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120202 企业管理
01.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 02.人力资源管理 03.市场研究与营销决策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33 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企业战略
备注:含推免生:6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3 管理原理
《管理学》李彦斌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
02.人力资源管理 03.市场研究与营销决策 |
||
考试科目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3数学三 ④ 833 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人力资源管理 ② 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参考书目
1. 《管理学》,李彦斌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
02.人力资源管理 03.市场研究与营销决策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33 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人力资源管理 ② 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3 管理原理
一、考试内容: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及方法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管理问题。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备注: 推免生拟招生人数:6人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02.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03.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33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人力资源管理 ②市场营销 备注: 院计划招生91人,其中包括推免生46人 专业计划招生11人,其中包括推免生5人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02.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03.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3 数学三 ④ 833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人力资源管理 ②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3 管理原理 一、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要求准确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管理、危机、沟通、组织等。 2、基本理论及应用 3、会综合应运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管理问题。 二、考试的题型 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1.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2.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3.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33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人力资源管理 2.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2014年硕士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02.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03.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33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企业战略 参考书: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 经济管理出版社 谭忠富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人力资源管理 ②市场营销 参考书: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利德斯勒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教程》 人大出版社 纪宝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提醒: 华北电力大学研招办官方不指定具体参考书,本参考书信息由华北电力大学本专业部分研究生提供,仅供参考 管理原理 《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徐国华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与信息管理 02 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03 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33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 人力资源管理 ② 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研究方向 | 01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 02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03企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04市场营销 05人力资源管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303 数学三 ④834管理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企业战略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管理原理 《管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徐国华 与复试参考书目相同 |
||
更多研究方向 | 120400 公共管理 12(3)
01. 行政管理 02. 教育经济与管理 03. 社会保障 04. 公共政策(含能源政策) 拟招生人数12(招推免数3)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82 公共管理学 ④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科目:
社会研究方法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82 公共管理学: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 导论 (一)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政治与行政、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公共行政的反思。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P 途径、B 途径。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 (一)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1.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理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进步时代的公共行政改革、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 与新古典时期的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理论建构: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 学化公共行政原则、福莱特的动态化公共行政理论。3.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西蒙的批判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西沃之争”、 新公共行政学。 (二)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1.公共选择理论。2.新公共管理理论。3.公共治理理论。4.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的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 3.公共组织的类型: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第三部门、事业单位及其改革。(二)公共组织的变革 1.科层组织的反思:科层组织的基本特征、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 科层组织的缺陷与困境。2.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导 (一)公共领导概述 1.公共领导的含义与特征:领导与公共领导、公共领导的特点、公共领导 的作用。2.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西方经典领导理论、西方领导理论的新 发展。(二)公共领导体制 1.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内容 2.公共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首长制与委员会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层 1 级 制与职能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3.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我国公共管理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共 管理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公共领导方法 1.领导方法的含义与特征。2.领导协调。3.领导沟通。4.领导激励。(四)领导能力 1.领导能力的含义与条件。 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3.领导方式。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概述 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 共政策。2.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和决策 机制,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二)公共政策过程 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3.公共政策议程。4.公共政策制定。5.公共政策沟通。6.公共政策执行。7.公共政策评估。(三)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四)公共政策发展 1.公共政策发展的趋向:公共性、合法性、有效性。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发展与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1.人力资源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的特点、从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演进:科学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主义时 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 理。(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职务分析: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的程序、职务分析方法。 2.人员招聘:招聘过程管理、招聘渠道的类型、招聘筛选的方法。 3.人员培训: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人员培训与开发信趋势。4.人员绩效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的含义与功能、人员绩效评估的方法、人 员绩效评估的实施。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薪酬的构 成。(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类型。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3.传统公共人事管理的制度安排。4.公务员制度: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 内容。5.国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6.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的含义、公共预算的功能、公共预算的要素。2.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规划——计划——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 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 2 预算模式。3.公共预算的过程:公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4.预算的审查与监督。(二)公共收入管理 1.税收管理。2.政府收费管理。3.公债管理。(三)公共支出管理 1.购买性支出管理 2.政府采购管理。3.转移性支出管理。4.公共支出绩效评估。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一)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信息资源与政务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与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展及研究视角: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发 展、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视角。 3.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 (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2.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管理。3.政务信息存储。4.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 5.政务信息资源公开。6.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三)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框架。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突发事件与公共 危机的关系,公共危机的特征,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 管理。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与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职能。3.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公共危机管理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系统、公共危机 的动态管理模式。(二)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预警机制。2.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3.公共危机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机制。4.公共危机管理新闻发布机制。5.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置机制。6.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与评估机制。(三)公共危机管理法治 1.公共危机管理法制体系。2.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紧急权力法治。3.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教育手段。(二)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 决策、放松规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顾客导向、标杆管理、流程 再造、绩效评估。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众参与及听证会。4.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含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性质、公共部门战略的过程。 公共管理规范 (一)公共伦理1.公共伦理的含义:公共伦理的提出、公共伦理的构成与思考方式。2.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及其特性、公共利益的评价功能。3.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的含义、公共伦 3 理的责任冲突与选择。4.公共伦理建设:公共伦理建设的具体措施。(二)公共管理法律 1.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公共权力需要法律约束与规范、公共管理研究的 法律途径。2.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3.我国公共行政的法治化建设: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措施。(三)公共管理监督 1.公共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2.公共管理监督体系:公共管理监督的内容、公共管理内部监督体系、公共管理外部监督体系、我国公共管理监督机制的完善。 公共部门改革 (一)公共部门改革概述 1.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2.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改革内容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公共部门改革目标与新模式。(二)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 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兴起。2.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3.当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评价。(三)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1.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兴起。2.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参考书目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882 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综合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二、 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政治、政治学、利益、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参与、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压力集团、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发展、政治改革、民主、政治民主。国际政治主体、国际政治行为、国际政治体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框架等。 2.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利益关系,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用;政治权力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力作用;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类型,政治统治的作用和方式;政治管理的职能和类型、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方向;政治体系的构成及其政治体系的各种结构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国家形式、国家机构及其设置原则、政党的本质和特征、类型和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治社团的特征和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的结构,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政治心理的类型和作用,政治思想的机构和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的形式及各自的作用,政治革命的类型和方略、政治革命的作用和方式;政治改革的目标和方式、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政治民主的类型、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目前影响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运用政治体系理论分析政治体系中的各种结构在维护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当前政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政治发展。结合民主发展的条件谈谈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际政治主体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原则;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3.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 法,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公共政策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等。 三、 参考书目 1.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企业管理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