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5、掌握古诺模型和了解斯威齐模型;6、了解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的比较
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考试内容;1、分配论概述;2、引致需求;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4、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5、重要概念:边际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考试要求:1、掌握边际分配论;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考试内容;1、对供给方面的概述;2、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3、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4、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5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6、重要概念: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利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考试要求:1、掌握要素供给原则;2、掌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掌握均衡工资的决定;4、掌握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5、掌握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九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考试内容:1、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2、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3、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4、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5、社会福利函数
考试要求:1、掌握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2、掌握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交换均衡、生产均衡、一般均衡的条件;3、效用可能性边界:推导过程及涵义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
考试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2、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3、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4、名义GDP和实际GDP
考试要求:1、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和收入法;2、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掌握流量、存量、名义GDP、实际GDP、GNP、NDP、NI、PI、DPI等概念
第十一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考试内容;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3、乘数论;4、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5、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6、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考试要求:1、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各种乘数;3、掌握均衡产出、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概念
第十二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考试内容:1、投资的决定;2、IS曲线;3、利率的决定;4、LM曲线;5、IS—LM分析;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考试要求:1、掌握IS曲线的推导及其移动;2、掌握LM曲线的推导及其移动;3、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收入决定及其变动;4、掌握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考试内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2、财政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效果;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考试要求:1、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来影响GDP的;2、应用IS—LM图形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3、应用IS—LM图形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十四章 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
考试内容:1、总需求函数;2、从IS-LM图形推导出总需求曲线;3、长期总供给曲线;4、短期总供给曲线;5长短期曲线的同时使用及其政策含义
考试要求:1、AD曲线是如何形成;2、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3、劳动市场均衡与AS曲线的形成;4、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区域;5、结合总需求和总供给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
考试内容:1、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2、哈罗德—多马模型;3、新古典增长理论;4、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考试要求:1、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与源泉;2、掌握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3、掌握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4、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类型及经济周期的阶段;5、掌握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理论
考试内容:1、通货膨胀的描述和分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政府针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考试要求:1、掌握通货膨胀的的类型和原因;2、掌握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640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考试范围
(适用资产评估、会计学专业硕士同等学力加试课程)
一、绪论
1、管理的涵义,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描述
2、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群关系论等管理思想学说。
二、计划
1、决策的涵义,决策的制定过程;理性、有限理性和直觉的决策;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决策的计算方法。
2、计划类型;设立目标方法、步骤和要求;目标管理及滚动计划法。
3、BCG矩阵;政策指导矩阵;波特的行业竞争分析模型;战略基本类型。
三、组织
1、组织结构的定义;常见的组织设计。
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绩效管理。
四、领导
1、领导的内涵,人性假设理论,领导特性论,领导行为论,领导情景论。
2、激励概念及激励原则;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
3、沟通的作用;沟通的类型;人际沟通过程;组织中的沟通问题。
五、控制
1、控制的内涵,控制的手段,控制的类型。
2、控制的方法,如预算控制、财务控制方法等。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复试专业课
一、经济学
(一)经济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4、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二)经济学的考试要求
1、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理解需求的概念,了解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需求函数和需求定律,掌握需求定律成立的条件,能运用需求定律分析问题,熟练掌握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点在线上的移动和线的移动之间的差别;
(2)理解供给的概念,了解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掌握供给函数,熟练掌握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间的差别;
(3)掌握弹性的定义,了解弹性的特点,掌握点弹性,弧弹性两种计算方法并能实际应用计算,掌握弹性的几何表示;
