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4
本院系招生人数:188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推免拟招人数:25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
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2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2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503Z1 广播电视学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
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1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1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503Z1 广播电视学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
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20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0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8新闻传播史论
④818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业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含推免生:27;学制:3年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08新闻传播史论
包括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史论、新闻理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知识领域。
不限参考书目
818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业务
不限参考书目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两部分。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9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9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1广播电视史论 电视学院
02广播学 新闻学院
03电视学 电视学院
04纪录片学
05新媒体传播
06互联网与社会
备注:
推免生拟招生人数:27人
学制:3年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①《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 叶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 赵淑萍(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③《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何苏六(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⑤《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广播新闻业务》 曹璐、罗哲宇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⑧《广播新闻理论与实务创新研究》 曹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2新闻传播史论
一、考试内容:
1、中国新闻史部分
2、外国新闻史部分
3、新闻理论部分
4、广播电视史部分
5、广播电视理论部分
6、新媒体概论部分
7、传播学概论部分
二、考试基本题型:
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815新闻实务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
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1、公共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
2、指定选作三(广播电视学专业指定选作部分):
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史论
第二部分 新闻实务
3、考试基本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7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7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503Z1
研究方向 |
01广播电视史论
03电视学
04纪录片学
05新媒体传播
06媒介文化传播 |
考试科目 |
01、03、04、05、06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2新闻传播史论
一、考试内容:
1、中国新闻史部分
2、外国新闻史部分
3、新闻理论部分
4、广播电视史部分
5、广播电视理论部分
6、新媒体概论部分
7、传播学概论部分
二、考试基本题型:
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815新闻实务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
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1、公共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
2、指定选作三(广播电视学专业指定选作部分):
第一部分 新闻传播史论
第二部分 新闻实务
3、考试基本题型:
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备注:
1.本专业推免生拟招生人数共:16人
2.学制:3年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6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503
研究方向 |
01广播电视史论
02广播学
03电视学
04纪录片学
05新媒体传播
06媒介文化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①《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 叶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 赵淑萍(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③《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何苏六(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⑤《传播学总论》 胡正荣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1、电视与新媒体业务研究
2、广播电视前沿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2新闻传播史论:
初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论、新媒体概论和传播学概论等五个知识领域。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观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广电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沿革的基本过程与重点阶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广播机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及现象,并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广电理论侧重考核广电传播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国内外广电传播现象和本质、基础理论和观点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广电传播问题的能力。
新媒体概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发展前沿的基础知识、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掌握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传播学概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传播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815新闻实务:
《新闻实务》初试科目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业务实践。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主要题型可能有:
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写作题。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5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503
研究方向 |
01广播电视史论
02广播学
03电视学
04纪录片学
05新媒体传播
06媒介文化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①《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 叶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 赵淑萍(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③《电视新闻摄影》 任金州(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何苏六(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⑤《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胡正荣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新闻事业史》 丁淦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电视与新媒体业务研究
广播电视前沿
注:
学制三年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712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史考核内容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体脉络,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新闻媒体及其他新闻机构、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大新闻活动与新闻现象的历史概况,能对其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与评价,并能从历史观照现实,运用历史经验解决现实新闻工作中的问题。外国新闻史是通过对世界各国不同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与发展历史的考察,探索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道路,并进而建立一个反观、思考、研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建设的外在参考系统。通过对外国新闻传播史基本内容的学习,能够提升专业素质,开阔专业视野,参考与借鉴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优秀经验,达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学习目的。
新闻理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新闻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板块:本体论部分重点阐述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认识论部分重点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阐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以及新闻自由调控;方法论部分着重阐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史论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广电史要求考生熟悉中外广播电视发展沿革的基本过程与重点阶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广播机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及现象,并能运用历史视角对其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能够在中外广播电视发展的对比参照中找到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并能运用历史经验对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状态与具体现象进行判断分析。广电理论侧重考核广电传播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国内外广电传播现象和本质、基础理论和观点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广电传播问题的能力。
新媒体概论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要求学生具备新媒体发展前沿的基础知识、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掌握新媒体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实际运用能力。
传播学概论是大学本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演进;信息传播的形态、特点、过程、模式及规律;大众媒介与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等,为理解人类传播活动提供理论知识。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传播学史、传播基本原理、传播者和传播体制研究、传播内容与文化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研究等。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传播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传播问题的能力。
815新闻实务:
《新闻实务》初试科目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业务实践。
本科目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部分,共80分,所有考生必答;第二部分为分专业(方向)指定选作部分,共70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方向)选择题目答题。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4
本院系招生人数:0
广播电视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
研究方向 |
01广播电视史论
02广播学
03电视学
04纪录片学
05新媒体传播
06媒介文化传播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712新闻传播史论
④815新闻实务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电视与新媒体业务研究
②广播电视前沿
参考书:
9032广播电视学与媒介前沿
①《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叶子(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当代电视新闻采访教程》赵淑萍(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③《电视新闻摄影》任金州(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⑤《传播学总论(第二版)》胡正荣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03Z1广播电视学48(24)
01 广播电视新闻
02 纪录片研究
03 视听传播理论与实践
04 智能融媒体研究
05 全媒体报道
06 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视听作品分析
复试考试内容:
1. 专业能力考核(笔试/机试/创作实践等方式,满分为 100 分):重点考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1)专业能力考核方式:笔试
(2)专业能力考核内容:《视听作品分析》
(3)笔试科目大纲:
第一部分 视听作品观摩
考生应现场观看一段视听作品,并对作品展开独立思考。
第二部分 回答问题
考生应结合作品观摩的相关思考,围绕现场公布的论述题或材料进行作答。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主题思想、视听语言、编辑思路、传播方式以及作
品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现象分析等。
2. 综合素质考核(面试,不少于 1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结合考生提交的材料,根据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或实践经历、个人陈述等,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心理素质、人文素养、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查。
3. 外语听说能力考核(面试,不少于 5 分钟/人,满分为 100 分):以随机抽题或交流问答方式,考查考生的外语听力、口语能力。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83人文社科基础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澳]尼古拉斯·凯拉:《媒介与社会:权力、平台和参与》(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