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 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遗传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1)林木病理学 周仲铭 中国林业出版社 (2)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2)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孙保平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 王克勤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 生态学)
1.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2、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植物学、 森林生态学) 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遗传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林木病理学 周仲铭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三版) 孟宪宇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孙保平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 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
02 生态林经营与管理 03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 04 林业有害生物与防控 05 荒漠化监测与防治 06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植物学、森林生态学) 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选一):
1.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沈熙环,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3.森林保护学 林木病理学,周仲铭,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李成德,中国林业出版社 4.森林经理学(含测树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董乃均,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三版),孟宪宇,中国林业出版社 5.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中国林业出版社 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 2.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李俊清,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 02生态林经营与管理 03经济林栽培与管理 04林业有害生物与防控 05荒漠化监测与防治 06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植物学、森林生态学) 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含测树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选一 参考书目: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沈熙环,高等教育出版社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林木病理学,周仲铭,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李成德,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董乃均,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三版),孟宪宇,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中国林业出版社 加试科目 1.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 2.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李俊清,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 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黄俊华 02 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张萍 03 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董连新 04 林木种质资源与保护罗淑萍 05 生态林经营与管理王振锡 06 生态林经营与管理孙桂丽 07 生态林经营与管理 08 生态林经营与管理李宏新疆林业科学院兼职导师 09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李宏同上 10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史彦江同上 11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王国安同上 12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宋锋惠同上 13 经济林栽培与管理张萍 14 林业有害生物与防控阿地力·沙 塔尔 15 林业有害生物与防控蒋萍 16 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孙桂丽 17 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王振锡 18 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徐海量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兼职导师 19 荒漠化监测与防治徐新文同上 20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王振锡 21 绿地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朱军 22 绿地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王策新疆城乡规划院兼职导师 23 绿地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傅超英新疆林业科学院兼职导师 24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王振锡 25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尹林克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兼职导师 26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张云 27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王振锡 28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孙桂丽 29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徐海量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兼职导师 30 林业生态工程与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5林业知识综合(含植物学、森林生态学) ④845林学概论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科目:任选一 林木遗传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保护学 《林木病理学》周仲铭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经理学(含测树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三版)》孟宪宇中国林业出版社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薛建辉中国农业出版社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修订版)》陈有民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中国林业出版社 备注: 跨专业及同等学历加试: 1.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王忠 中国农业出版社 2.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李俊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 林木种质资源 02 林木种质资源 03 林木种质资源 0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0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06 林业3S技术应用 07 森林培育技术 08 森林培育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选三) ④821普通生态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林学概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土壤学》部分 参考书目: 《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0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0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04 林业信息技术应用 05 防护林营造与管理 06 防护林营造与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④821普通生态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林学概论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林学概论,陈祥民,胡海波,中国林业出版社 加试科目: 1.测树学 2.森林培育学 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1.测树学 测树学(第三版),孟宪宇,中国林业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沈国舫,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土壤学》部分 参考书目: 《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 林果种质资源研究 02 林果抗性技术 03 林果抗性技术 04 林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05 林木病害综合治理 06 森林生态与经营 07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08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④827森林培育学 "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森林经理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选一 联系电话8762747" 复试科目(选一) 1.