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20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0
本院系招生人数:120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080501
研究方向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
03 (全日制)新型储能材料
04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结构、物性及其应用
05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06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07 (全日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应用
08 (全日制)功能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
09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10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11 (全日制)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1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13 (全日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
14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
15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16 (全日制)自组装纳米结构
1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研发
18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19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0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21 (全日制)金属合金磁性
22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23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24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25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26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微结构研究
2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28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制备及其功能电子器件与物性研究
29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0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构筑、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
32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3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34 (全日制)基于材料科学大数据的新材料筛查、研发和优化
35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
36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37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科学研究
38 (全日制)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9 (全日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功能氧化物异质结
40 (全日制)功能氧化物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异质界面新奇物性的量子调控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
03 (全日制)新型储能材料
04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结构、物性及其应用
05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06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07 (全日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应用
08 (全日制)功能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
09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10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11 (全日制)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1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13 (全日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
14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
15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16 (全日制)自组装纳米结构
1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研发
18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19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0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21 (全日制)金属合金磁性
22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23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24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25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26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微结构研究
2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28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制备及其功能电子器件与物性研究
29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0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构筑、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
32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3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34 (全日制)基于材料科学大数据的新材料筛查、研发和优化
35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
36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37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科学研究
38 (全日制)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9 (全日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功能氧化物异质结
40 (全日制)功能氧化物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异质界面新奇物性的量子调控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6
本院系招生人数:110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501
研究方向 |
01 功能材料的晶体生长、晶体结构及其电子显微学
02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03 低维及纳米材料的生长与物性研究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
03 (全日制)新型储能材料
04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结构、物性及其应用
05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06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07 (全日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应用
08 (全日制)功能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
09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10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11 (全日制)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1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13 (全日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
14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
15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16 (全日制)自组装纳米结构
1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研发
18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19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0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21 (全日制)金属合金磁性
22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23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24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25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26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微结构研究
2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28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制备及其功能电子器件与物性研究
29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0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构筑、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
32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3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34 (全日制)基于材料科学大数据的新材料筛查、研发和优化
35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
36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37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科学研究
38 (全日制)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9 (全日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功能氧化物异质结
40 (全日制)功能氧化物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异质界面新奇物性的量子调控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15
本院系招生人数:121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招生人数:
专业代码:80501
研究方向 |
01 功能材料的晶体生长、晶体结构及其电子显微学
02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03 低维及纳米材料的生长与物性研究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2 (全日制)半导体材料
03 (全日制)新型储能材料
04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结构、物性及其应用
05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06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07 (全日制)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应用
08 (全日制)功能材料原子尺度结构与电子结构
09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10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11 (全日制)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1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13 (全日制)氧化物人工结构设计及其磁、光、电多场调控物理研究
14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
15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16 (全日制)自组装纳米结构
1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芯研发
18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19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20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21 (全日制)金属合金磁性
22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23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24 (全日制)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25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26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微结构研究
27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28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制备及其功能电子器件与物性研究
29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0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宏观体的构筑、性能和应用基础研究
32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3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34 (全日制)基于材料科学大数据的新材料筛查、研发和优化
35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
36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37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基础科学研究
38 (全日制)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9 (全日制)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功能氧化物异质结
40 (全日制)功能氧化物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异质界面新奇物性的量子调控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科学基础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