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1 (全日制)光阻, 聚合物量子物理和超导, 二维材料;表面科学;应用物理学器件
02 (全日制)胶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动力学;生物系统的多价结合;细菌运动
03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4 (全日制)磁性异质结构薄膜的制备及其磁电输运性质的研究;磁性功能材料的磁畴结构、显微结构研究
05 (全日制)高温超导薄膜物理及薄膜材料制备研究
06 (全日制)薄膜生长技术、过程与机理;新材料探索;水科学;低温等离子体,凝聚态表面;微结构与量子力学;功能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新材料研究
07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探索及其非常规物理特性研究
08 (全日制)半导体物理及材料制备;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09 (全日制)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实验研究
10 (全日制)类石墨烯的单原子层二维材料;三维和二维拓扑绝缘体以及拓扑半金属;多种二维体系的异质结构
11 (全日制)固体中离子运/电子输运及其在储能中应用
12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结构、物性及其应用;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及机理研究
13 (全日制)利用强磁场和低温条件下的红外光谱来研究拓扑量子材料,强关联和低维电子体系的物理性质
14 (全日制)磁性纳米结构与自旋电子学;低维纳米材料的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15 (全日制)高压综合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和奇异物理现象探索;高压新物相合成及量子态调控;高压中子散射晶格及电子结构表征
16 (全日制)非常规超导以及拓扑超导电输运及热力学性质研究;复杂氧化物薄膜电输运性质研究
17 (全日制)角分辨光电子能谱;X射线材料结构和激发研究;高温超导以及界面超导;拓扑物态电子结构研究
18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19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20 (全日制)氧化物半导体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柔性透明电子学/光电子学与器件应用研究
21 (全日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用于Cryo-EM的图像处理和解析
22 (全日制)低维量子体系的结构与物性调控;未来信息科学中的材料
23 (全日制)原子尺度对称性破缺下的新奇物性
24 (全日制)低维结构与器件的新奇物性研究
25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26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27 (全日制)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
28 (全日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磁性、磁热效应及相关机理;复杂氧化物薄膜/异质结界面量子序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29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30 (全日制)固体材料中的离子的储存和输运特性研究;高性能锂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与开发
31 (全日制)低维材料体系中元激发和准粒子的探测和研究
3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33 (全日制)高通量超导研究
34 (全日制)新型量子演生材料设计研制;量子功能极端条件调控;超高能量密度物质
35 (全日制)晶体结构和缺陷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研究;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36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7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38 (全日制)物理与生物交叉研究;超高精度单分子荧光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的运行机理
39 (全日制)关联电子材料的中子散射和输运性质研究
40 (全日制)拓扑物态与量子输运;自旋物理与器件
41 (全日制)多维超快红外光谱对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超快动力学的探测
42 (全日制)介观纳米结构中新奇的量子传输性质/新型纳米器件
43 (全日制)自旋、能谷量子态物性研究及其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的应用;超快磁光激光光谱学
44 (全日制)利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技术,研究关联电子材料、拓扑量子材料和新型二维材料的物理性质
45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46 (全日制)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新型亚稳材料的探索及物性
47 (全日制)新型高压功能材料制备与新颖物性研究
48 (全日制)单分子激发态动力学探测、单自旋量子态的探测与控制、及DNA单分子测序
49 (全日制)极低温下的拓扑量子物态研究;低温量子输运研究,在极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研究低维材料的输运性质
50 (全日制)关联电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低温强磁场物性
51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52 (全日制)激发态量子动力学;材料基因及材料计算;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
53 (全日制)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及其物理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54 (全日制)现致力于在国内创建世界领先水平的低温扫描探针实验室并进行强关联电子体系的基础物理研究
