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工程热力学 参考书目: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研究 04 (全日制)燃油喷雾蒸发混合过程的理论与应用 05 (全日制)先进燃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06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7 (全日制)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 工程热力学 参考书目: 《工程热力学》(第4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考试题型: 简答题,计算题,推导和证明题 备注: 按一级学科划线,按二级学科排序、录取。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3 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研究 04 燃油喷雾蒸发混合过程的理论与应用 05 先进燃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06 多相流传热传质研究 07 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1 热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笔试内容: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备注: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热工基础: 一、参考书目: 1、《工程热力学》(第4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试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必做题(50分),全部是简答题。其中:工程热力学(25分)、传热学(25分) 注:这部分所有考生必须作答 第二部分为选做题(100分) 注: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答《工程热力学》,也可以选答《传热学》,但只能选答一门。如果两门课都选,则只计得分较少的那门课的成绩 三、题型: 传热学题型:简答题,计算题,推导和证明题 工程热力学题型: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推导和证明题,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状态参数坐标图。 备注:按一级学科划线,按二级学科排序、录取 。热工基础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100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3 先进内燃机工作过程研究 04 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05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6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1 热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考试形式: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大学物理 参考范围:《大学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备注: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 热工基础 1、《工程热力学》(第4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备注:按一级学科划线,按二级学科排序、录取按一级学科划线,按二级学科排序、录取。包括:热工基础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100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3先进内燃机工作过程研究 04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05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6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41热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形式: 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 大学物理 参考书: 《大学物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备注: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编者: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传热学》,编者: 杨世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备注: 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3 先进内燃机工作过程研究 04 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05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6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1热工基础 注:841热工基础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考试形式: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大学物理 参考书: 《大学物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备注: 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编者: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传热学》,编者: 杨世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3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04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5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41热工基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大学物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编者: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面向21世纪教材《传热学》,编者: 杨世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复试: 《大学物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研究方向 | 01 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先进燃烧理论与技术 03 电子元件散热技术 04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及工程应用 05 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
||
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41 热工基础 注:热工基础包括 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形式:面试加笔试 笔试内容:大学物理 参考范围:《大学物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余虹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三部分)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1热工基础 《工程热力学》,编者: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面向21世纪教材 《传热学》,编者: 杨世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包括50分必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25分),选做题(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各100分,二选一)。 |
||
更多研究方向 |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1 (全日制)流动、传热和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02 (全日制)纳米流体强化传热、电子元件散热理论与技术 03 (全日制)发动机先进燃烧方式 04 (全日制)多孔介质燃烧、燃油喷雾蒸发理论与技术 05 (全日制)多相流传热传质与多物理场耦合传输研究 06 (全日制)能源动力中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43 传热学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工程热力学》(第5版),编者:沈维道、童钧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43 传热学:
《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热物理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