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9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9
本院系招生人数:509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80103
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力学综合复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7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7
本院系招生人数:381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80103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2(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3(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4(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05(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③301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复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考试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二、考试题型:
综合计算题
802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12自动控制理论
一、参考教材: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三、试卷类型
分析与计算题为主。
818结构力学
一、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二、 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
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836高等代数
一、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
2.行列式
3.矩阵
4.线性方程组
5.二次型
6.线性空间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
8.λ-矩阵
9.欧几里德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二、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
2.计算题40%。
3.证明题45%。
备注:
本院全日制301人(含推免生201人)、非全日制80 人,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6
本院系招生人数:303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02不区分研究方向
03不区分研究方向
04不区分研究方向
05不区分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方向0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方向0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方向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方向0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方向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静力学(20~40%)
运动学(20~40%)
动力学(40~60%)
802材料力学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10%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3、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6高等代数
1.填空题15%。
2.计算题40%。
3.证明题45%。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5
本院系招生人数:291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01080103
0201080103
0301080103
0401080103
0501080103
|
考试科目 |
01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03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4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5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802材料力学: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812自动控制理论: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6高等代数: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4
本院系招生人数:270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01080103
0201080103
0301080103
0401080103
0501080103 |
考试科目 |
01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2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3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4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50108010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802工程力学考试的总体要求
学生能正确运用静力学平衡方程对工程结构和构件进行受理分析;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明确的概念,具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812自动控制理论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36高等代数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3
本院系招生人数:270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01080103001组
0101080103002组
0101080103003组
0101080103004组
0101080103005组
|
考试科目 |
0101080103001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0101080103002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工程力学
0101080103003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2自动控制理论
0101080103004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结构力学
0101080103005组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36高等代数
注:以上科目可任选一组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复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2自动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2.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3.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818结构力学
1.刘昭培,张韫美主编,《结构力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 ,《结构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2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2
本院系招生人数:280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01080103
0201080103
0301080103
0401080103
0501080103 |
考试科目 |
01010801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010801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工程力学
0301080103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010801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01080103: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力学综合复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
天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2011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1
本院系招生人数:290
流体力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103
研究方向 |
0101080103
0201080103
0301080103
0401080103
050108010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0101080103:801理论力学
④0201080103:802工程力学
④0201080103:812自动控制理论
④0401080103:818结构力学
④0501080103:836高等代数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力学综合复试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理论力学
3.《理论力学》,贾启芬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4.《理论力学》,贾启芬等,天津大学出版社
工程力学
1.《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材料力学》 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材料力学》,赵志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5.《工程力学》,贾启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自动控制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吴麒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数学系力学小组王鄂芳主编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02 不区分研究方向
03 不区分研究方向
04 不区分研究方向
05 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
全日制 374 人(含推免生 180 人)
非全日制 135 人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01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02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2 材料力学
03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2 自动控制理论
04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8 结构力学
05方向: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36 高等代数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力学综合复试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理论力学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运用力
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静力学平衡问题求解;运动分析、
各运动量的求解;动力学分析及动力学综合问题的求解。
二、 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静力学(20 ~ 40%):
(1) 掌握各种常见约束类型。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
(2) 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力偶。
(3)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
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4)考虑滑动摩擦时平面物系的平衡问题。
运动学(20 ~ 40%):
(1)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
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
的运动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
速度。能熟练应用基点法求平面机构上各点的加速度。
动力学(40 ~ 60%):
(1)熟练计算力的功和质点、质点系、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2)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动力学问题。
(3)掌握刚体平动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应用达朗伯原
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4)应用虚位移原理求解问题。
(5)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问题
三、 试卷类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题
四、 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802 材料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和和计算方法。概念清楚,具有熟练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能将工程实际
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基本部分:(占试题 85%)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认识。
2)能熟练地分析杆件在各种基本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其应力和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3)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广义虎克定律有明确的认识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4)掌握强度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
5)熟练掌握简单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6)对能量法的有关基本原理有明确认识,并熟练地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7)会计算轴向受压杆件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8)掌握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初步测试方法。
9)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初步认识。
2.提高部分:(占试题 15%)
1) 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弯曲中心的概念等。
2)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应变能计算及用能量方法计算杆件变形,求解简单超静定问题
3)了解动载荷的概念,会计算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了解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
坏的概念、疲劳极限和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综合计算分析题为主,选择、填空题不超过总分的 1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个小时。
812 自动控制理论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
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经典控制理论部分(占 60%)现代控制理论部分(占 40%):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和传递函数描述,传递函数及其零点和极点,简单被控对象或系统的模
型,结构图及其简化,信号流图与梅逊增益公式,简单的物理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2、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与赫尔维茨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稳态性能和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系统的响应,一阶和二阶系统的响应及其指标,高阶系统的主导极点和动态性能
的估算。
3、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般根轨迹、广义根轨迹(零度根轨迹、参数根轨迹)绘制法则,利用根轨迹对系统的性能分
析。
4、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系统的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对数频率(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系统的开环
频率特性、闭环频率特性及其指标,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延迟系统
稳定性判别,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5、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无源、有源校正网络,串联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按期望频率特性进行校正,复合校正。
6、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变换,状态转移矩阵,状态方程的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
及其判定方法,系统的能控、能观标准型和约当标准型,系统的结构分解,系统的状态空间
实现与最小实现。
7、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
系统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系统的镇定问题,能稳(能镇定)与能检测性,
状态反馈解耦,状态观测器设计,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综合。
8、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状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一阶和二阶)、描述函数分析
法,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系统的稳定性,李亚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三、试卷类型
以分析与计算题为主,可以有简答题等多样形式。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三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胡寿松
2、 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3、 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刘豹
4、 现代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夏超英
818 结构力学
一、总体要求
结构力学课程是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岩土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
础课。考试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及结构技术原理;掌握各种结构计算方法。能做
到活学活用, 所得的计算结果正确。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
2.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静定梁、静定刚架、静定拱、静定桁架及静定组合结
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25%
3.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包括用力法及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40%
4.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影响线的做法及应用 5%
5.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包括单自由度及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单自由度
及多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强迫振动 25%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以分析及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 3 小时
五、参考书
1.毕继红、王晖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昭培、张韫美编著:结构力学(上、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836 高等代数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代数的基本方法,要求考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多项式:数域,二元多项式、整除、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重因式、多项式、函数、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
2.行列式:排列,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按一行(一
列)展开,拉普拉斯定理)克莱姆法则。
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分块矩阵、初等矩阵、
初等变换,分块矩阵和初等变换及其应用,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 n 维向量空间, n 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
的秩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解的判别原理、解的结构。
5. 二次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型、唯一性、化二次型为标准型,正定二
次型。
6.线性空间:集合、映射、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基、维数与坐标、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线性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7.线性变换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变交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矩阵,线性变
换的值域与核、不变子空间。
8. λ-矩阵: λ-矩阵的概念, λ 的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及初
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若当标准型及理论推导。
9.欧几里德空间:欧几里德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欧氏空间的同构和正交
变换,子空间及其正交系,正交补,对称矩阵的标准形。向量到子空间的距离,最小二乘法,
酉空间。
各部分占 10%左右。
三、考试的题型及比例
1.填空题 15%。 2.计算题 40%。 3.证明题 45%。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