55 (全日制)开展基于金刚石的量子计算和信息处理实验研究
56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高温超导体及关联电子材料的远红外光学物性
57 (全日制)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
58 (全日制)拓扑磁性和磁畴结构及其材料制备研究
59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60 (全日制)颗粒复合材料的电、磁及声学性质的研究;颗粒物质实验和理论;基于第一原理的计算及其应用
61 (全日制)新型功能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新奇物性与功能调控;太阳能电池材料(硅薄膜/量子点,CIGS薄膜,钙钛矿及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和研发
62 (全日制)新型高温超导微波/毫米波器件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63 (全日制)低维纳米结构的生长与物性研究
64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65 (全日制)磁学;非易失性阻变、相变、铁电存储技术;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存储与计算
66 (全日制)非晶态物理和材料;新型非晶合金的研发(高能量、超稳定、可相变);先进非晶态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研究
67 (全日制)表面物理与计算物理
68 (全日制)先进中子散射技术及其在磁性、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69 (全日制)无机电磁功能材料晶体生长、结构与物性
70 (全日制)复杂系统和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71 (全日制)二维量子材料的生长与原位表征;单分子及金属-有机分子自组装体系;复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征和性能调控
72 (全日制)新型拓扑磁性材料设计、物理与器件;新型磁相变智能材料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磁性拓扑半金属生长与物性研究
73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74 (全日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拓扑超导研究
75 (全日制)凝聚态物质中量子相干效应的研究;量子霍尔效应;低维量子输运;拓扑量子物态;纳米器件
76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77 (全日制)纳米光学、等离激元光子学、纳光子器件、表面增强光谱、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78 (全日制)低维量子材料的分子束外延(MBE),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物性分析与调控研究
79 (全日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材料物性和机理研究
80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81 (全日制)统计物理及其在软物质和生命物质体系中的应用
82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83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84 (全日制)低温下凝聚态的电子基态、低能激发态、以及各类相互作用的研究
85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与加工、物性调控及其功能电子器件研究
86 (全日制)表面、界面和低维系统的光电性质
87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的多场调控与材料研究;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
88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输运机制研究
89 (全日制)强关联量子材料的超快光谱学研究
90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体系探索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
91 (全日制)新材料中的自旋轨道力矩效应的研究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薄膜材料中的拓扑斯格明子的研究以及相关器件的制备
92 (全日制)超导量子电路的制备和量子现象及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93 (全日制)强关联及拓扑超导的核磁共振研究
94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制备、物性和功能器件研究
95 (全日制)凝聚态物理实验: 超导材料和其它量子材料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96 (全日制)材料表面、界面物理性质的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TS)研究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或619物理化学(甲)
④809固体物理或811量子力学或819无机化学 |
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 |
|
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01: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617:
全国重点大学理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619: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书中以“*”号作记的,不作要求。
809:
黄昆编著,《固体物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811:
《量子力学教程 》 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819:
1.《无机化学》第三版,曹锡章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无机化学》(修订版),张祖德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 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原著:张淑民,修订:吴集贵,王流芳,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上册),1996(下册)出版。 |
