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处理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试题基于 Intel8086 最小系统,部分试题也可以基于 51 单片机系统作答。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控制系统综合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 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 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 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数学一 4.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徐科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前需加试两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由各学院确定,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只要其中任何一门低于60分,即不得参加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动控制理论》,王孝武、方敏、 葛锁良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版),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或者《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编,科学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数学一 4.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参考书: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徐科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前需加试两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由各学院确定,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只要其中任何一门低于60分,即不得参加复试。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动控制理论》,王孝武、方敏、 葛锁良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版),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DSP应用技术 02.计算机测控系统 03.自动化仪表 |
||
考试科目 |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34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复试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徐科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动控制理论》 王孝武 方敏 葛锁良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2版,王孝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应用技术 03.智能仪表集成技术 04.计算机测控系统 |
||
考试科目 |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一 3.数学一 4.自动控制原理 |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课程: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模电和数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徐科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自动控制理论》 王孝武 方敏 葛锁良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 ||
更多研究方向 | 01.自动检测技术
02.DSP 应用技术 03.计算机测控系统 04.自动化仪表 |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34 自动控制原理 |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处理器,存储器设计与扩展,中断概念与中断系统);微型计算机基本接口(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并行接口原理及其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中断程序的阅读与编写,程序流程图的阅读与绘制)。试题主要基于 8086 最小系统。 直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脉宽调速系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数字测速、数字滤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测量电路和基本应用。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34 自动控制原理
1.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的绘制与化简;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高阶系统的近似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计算和静态误差系数;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频率特性的概念,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幅相曲线、伯德图),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校正的概念与方式,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频率域串联校正的分析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综合法,复合校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 变换理论,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时域响应、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常见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影响,非线性系统相平面分析法和描述函数分析法。 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状态的概念、状态空间表达式及其线性变换,微分方程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转换,传递函数矩阵,组合系统的数学描述;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脉冲响应矩阵;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离散化,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对偶原理,SISO 系统标准形,能控性、能观测性与传递函数关系,系统结构分解,实现问题;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念,李亚普诺夫第二法,BIBO 稳定;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系统镇定,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渐近跟踪与干扰抑制以及解耦控制的概念。 |
合肥工业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