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参考书目: 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1.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02.科技文明与社会发展 03.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04.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1)《科学的历程》(第4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 备注:含推免生:1;学制:3年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02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03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04科学技术文化学 其中接受推免1人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面试;英语口语和翻译 2.参考书目:(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浙江人民出版社;(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光明日报出版社。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 加试科目:01科学技术史;02科学社会学 2.参考书目:01科学技术史:《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02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教程》,何亚平,浙大出版社(1990)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02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03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04科技管理与科技决策 05科学技术文化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1.参考书目: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2.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简述或判断分析、问答或材料分析 877科学方法论 1.参考书目: 《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题型结构: 概念和范畴(40分);简述题(60分);论述题(50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02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03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04科技管理与科技决策 05科学技术文化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专业及综合知识面试、英语口语和翻译 参考书目:无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科学技术史 2.科学社会学 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史: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教程》,何亚平,浙大出版社,1990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研究方向 | 01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 02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03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04科技管理与科技决策 05科学技术文化学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一、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面试;英语口语和翻译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加试科目: 01科学技术史; 02科学社会学 参考书目: 01科学技术史:《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02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教程》,何亚平,浙大出版社(1990)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学术学位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5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④877科学方法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专业及综合知识;英语口语和翻译
2.专业及综合知识: (1)《科学的历程》(第 4 版),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年; (2)《西方哲学史》,弗兰克.梯利,商务印书馆,2015 年;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4)《科学哲学》,萨米尔.奥卡沙,译林出版社,2013; (5)《演讲与论文集》(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海德格尔,商务印书馆,2018; (6)《科学社会学》,R.K.默顿,商务印书馆,2003; (7)《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 (8)《自然辩证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5。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内容 1.绪 论 哲学及其对象和性质;哲学的思维特点;哲学的社会功能;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在现代科学中的深化;运动、时间和空间;辩证唯物主义有关运动形式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物质形态的结构与层次;人和自然的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3.人类意识 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人类意识的神经生理基础;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基本结构;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活动;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意义;人类意识的社会实践性质;意识的基本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4.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系统性;唯物辨证发展观及其主要内容;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现实世界发展的方向性;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决定论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质、量、度;度的辨证原理;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复杂性;矛盾及其对立和同一的关系;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与系统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辨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实和可能及其辨证关系及其意义;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与条件;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7.实 践 实践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的建立及其意义;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实践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运行机制;实践活动的系统结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相互作用 8.认 识 认识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关系;认识过程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原理及其意义 9.辨证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一致;辨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0.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问题上实践标准的辩证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价值评价;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及其辨证统一 877科学方法论: 基本内容 1.关于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的主要内涵与观点。科学思维和一般思维差别。 2.科学方法论及其三个层次。 3.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近、现代科学家所倡导的思维方法及特点,主要人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4.现代科学哲学中关于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5.比较东西方科学传统与思维方式。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对称性和互补性。 6.科学认知系统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属性(规定性、局限性等)、作用、地位。 7.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的特点、意义。 8.几对范畴——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和方法论意义。 9.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10.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的内涵、特点,以及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1.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抽象思想与具体思维、辩证逻辑方法与形式逻辑方法、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特点和联系。 12.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及其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思维同一律和思维矛盾律。 14.数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数学模型的含义。 15.系统科学思维方式的崛起与发展 16.为什么说系统科学的兴起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次变革?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反馈控制法、功能模拟法、黑箱辨识法、思维的信息加工法及其特点。 17.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 18.20世纪思维科学研究的四个发展方向。 19.创造性思维及其过程以及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20.大脑的“两院制”及其与创造性思维。 21.思维定势与创造性思维。 22.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23.人类科技史的成就与影响。 24.著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25.博物学与近代科学的起源。 26.人工智能的历史、哲学与文化。 参考书目: 625马克思主义哲学 萧前、李秀林、汪永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第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877科学方法论 1、《科学方法论》,鲍健强等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浙江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