(4)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公式,掌握各种弹性的取值范围及其对商品的分类意义;
(5)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供求分析工具分析各种因素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6)掌握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2、消费者行为理论
(1)理解效用的含义,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差别,了解对效用的基本假定;
(2)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其数学表示;
(3)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掌握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掌握预算线的含义及其斜率与截距的数学表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推导,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分析消费者的决策;
(4)理解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能运用希克斯方法与斯卢斯基方法将价格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能根据分解结果判断正常品、劣制品与吉芬商品。
3、生产理论
(1)理解生产过程和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短期与长期的差别,掌握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及其适用范围;
(2)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数学形式与几何表示,掌握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曲线的形式与彼此间的关系,掌握生产的三阶段论;
(3)掌握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概念与特征、掌握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几何解释与数学表示,能够推导生产者均衡的条件,理解生产者均衡条件并能用以计算最优要素组合,理解对生产经济区的分析,理解生产经济区与生产的三阶段论之间的关系;
(4)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的形式与参数的经济含义。
4、成本理论
(1)深刻理解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别;
(2)理解短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理解长期成本函数的适用范围,掌握长期成本曲线的类型、形状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掌握规模报酬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几何表示,掌握规模报酬先递增再持平最后递减的一般规律,掌握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差别,了解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掌握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4)掌握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理解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5、宏观经济学基础
(1)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思想与基本体系;
(2)掌握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能够判断哪些活动的成果不计入GDP;
(3)熟练掌握GDP的三种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给定数据实际计算GDP,掌握GDP的主要特征与分析功能,了解GDP的主要缺点和优势;
(4)掌握GDP与GNP的关系,了解两个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二、资产评估学
(一)资产评估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资产评估的概念、特点
(2)资产的含义与分类
(3)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4)资产评估价值类型
(5)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市场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市场法评估资产的程序,市场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2)成本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成本法的程序,成本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3)收益法的定义和前提条件、应用、优缺点分析,运用收益法的程序,收益法中各项指标的估算
(4)资产评估方法之间的关系,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3、机器设备评估
(1)机器设备的定义及其分类,机器设备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机器设备的核查和鉴定
(3)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构成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及其估算
(4)运用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基本步骤及比较因素分析
4、房地产评估
(1)房地产的概念、特征及评估程序
(2)建筑物评估的特性、需考虑因素和原则
(3)建筑物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残余估价法
(4)土地资产的分类及特性,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影响地产价格的因素,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与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无形资产评估的程序
(2)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法应用及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3)无形资产成本特性,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的应用
(4)专利权评估、非专利技术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5)商标权评估的方法
(6)商誉的特点及评估方法
6、流动资产评估
(1)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材料评估、在产品评估、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评估
(3)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和短期投资、现金及各项存款的评估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上市债券、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非上市债券、非上市股票的评估方法
(3)股权投资的评估方法(一般选用收益法)
(4)作为资产评估对象的其他资产的界定,其他资产的评估方法
8、企业价值评估
(1)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范围及其评估程序
(3)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应用
(4)企业价值评估的资产基础法、市场法的应用
9、资产评估报告
(1)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类型、作用
(2)资产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
(3)资产评估报告的利用
10、资产评估准则
(1)中国制定资产评估准则的必要性
(2)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二)资产评估学的考试要求
1、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
(1)掌握资产评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科学界定资产,明确资产类别
(3)理解和把握各种资产评估价值类型的定义、涵义及作用,熟悉决定和影响价值类型的因素
(4)了解资产评估的原则
2、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深刻理解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的涵义及应用前提和应用程序
(2)掌握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应用中各类指标参数的估算与确定
(3)掌握如何选择资产评估方法
3、机器设备评估
(1)了解机器设备核查鉴定的方法
(2)能够运用成本法估算机器设备的价值
(3)能够理解和估算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4)掌握估算进口设备重置成本的方法
(5)掌握市场法评估机器设备的步骤
4、房地产评估
(1)把握房地产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科学界定房地产的涵义,并了解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的特征,深刻理解房地产评估的特点
