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05 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5工程热力学
一、参考书目: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1999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2002年 二、考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 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 约 20% 3. 分析题与论述题 约 20%, 4. 计算题 约 40% 备注: 本院全日制301人(含推免生201人)、非全日制80 人,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 俄语 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5工程热力学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1999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2002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5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5工程热力学: 1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年 2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5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5工程热力学 参考教材 1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 年 2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5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5工程热力学 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廉乐明, 1999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5 | ||
考试科目 | 010108070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③301 数学一 ④805 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研究方向 | 0101080705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5工程热力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传热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工程热力学(含制冷原理) 1. 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工程热力学,庞麓鸣等,高教出版社,1986 3.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语 ③301 数学一 ④829 热力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传热学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9 热力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对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主要的热力系统和正、 逆循环特征,热力过程和正、逆循环的计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考生对热 力学的研究动向有所了解。 二、考试的内容: 1、熟练掌握热力系统,状态与状态参数,功与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稳定流动,膨胀功、技术功,流动功和轴功,能量的数量和品质,实际过程与可 用能的耗散。 2、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及其相应的数学计 算式,并能够进行一般的气体性质的计算。 3、熟练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焓的 定义及其物理意义。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循环,达到能够利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正确地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及其热力学系统的形式,同时正确 地计算出理想气体的各种热力学系统和循环的热功转换量,各种热力过程的终点 状态参数。 4、熟练运用多变过程的 p-v 和 T-s 图形,能够正确地判断典型的多变热力过程特 征,并运用其特征方程完成相应的热力过程计算;了解压气机和多级压缩的工作 原理,尤其是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的影响效果。 5、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卡诺循环及定理和熵增原理,达到能 够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定理正确地判断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进行方向和各 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根据熵增原理,正确地计算出各种热力学系统和过程的熵 增、熵流和熵产,并分析能量的可用性和不可用性。 6、熟练掌握水蒸汽的发生过程;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水蒸汽图表结构和应 用,水蒸汽的状态及其状态参数的确定;湿空气性质及其参数计算,湿空气的焓 湿图,并利用焓湿图分析和计算各种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熟练掌握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朗肯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的特征 和效果;了解热力机械和热力装置的分类,压气机、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 力装置理想循环的分析;熟练掌握致冷循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蒸汽压缩致冷 与热泵循环的基本过程、相关图形、致冷致热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了解 致冷剂的基本热力学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果。 8、了解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了解喷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声速与马赫数、掌握 喷管和扩压管、掌握等熵流动特性、掌握绝热节流。熟练应用流动方程解决气体 的流动过程的计算。 9、 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经历化学变化的热力学系统中的分析应用。 三、卷题型及比例: 分析计算题 30%。126 1.名词解释、填空、是非、选择题等约 20% 2.简答(包括论证、画图分析)题约 20% 3.分析题与论述题约 20%, 4.计算题约 4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三小时(满分 150 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1、工程热力学(第三版),高教出版社,曾丹苓, 2002 年;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明善、刘颖等, 2011 |
天津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