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及复试笔试科目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主要范围 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 一、传播的含义 1.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八、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九、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内容生产 1、 报纸的选题、策划、采编、版面设计与出版发行 2、 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采制、播出、栏目化和频道化 3、 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 4、 网络媒体内容的策划、采制和编辑 十三、媒介经营与管理 1. 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 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 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 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四、媒介伦理与法规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 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运用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针对各种新闻传播现象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和从理论高度进行解读的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试主要范围 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 (一)新闻传播起源、理论与思想 1.新闻传播行为和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新闻理论 4.新闻传播思想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传播的真实全面要求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权利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 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 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 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说明: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重点考察考生对各种媒介形态中的新闻生产的技术要求及新闻传播规律的认知,对具体新闻报道案例能够进行分析、辨别、解读和论述。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1 媒体经营管理
02 财经新闻实务研究 03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题类型主要为简答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1媒体经营管理 02财经新闻实务研究 03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 媒介素质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研究方向 | 01媒体经营管理 02财经新闻实务研究 03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科目:媒介基本组织与能力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55200新闻与传播
01(全日制)媒体经营管理 02(全日制)财经新闻研究 03(全日制)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媒介基本素质与能力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学姐推荐:
334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440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最新版)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 《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黄匡宇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二版)张允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栓 《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考试大纲: 334: 一、传播和传播学的基础定义 1.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2.传播学与新闻学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分类与功能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分类 3. 媒介的社会功能 4. 传播的主要类型 四、媒介的社会影响 1. 媒介与政治舆论 2. 媒介与经济发展 3. 媒介与社会文化 4. 媒介与国际关系 5. 媒介与技术发展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六、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1.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传播 2. 数字多媒体传播 3、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 4.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5. 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6. 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七、媒介制度与组织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3. 媒介组织的类型、结构与管理 八、媒介融合 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 3. 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 4. 媒介融合理论 九、新媒体传播类型、特点、模式及影响 1. 各种传播类型 2. 新媒体传播特点 3. 网络传播的过程要素 4. 网络传播的影响 十、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十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1. 报刊业管理规制 2. 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 3. 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 4. 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十二、媒介经营与管理 1.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 2.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 3.编辑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4.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管理 十三、媒介伦理与法规 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3.媒介伦理的失范:敲诈、寻租腐败、隐私侵犯、文化道德 5. 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 6. 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炒作 7. 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 8. 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 9. 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 440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与理论 1.新闻传播起源 2.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3.中西新闻理论 (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与传播者 1.新闻的价值、真实 2.新闻传播的客观公正平衡要求 3.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与责任 4.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 (三)新闻媒介的演进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及发展 1.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2.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性原则 4.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 (四)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1.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2.新闻传播的原则与方法 3.新闻传播自由与调控 4.新闻传播调控的法治化和制度化 (五)中外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2.外国新闻传播史重要史实 (六)新闻采访与写作 1. 新闻采访的诠释、特点及活动方式 2.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作用、分类及流程 3.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 4.新闻的主题、结构与选料 5.新闻的导语、背景及结尾 6.新闻体裁与写作特点 (七)新闻编辑与评论 1.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与特点 2. 新闻的梳理、修改与标题制作 3. .编排设计的原则、方式及程序 4.新闻评论的诠释、特点与分类 5.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与论证 6.新闻评论的谋篇、文采与大忌 (八)广播电视发展史与社会影响 1.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2.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标志性事件与社会影响 3.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4.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5. 新技术与广播电视的发展 (九)广播电视基础常识 1.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符号 2. 视听语言的要素与表达特点 3. 后期剪辑的基本原理 (十)广播电视经典理论 1. 广播电视受众理论 2. 广播电视效果理论 3. 广播电视与文化研究 4. 广播电视与大众社会 (十一)广播电视业务 1.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2.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与评论 3.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策划与创新 (十二)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理论 1. 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和平台样式 2.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权力 3. 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实证分析 4. 新媒体的规范管理 5. 新媒体竞争态势及产业化发展趋势 6. 媒体融合技术与理论 (十三)新媒体传播实务 1.网络新闻的制作、加工与发布 2.网络传播的形态与过程要素 3.融合媒体中的新闻创新 |
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