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前由报考学院公布具体科目"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注:该专业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报名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为重点参考书目) 试卷类型及试题比例 1.本科目满分150分 2.考察内容比例:中外新闻史及新闻理论40%,新闻业务60% 3.考试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10%,简答题20%,论述题30%,写作题4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1网络与新媒体 02新闻报刊 03广播电视新闻 04广告传播与实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新闻实务 同等学历加试: 新闻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题型与分值: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本科目满分150分。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试卷类型及试题比例: 1.本科目满分150分 2.考察内容比例:中外新闻史及新闻理论40%,新闻业务60% 3.考试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10%,简答题20%,论述题30%,写作题40%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研究方向 | 01网络与新媒体 02新闻报刊 03广播电视新闻 04广告传播与实务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新闻实务 同等学力加试: 新闻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5.陈敏直:《新闻写作》,陕西人民出版社 6.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7.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新闻实务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章 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 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第二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 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2. 报纸的采访与编辑 3. 报纸的版面设计 4. 报纸的出版发行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 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 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 3. 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 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 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 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一节 媒介伦理知识 一、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二、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 2. 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3. 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 4. 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 第二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 1.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3.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 二、媒介与权利 1.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2.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3.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为重点参考书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4.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5.杜波:《实用报纸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6.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
长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长安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