森林经理学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 园林树木学 陈有民 中国林业出版社 加试科目 1.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 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陈有民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27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 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339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植物学(上、下册) 陆时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 潘瑞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 王忠 中国农业出版社 遗传学 李惟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2003年版) 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土壤学(2002年版) 黄昌勇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研究方向 | 01林果种质资源研究 02林果抗性技术 03林果抗性技术 04林果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05林木病害综合治理 06森林生态与经营 07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08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④983森林培育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森林经理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选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植物学(上、下册) 陆时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 王忠 中国农业出版社 遗传学 李惟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2003年版)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土壤学(2002年版) 黄昌勇 中国农业出版社 983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 沈国舫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954 林业(专业学位)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④845林学概论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林木遗传改良、森林培育学、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态工程选一
复试参考书: 1.林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 陈晓阳、沈熙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第三版) 翟明普 中国林业出版社 3.林业有害生物 森林病理学 贺伟、叶建仁 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昆虫学 李成德 中国林业出版社 4.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亢新刚、董乃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测树学(第四版) 李凤日 中国林业出版社 荒漠化防治学 丁国栋、董智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含测树学、基础生态学)
测树学: 李凤日主编. 测树学(第4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基础生态学: 1、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编著,《基础生态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编著,《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45林学概论 绪论 我国森林资源 森林的作用 第一篇 森林植物 1 植物学基础知识 1.1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2 植物的细胞 1.3 植物的组织 1.4 高等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5 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2 重要树种简介 2.1 针叶树种 2.2 阔叶树种 第二篇 森林生态 3 森林特征 3.1 森林的概念 3.2 环境及作用规律 3.3 林分特征 4 森林环境(一) 4.1 森林与光 4.2 森林与温度 4.3 森林与水分 4.4 森林与大气 5 森林环境(二) 5.1 土壤因子 5.2 地形因子 5.3 生物因子 5.4 火的生态 6 森林群落 6.1 森林更新 6.2 森林演替 6.3 封山育林 6.4 林型与立地条件类型 7 森林的分布 7.1 森林的水平分布 7.2 森林的垂直分布 7.3 森林的限界 8 森林生态系统 8.1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8.2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8.3 生态系统的功能 8.4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8.5 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篇 林木育种与种子生产 9 林木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9.1 遗传和变异是林木的重要属性 9.2 树木变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9.3 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9.4 遗传物质 9.5 遗传基本规律 9.6 遗传物质的变异类型 10 林木引种、选择和杂交育种 10.1 引种 10.2 种源选择 10.3 优树选择 10.4 无性系选择 10.5 杂交育种 11 林木遗传测定和良种繁育 11.1 林木遗传测定 11.2 林木良种繁育 12 采种与调制 12.1 采种 12.2 种实的调制 13 种子的贮藏与质量检验 13.1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13.2 贮藏种子要控制的主要条件 13.3 贮藏种子的方法 13.4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 第四篇 苗木培育 14 苗圃的建立与土地耕作 14.1 苗圃的种类与选地 14.2 整地 14.3 苗圃施肥 14.4 轮作与绿肥 15 播种育苗 15.1 播种前的准备与播种季节 15.2 一年生播种苗与留床苗的生长规律 15.3 苗木密度与播种量的计算 15.4 播种方法与播种技术要点 15.5 育苗地的管理 16 插条与移植育苗 16.1 插条育苗 16.2 移植育苗法 17 苗木的出土、贮藏与包装 17.1 苗木的出土与壮苗条件 17.2 苗木贮藏与包装运输 18 容器与塑料棚育苗 18.1 容器育苗 18.2 塑料棚育苗 第五篇 森林营造 19 造林树种的选择 19.1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19.2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 19.3 适地适树 19.4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20 人工林结构的设计 20.1 造林密度 20.2 种植点的配置 20.3 树种组成 21 造林施工技术 21.1 造林地的整地 21.2 种植造林 21.3 幼林的抚育管理 22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地的检查验收 22.1 造林规划设计 22.2 造林林地检查验收 23 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特点 23.1 防护林体系 23.2 农田防护林 23.3 水土保持林 23.4 治沙造林 第六篇 森林经营 24 抚育采伐 24.1 抚育采伐的概念和任务 24.2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 24.3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 24.4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4.5 抚育采伐的效果分析 24.6 人工修枝 25 主伐更新 25.1 皆伐与更新 25.2 渐伐与更新 25.3 择伐与更新 25.4 主伐方式的比较 25.5 主伐方式的意义 26 次生林经营 26.1 次生林的概念及重要性 26.2 次生林的特点 26.3 次生林的分类与经营方针 26.4 次生林的经营措施 27 森林副产利用 27.1 森林副产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27.2 森林副产利用 27.3 林木副产利用 第七篇 森林保护 28 林木病害及防治 28.1 林木生病的原因 28.2 林木病害的症状和诊断 28.3 林木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28.4 我国林木上的几种严重病害及防治 29 森林害虫及综合治理 29.1 昆虫的定义和特征 29.2 昆虫的特性 29.3 常见森林昆虫的类群及生态概述 29.4 种群和种群系统的基本概念 29.5 林木的种群动态和植食昆虫 29.6 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和林分监测 29.7 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和技术 29.8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及防治 30 森林鸟兽害及其防治 30.1 森林鸟兽类群 30.2 森林鸟兽害 鸟兽害的防除 31 森林防火 31.1 林火及其种类 31.2 林火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1.3 林火预防 31.4 林火扑灭 31.5 扑火安全与火场处理 32 森林自然保护区 32.1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作用 32.2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选设原则 32.3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 32.4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几个著名的自然保护区 |
新疆农业大学林业(专硕)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