更多研究方向 |
070205 凝聚态物理
01 (全日制)光阻, 聚合物量子物理和超导, 二维材料;表面科学;应用物理学器件
02 (全日制)胶体相互作用;自组装动力学;生物系统的多价结合;细菌运动
03 (全日制)低维结构的制备与物性;界面载流子输运与器件机理;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
04 (全日制)磁性异质结构薄膜的制备及其磁电输运性质的研究;磁性功能材料的磁畴结构、显微结构研究
05 (全日制)高温超导薄膜物理及薄膜材料制备研究
06 (全日制)薄膜生长技术、过程与机理;新材料探索;水科学;低温等离子体,凝聚态表面;微结构与量子力学;功能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新材料研究
07 (全日制)新型超导等量子关联材料探索及其非常规物理特性研究
08 (全日制)半导体物理及材料制备;GaAs基、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MOCVD生长技术研究;新型LED器件工艺研究
09 (全日制)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实验研究
10 (全日制)类石墨烯的单原子层二维材料;三维和二维拓扑绝缘体以及拓扑半金属;多种二维体系的异质结构
11 (全日制)固体中离子运/电子输运及其在储能中应用
12 (全日制)新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结构、物性及其应用;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及机理研究
13 (全日制)利用强磁场和低温条件下的红外光谱来研究拓扑量子材料,强关联和低维电子体系的物理性质
14 (全日制)磁性纳米结构与自旋电子学;低维纳米材料的电磁、光电性能的研究
15 (全日制)高压综合极端条件下的新材料和奇异物理现象探索;高压新物相合成及量子态调控;高压中子散射晶格及电子结构表征
16 (全日制)非常规超导以及拓扑超导电输运及热力学性质研究;复杂氧化物薄膜电输运性质研究
17 (全日制)角分辨光电子能谱;X射线材料结构和激发研究;高温超导以及界面超导;拓扑物态电子结构研究
18 (全日制)新超导体探索、铁硒基高温超导晶体和薄膜制备及物性
19 (全日制)分子纳米结构自组装机制及界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等
20 (全日制)氧化物半导体功能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柔性透明电子学/光电子学与器件应用研究
21 (全日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用于Cryo-EM的图像处理和解析
22 (全日制)低维量子体系的结构与物性调控;未来信息科学中的材料
23 (全日制)原子尺度对称性破缺下的新奇物性
24 (全日制)低维结构与器件的新奇物性研究
25 (全日制)新型量子材料低维结构的精确控制生长及其量子现象的人工调控
26 (全日制)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探索以及宽禁带半导体单晶生长和物性研究
27 (全日制)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
28 (全日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磁性、磁热效应及相关机理;复杂氧化物薄膜/异质结界面量子序调控及其机理研究
29 (全日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纳米离子学;光电一体化能源系统
30 (全日制)固体材料中的离子的储存和输运特性研究;高性能锂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与开发
31 (全日制)低维材料体系中元激发和准粒子的探测和研究
32 (全日制)纳米材料物理
33 (全日制)高通量超导研究
34 (全日制)新型量子演生材料设计研制;量子功能极端条件调控;超高能量密度物质
35 (全日制)晶体结构和缺陷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研究;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36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固体离子学;电池材料及其基础科学问题的计算模拟研究
37 (全日制)电子显微学方法与结构分析;强关联系统的电荷序,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新型多铁材料及超导材料结构
38 (全日制)物理与生物交叉研究;超高精度单分子荧光技术研究生物分子的运行机理
39 (全日制)关联电子材料的中子散射和输运性质研究
40 (全日制)拓扑物态与量子输运;自旋物理与器件
41 (全日制)多维超快红外光谱对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超快动力学的探测
42 (全日制)介观纳米结构中新奇的量子传输性质/新型纳米器件
43 (全日制)自旋、能谷量子态物性研究及其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的应用;超快磁光激光光谱学
44 (全日制)利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技术,研究关联电子材料、拓扑量子材料和新型二维材料的物理性质
45 (全日制)碳纳米管结构批量调控,基本物性及其在微纳光子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研究
46 (全日制)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新型亚稳材料的探索及物性
47 (全日制)新型高压功能材料制备与新颖物性研究
48 (全日制)单分子激发态动力学探测、单自旋量子态的探测与控制、及DNA单分子测序
49 (全日制)极低温下的拓扑量子物态研究;低温量子输运研究,在极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研究低维材料的输运性质
50 (全日制)关联电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核磁共振谱研究;低温强磁场物性
51 (全日制)太阳能材料与器件
52 (全日制)激发态量子动力学;材料基因及材料计算;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
53 (全日制)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及其物理实现;量子信息处理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54 (全日制)现致力于在国内创建世界领先水平的低温扫描探针实验室并进行强关联电子体系的基础物理研究
