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1 (全日制)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03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数据服务与网络应用
04 (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05 (全日制)移动/卫星通信及电路设计、物联网与服务
06 (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07 (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全日制)射频技术、天线与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
09 (全日制)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网络与宽带通信
10 (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11 (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12 (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13 (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14 (全日制)无线通信
15 (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16 (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17 (全日制)宽带接入与网络融合技术
18 (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19 (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20 (全日制)传感器网络技术
21 (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22 (全日制)大气激光通信
23 (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
24 (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25 (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6 (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电磁兼容
27 (全日制)生物信息学
28 (全日制)电子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9 (全日制)纳米材料及器件
30 (非全日制)授课地点:广东
|
考试科目 |
01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2电子电路
⑥804信号与系统
⑦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备注:④⑤⑥⑦选一;
01-1射频系统与微波器件、电磁兼容及测试;
01-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
02-30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
⑤802电子电路
⑥804信号与系统
⑦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备注:④⑤⑥⑦选一;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复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选四)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 沈远茂, 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备注: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试卷结构:
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画图题等。
802电子电路
1、数制和编码及逻辑代数基础
2、门电路
3、组合逻辑电路
4、触发器
5、时序逻辑电路
6、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7、数-模和模-数转换
804信号与系统
试卷结构:
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画图、计算、证明等
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试卷结构:
题型: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各占一半,基本题分数为90分左右,较难题目和综合类题目占60分左右。主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
更多研究方向 |
01 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02 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03 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04 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05 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06 人工智能与金融
07 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08 宽带通信
09 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10 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11 光电器件与集成
12 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13 高速融合光通信
14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15 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16 无线通信
17 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18 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19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20 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21 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22 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23 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24 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25 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26 天线与电波传播
27 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28 物联网与大数据
29 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30 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31 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32 图像处理
33 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34 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35 柔性可穿戴器件
36 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37 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38 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39(非全日制)无线通信与智慧微波、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40(非全日制)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与空间通信工程
4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
42(非全日制)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
43(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44(非全日制)人工智能与金融
45(非全日制)宽带融合网、智能光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46(非全日制)宽带通信
47(非全日制)空间光通信和图像处理
4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人工智能、空天地一体网络
49(非全日制)光电器件与集成
50(非全日制)宽带通信与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51(非全日制)高速融合光通信
52(非全日制) 宽带光接入与光网络融合技术
53(非全日制)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54(非全日制)无线通信
55(非全日制)卫星/移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物联网
56(非全日制)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57(非全日制) 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智慧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
58(非全日制)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智能信息处理
59(非全日制)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60(非全日制)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61(非全日制)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62(非全日制)数据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63(非全日制)射频技术、人工智能、雷达信号处理
64(非全日制)天线与电波传播
65(非全日制)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66(非全日制)物联网与大数据
67(非全日制)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物联网与大数据
68(非全日制)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69(非全日制)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70(非全日制) 图像处理
71(非全日制)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72(非全日制)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73(非全日制)柔性可穿戴器件
74(非全日制)柔性光电子材料及器件、拓扑光子学
75(非全日制)信息材料器件与信息处理
76(非全日制)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④⑤⑥选一)
⑤804信号与系统
⑥806电磁场理论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复试笔试科目:
《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五门选四门
复试参考书:
1、《电子电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刘保玲主编(第二版)。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刘培植主编。
3、《通信原理》(第三版),周炯槃、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电磁场与电磁波》,张洪欣,沈远茂,韩宇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信号与系统引论》郑君里等,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电子电路
2、通信网基础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
通信信息行业工作3年以上
备注:
01-38为全日制专业学位128人,39-76为非全日制2人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801通信原理:
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
804信号与系统:
1、掌握典型确定性连续和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2、掌握连续和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响应的划分,系统的单位冲激(样值)响应的定义和求解,利用卷积(卷积和)求系统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信号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及其主要性质,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熟悉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4、掌握信号的拉氏变换、性质及应用。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5、掌握z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利用z变换求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的方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和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分析系统的特性。
6、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系统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方法。
806电磁场理论:
握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正确理解电磁场基本方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够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应用;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特性、规律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定律、重要公式等分析基本电磁现象和电磁场问题;熟练运用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磁场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一些典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