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第一部分:民俗学 第二部分:民间文学 第三部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应用 学姐推荐参考书: 617社会学通论: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林继富,王丹《解释民俗学》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社会学通论考试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专业基础考试涵盖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原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不同文类特点、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第一部分:民俗学 第二部分:民间文学 第三部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应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全日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涵盖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等学科基础课程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考试涵盖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原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不同文类特点、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史、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研究方法等内容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一、全部试题均为必答题。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社会学概论约80分,社会学理论约55分,中国社会学史约15 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50 分; 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一、试卷内容结构 民俗学基本理论及应用题内容占65%,民间文学基本理论及应用题占35%。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简答题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 分,共 40分 当代民俗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现象分析题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不区分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第一部分:民俗学 第二部分:民间文学 第三部分: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应用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02民间文艺研究 03中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或202俄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02民间文艺研究 03中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主要内容: 1、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原理。 3、中外社会学史、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4、社会学中国化的应用思考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考试主要内容:民俗学的理论、民间文艺学的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民间文艺研究 中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或203日语 或201英语一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1、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原理。 3、中外社会学史、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4、社会学中国化的应用思考。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的理论、民间文艺学的理论 备注: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民间文艺研究 中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中央民族大学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考题 注: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1、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原理。 3、中外社会学史、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4、社会学中国化的应用思考。 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的理论、民间文艺学的理论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01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 02民间文艺研究 03中国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7社会学通论 ④819民俗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备注: 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19民俗学 民俗学的理论、民间文艺学的理论 617社会学通论 1、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社会学学科的基本原理。 3、中外社会学史、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4、社会学中国化的应用思考。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民俗文化创意与开发应用研究 少数民族口承文学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 ③614社会学通论 ④818民俗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30304民俗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9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17社会学通论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二、社会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 (二)社会的构成要素 (三)文化 三、人的社会化 (一)人的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 (三)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四、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三)社会角色与社会网络 五、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及其类型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六、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二)组织目标与组织运行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七、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 (一)社会分化与阶级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流动 八、社区 (一)社区概述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城市化 九、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三)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十、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人口问题 (三)劳动就业问题 (四)贫困问题 (五)种族和族群关系问题 (六)性别问题 十一、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方式 (三)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十二、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理论 (三)社会规划与发展战略 十三、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 (三)后发展国家及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一)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二)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 (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四)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 (五)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六)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功能主义理论 (二)社会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理论 (四)符号互动论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 (一)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二)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四)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五)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 (六)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社会学史 一、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 (一)社会学传入中国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三)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五)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 (六)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社区学派 (七)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 二、建国后中国社会学的曲折历程 (一)中国社会学的取消与恢复、重建 (二)中国社会学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三)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研究进展 |
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