55 (全日制)开展基于金刚石的量子计算和信息处理实验研究
56 (全日制)介观超导体的光学以及电输运性质,高温超导体及关联电子材料的远红外光学物性
57 (全日制)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
58 (全日制)拓扑磁性和磁畴结构及其材料制备研究
59 (全日制)探索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氧化物新材料;功能材料单晶生长
60 (全日制)颗粒复合材料的电、磁及声学性质的研究;颗粒物质实验和理论;基于第一原理的计算及其应用
61 (全日制)新型功能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新奇物性与功能调控;太阳能电池材料(硅薄膜/量子点,CIGS薄膜,钙钛矿及石墨烯电极)的制备和研发
62 (全日制)新型高温超导微波/毫米波器件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63 (全日制)低维纳米结构的生长与物性研究
64 (全日制)金属间电子强关联材料的异常电子输运行为研究
65 (全日制)磁学;非易失性阻变、相变、铁电存储技术;基于忆阻器的神经形态存储与计算
66 (全日制)非晶态物理和材料;新型非晶合金的研发(高能量、超稳定、可相变);先进非晶态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物性研究
67 (全日制)表面物理与计算物理
68 (全日制)先进中子散射技术及其在磁性、能源材料中的应用
69 (全日制)无机电磁功能材料晶体生长、结构与物性
70 (全日制)复杂系统和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71 (全日制)二维量子材料的生长与原位表征;单分子及金属-有机分子自组装体系;复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表征和性能调控
72 (全日制)新型拓扑磁性材料设计、物理与器件;新型磁相变智能材料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磁性拓扑半金属生长与物性研究
73 (全日制)轻元素二维材料的控制合成与电子结构调控;光电化学催化中的表/界面问题;非贵金属纳米等离激元材料
74 (全日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拓扑超导研究
75 (全日制)凝聚态物质中量子相干效应的研究;量子霍尔效应;低维量子输运;拓扑量子物态;纳米器件
76 (全日制)二次电池材料结构设计、性能预测、材料内部及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
77 (全日制)纳米光学、等离激元光子学、纳光子器件、表面增强光谱、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78 (全日制)低维量子材料的分子束外延(MBE),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物性分析与调控研究
79 (全日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材料物性和机理研究
80 (全日制)无机功能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电子显微学结构分析、结构和物性的关联
81 (全日制)统计物理及其在软物质和生命物质体系中的应用
82 (全日制)功能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83 (全日制)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与固态锂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的同步辐射原位表征;锂电池材料与器件失效分析与逆向分析
84 (全日制)低温下凝聚态的电子基态、低能激发态、以及各类相互作用的研究
85 (全日制)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与加工、物性调控及其功能电子器件研究
86 (全日制)表面、界面和低维系统的光电性质
87 (全日制)固态量子信息的多场调控与材料研究;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
88 (全日制)高性能热电材料输运机制研究
89 (全日制)强关联量子材料的超快光谱学研究
90 (全日制)新型二次电池体系探索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
91 (全日制)新材料中的自旋轨道力矩效应的研究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薄膜材料中的拓扑斯格明子的研究以及相关器件的制备
92 (全日制)超导量子电路的制备和量子现象及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93 (全日制)强关联及拓扑超导的核磁共振研究
94 (全日制)碳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制备、物性和功能器件研究
95 (全日制)凝聚态物理实验: 超导材料和其它量子材料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96 (全日制)材料表面、界面物理性质的极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TS)研究 |
更多考试科目信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或619物理化学(甲)
④809固体物理或811量子力学或819无机化学 |
更多复试科目参考书信息 |
|
更多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
601: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617:
全国重点大学理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619: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书中以“*”号作记的,不作要求。
809:
黄昆编著,《固体物理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基础》,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
811:
《量子力学教程 》 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 2003年第1版)。
819:
1.《无机化学》第三版,曹锡章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2.《无机化学》(修订版),张祖德 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 基础无机化学(上、下),原著:张淑民,修订:吴集贵,王流芳,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上册),1996(下册)出版。 |