(3)掌握建筑物评估市场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应用、程序,熟悉建筑物残余估价法
(4)了解土地资产价格体系及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原则
(5)掌握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和假设开发法
5、无形资产评估
(1)明确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权利,了解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
(2)了解无形资产功能特性和评估前提
(3)把握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评估的特征,掌握估算其价值的方法
(4)掌握无形资产收益额的预测和利润分成率的估算方法
(5)掌握商誉的特征,明确商标权与商誉的区别
6、流动资产评估
(1)了解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和程序
(2)掌握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评估的方法
(3)掌握应收账款评估的方法
(4)把握评估预付费用的主要依据
7、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评估
(1)理解长期投资评估的特点
(2)能够正确利用收益法评估长期投资
8、企业价值评估
(1)能够科学界定企业的性质、特点及企业价值的涵义,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2)掌握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
(3)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能够把握方法应用中的各种参数
(4)掌握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价值的优点与局限性
(5)掌握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模型及其优缺点
9、资产评估报告
(1)掌握资产评估报告及其种类
(2)掌握资产评估报告的内容
10、资产评估准则
(1)明确资产评估准则制定的必要性
(2)掌握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内容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部分的考试内容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特点
(2)财务管理的目标
2、价值衡量
(1)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作用
(2)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3)风险与报酬的含义,风险衡量
3、财务分析
(1)财务分析的目的、步骤与意义
(2)基本财务报表
(3)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4)企业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5)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6)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财务比率分析
4、企业融资决策
(1)企业融资的动因、类型
(2)股票融资及其优点、缺点,股票发行的条件、程序、方式及价格
(3)长期债务融资及其优点、缺点,债券融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4)租赁融资的类型、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资本成本的概念,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综合资本成本的定义及计算
(2)股利增长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资本结构的含义,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
(4)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和方法
(2)投资决策方法
(3)无形资产的特点、分类
(4)对外长期投资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5)对外股权投资,股票投资的特点、指标、决策方法
(6)对外债权投资,债权投资的特点、风险,债权的内在价值
(7)证券投资组合的理论、方法及意义
7、短期财务决策
(1)营运资金及其管理政策
(2)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3)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
(4)流动负债融资,商业信用及其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利润及其形成
(2)利润预测,盈亏临界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利润分配的原则、程序
(4)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形式,股利分配理论与股利策略
(二)财务管理的考试要求
1、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1)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特点
(2)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价值衡量
(1)深刻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2)理解风险和报酬的含义,掌握衡量风险的方法及过程
3、财务分析
(1)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步骤
(2)掌握与财务分析相关的企业财务报表
(3)深刻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掌握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比率和现金到期债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掌握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指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4)掌握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能熟练运用这些指标来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
(5)掌握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6)了解上市公司分析的一些重要财务指标,掌握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股利、股得支付率、留存收益比率、股利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4、企业融资决策
(1)了解企业融资的动因
(2)深刻理解普通股融资的优缺点,掌握股票发行条件、程序、方式和价格
(3)熟悉长期借款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的优缺点及各自的融资条件和程序,掌握可转换债券的相关概念,包括基本要素、发行条件和优缺点
(4)掌握租赁融资及其优缺点
5、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1)了解资本成本及其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优先股成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的计算以及综合资本成本的计算
(3)熟悉具有代表性的净营业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三种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以及以MM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深刻理解财务杠杆原理
6、长期投资决策
(1)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2)熟悉投资决策方法
(3)了解无形资产投资决策
(4)了解对外长期投资的基本特点
(5)掌握股票投资特点
(6)掌握债券投资特点
7、短期财务决策
(1)了解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管理政策
(2)熟悉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3)了解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熟悉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
(4)了解存货最佳经济批量的确定方法及存货管理的方法
(5)了解短期融资的特点
8、利润与股利分配政策
(1)了解利润的概念
(2)掌握利润预测方法
(3)了解利润分配原则
(4)掌握股利分配理论、股利策略、股利分配的形式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
|
更多研究方向 |
01企业价值评估
02税基评估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436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专业课:557财务会计学
备注:
1、院联系电话:
2、①可跨学科报考;
②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639经济学原理
640管理学原理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